他是最年轻的军团长,可惜英年早逝,若授衔,必是元帅
安徽省茂林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镇,这里有一座烈士陵园,每年都会有许多人自发来到这里缅怀,因为陵园中安葬着我军一位重要将领——寻淮洲。
2009年,寻淮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那么,寻淮洲有什么英勇事迹呢?
最年轻的军团长
寻淮洲,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农民家庭,幼时体弱多病,十四岁时参加儿童团。
1926年北伐军进驻浏阳后,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一年后,加入浏阳工农义勇队,同年被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三团,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后来随部队进入井冈山,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8年,16岁的寻淮洲光荣入党,参加了反“会剿”斗争。
1929年初,他随军转战赣南、闽西,先后任营长、团长、师长、军长等职务,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
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围剿”的黄陂战斗中,率二十一军插入敌后,截断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退路,为全歼该师创造了条件。
同年10月,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军团长。当时的寻淮洲仅有21岁,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
英雄陨落
1934年11月,因为“左”倾错误的影响,红七军团和闽浙赣苏区的新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下辖红十九、二十、二十一师三个师,红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寻淮洲由红七军团军团长降任第十九师师长。
11月18日,寻淮洲奉命率领红十九师向浙皖赣边进发,沿途以少胜多,以30人代价击毙王耀武部200余人,获得机枪两挺自己大量的弹药。
12月7日,寻淮洲乘胜率领红十九师北上威胁芜湖,震惊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就在寻淮洲率领红十九师活动卓有成效之时,军团部突然电令其率领红十九师立即回师黄山附近与军团部和红二十、二十一师会合。
随后谭家桥战役打响。
这也成为英雄陨落的地方。
当时,红十军团面对的是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就当时的地形来说,对红十军团是十分有利的。当时红军的弹药不充足,如果打下这一仗,不仅能获得人员和弹药的补充,还能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然而,当时的军团长刘畴西过于轻敌,同时在分配作战任务时并没有让战斗力最强的十九师担任主力。
以至于,等到寻淮洲带领十九师冲出山谷,与敌血拼时,已经失去主动。
寻淮洲在战斗中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传承
1955年部队授衔时,元帅军衔要求在红军时期必须担任军团长以上职务。
而这个要求寻淮洲在1933年不满22岁的时候就达到了。
二十二岁就当下而言,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大学在校生或是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青年。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当时,二十二岁都还是一个不谙社会的大孩子。
而寻淮洲同志能够在二十岁时担任军长,不仅现在是难以想象的,就是在当时也是颇令人质疑的。
但历史是不容更改的,事实就是这样。
寻淮洲是一位在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尽管他很年轻,但绝不是从指挥机关下派到基层锻炼成长的,而且从战士干起,并历经副班长、班长等一步步升为军团长的。
寻淮洲同志指挥作战英勇顽强,而且常常冲锋在前。
他英勇顽强、身先士卒的战斗作风不仅赢得人们的称赞和认可,但也由此使得他过早地在革命征途上止步了。
虽然寻淮洲牺牲了,但是传承并没有断,他一手带出来的粟裕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
粟裕在回忆这位老上级时说:寻淮洲是在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青年军事指挥员。他艰苦朴素,联系群众,作战勇敢,机智灵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寻淮洲。为了缅怀寻淮洲烈士的丰功伟绩,教育子孙后代,有关部门曾拨转款为其修建陵墓,重新安葬在风景秀丽的奎山山腰;其当年就读的小学被改名为淮洲小学,拨专款修建明亮的教学大楼,大楼内设立了寻淮洲烈士纪念室;寻淮洲的妻子吴甘梅,也享受烈士遗属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