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上,反对解除博古指挥权的凯丰,他后来的结局如何?
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特别是那些反对的话更要耐心听,因为那会让你受益良多。
凯丰,原名何克全,出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留学苏联,与博古等人一起被称为“28个半布什尔维克”,在革命战争年代一直担任重要职务。或许因为他去世较早,或许因为他在遵义会议上“唱反调”,今天很多人都不记得凯丰这个人了。
凯丰,并非等闲之辈。
他19岁考入武昌高等师范,1926年夏,北伐军进军萍乡,他回乡帮助组织农会,次年2月回校后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入党,被选为中央委员,后到香港,担任青年团广东省委书记。
1931年5月,他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发动难友绝食斗争,并取得胜利,3个月后,被党组织营救出狱。
“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央宣传部长,1933年春受党组织委派,到江西瑞金中央苏区工作,次年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0月任红九军党中央代表参加长征。
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大多数人都批判了博古的左倾军事路线,凯丰却站出来为之辩护,并挖苦说:“你懂什么马列主义,顶多是看过《孙子兵法》,你的军事策略都是从那里学来的,现在用不上了。你还会什么,不就是凭借着《孙子兵法》指挥打仗的吗?”
会后,他还说:“谁正确,谁错误,走着瞧!”
凯丰的可贵之处在于知错就改,此后的事实证明,他真的错了,遵义会议过后不久,他就转变了自己的态度。
凯丰的思想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是什么原因呢?
是长征路上血与火的战争实践,他亲眼看到万分危难的红军,在正确的领导下,是如何走出绝境的。”
红军到达陕北后,凯丰负责党的宣传工作,1939年南方局成立时,他是六个常委之一,配合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
1940年11月,凯丰被中央召回延安,主要负责文化宣传和干部教育方面的工作,主持、参与指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
1945年,他改任东北局宣传部长,参加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凯丰曾先后担任东北局委员、沈阳市委书记、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马列学院院长等职,但是他因为积劳成疾,很快就不能正常工作了,1955年3月在北京去世,年仅49岁。
值得一提的是,首长在遵义会议上被凯丰刺激之前,虽然看过《孙子兵法》,确实没有很好地研读过它。
1936年,首长特地致函当时在西安作统战工作的刘鼎,嘱其购买一批书籍,特别是“要买一部《孙子兵法》来。”
此后,他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就更透彻、更深刻,运用就更高超、更为自觉了。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早最杰出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
作者孙武,是春秋战国末期乐安人,孙子的功业是在吴国建立的,所以孙子又被称为吴孙子,孙子的生卒年代尚不可考,大约与孔子是同时代人。
在历史上,孙子出生在一个具有兵学渊源的军事世家中,从小受到良好的军事文化的熏陶。
齐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姜太公的封地,又是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大展宏图的地方,还一度是春秋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这一切,都为孙武研究古代兵法和写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孙子兵法》雄视古今军事几千年,是古今军事将领和高官大吏们必读之书,发达国家些政要至今仍在认真地研读,日本有人将《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紧密联系,受益匪浅,由此著书立说。
199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57名学者,对世界名著进行了评选,把《孙子兵法》列为“世界四千年十大名著”。
1938年8月,伟人曾对他身边的人说:“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要去读孙子的书,要精滤《孙子兵法》中卓越的战略思想,批判地接受其战争指导的法则与原理,并以新的内容去充实它。应该研究孙子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哲学思想,以及孙子以前的兵学思想,然后对《孙子兵法》本身做研究,才能深刻理解《孙子兵法》。”
他从反对意见中汲取智慧,在指挥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和汲取了《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继承和发展了这古代“兵学圣典”,使其原本就闪烁着的辩证法光辉,发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
所谓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孙子兵法》具有不可估量的现代价值体系,如今,全世界把孙子研究放到经济方面,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起到很大的作用,《孙子兵法》应用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同时,它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遗产和世界宝库,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智慧价值,不亚于孔子倡导的儒家学说,确实值得细细去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