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老蒋秘密处决了一名国民党高官。
此人曾是北伐战争中重要将领,老蒋亲自任命为政府高官。
孙中山先生说,“此人若上台,国民党的命运将会改写,是党国不可多得的人才。”
此人正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邓演达。
究竟因为什么,让老蒋怒下杀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地方割据,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老蒋背叛大革命,大肆屠杀爱国进步人士,整个社会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1927年其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随之宁汉合流,国民党各派新旧军阀取得了短暂的统一。
老蒋不仅将魔爪伸向我党与民主党派,连国民党内部的人也不放过,一时间无人敢言政治。就在此时,一人公开反蒋,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贫寒出身、不卑不亢
邓演达,生于广东惠阳永湖乡,祖辈历代务农。一个地地道道的贫苦人家的孩子,但贫苦出身并没有磨灭他的意志。
16岁,邓演达顺利从广东陆军小学毕业,急迫报国的他并没有选择攻读更高的学位,而是参加姚雨平领导的学生军北伐,这让年少的邓演达更加笃志一生革命的壮志。
邓演达体验过短暂的军旅生活后,又重新走入了军校,在这里他刻苦学习军事理论,期间多次前往部队见习。
1920年,20岁的邓演达经何子渊引荐,到福建参加援闽粤军。作战骁勇,屡献良策,年少的邓演达深得将领们的赞许。
不久,孙中山先生回到广州,建立统一的国民政府,又下令整编粤军,邓演达升任独立营营长,之后又兼任教育班班主任。
这对初出茅庐的邓演达来说,是一次永生难忘的经历,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并可以在他的麾下效力。
邓演达跟随着孙中山革命的步伐,职位越升越高,在国民党中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大人物,也是粤军职位相当高的统帅。和桂军、滇军一起讨伐陈炯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老蒋逆袭为校长
与此同时,老蒋只是国民党一名普通党员。一次机缘巧合,受到孙中山信任,从此当上了黄埔军校校长。
1922年,孙中山遭到部下背叛,被迫登上一艘舰艇,与叛军对抗。
此时,老蒋身在上海,闻讯火速赶到广州“接驾”。在军舰上,老蒋一直伴随孙中山左右,为其出谋划策破敌。
孙中山看着眼前的青年如此诚诚恳恳,患难之时,老蒋不离不弃,顿时对蒋介石更加信任。
孙中山早有意愿,让老蒋担任校长,但遭到国民党内部的反对,孙曾甚至直言:“如果让老蒋担任校长,这个学校不办也罢。”
后来孙中山为了调和各派矛盾,先让老蒋担任筹备委员会委员,实际上为老蒋成为校长做了铺垫。
老蒋属于国民党小辈人物,比起当年老同盟会会员资历甚低,但孙中山看见了老蒋出色的才能,力排众议终于让老蒋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
之后黄埔军校培养出一大批爱国救亡的义士,他们或参加北伐战争,或参加抗日战争,均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因为老蒋是校长的原因,他们纷纷敬重这位校长。于是老蒋的威名逐渐大了起来,甚至超越了邓演达。
邓演达和老蒋决裂
1924年3月,老蒋被孙中山任命为试验委员会委员长,而此时的邓演达为委员。看着曾经的小辈如今做到了自己的头上,邓演达心有不甘。
在考察老蒋对革命的看法时,更对这位“委员长”失望。此时的邓演达看见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与自己当初的政治理想相悖。
他又听说了有去柏林进修的机会,便决定去外国进修一段时间,重新寻找拯救中国的机会。于是在1925年30岁那年,邓演达踏上了去往柏林之路。
在柏林的日子里,邓演达勤奋攻读,结识了一大批进步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朱德、孙炳文等。此时的邓演达心中生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与我党合作的念头。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与老蒋在政治主张上分道扬镳的决心。
就在这时,孙中山先生去世的噩耗传来,举国悲伤,身在柏林的邓演达想起孙中山对自己的栽培,不禁放声痛哭。
他去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悼念孙中山先生的典礼,由于国内的局势日益严峻,邓演达深觉不能只注重理论的学习,要继承孙中山的遗志,继续进行如火如荼的革命事业。
终于在1926年国民党二大召开之时,邓演达回到了中国,在大会上他做了关于游德经过的报告,会后被任命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回到黄埔军校任教育长的邓演达决心整顿学风。
同年3月,老蒋制造了震惊国民党内外的“中山舰”事件,在孙中山去世后背叛革命,大肆驱逐国民革命军与我党先进分子。邓演达在听闻老蒋行径后,愤慨不已,内心也萌生了“反蒋”“拥护革命”的念头。
北伐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邓演达曾被寄予厚望,他紧密团结我党,北上扫除当时盘踞中国的各地军阀,实现中国的统一。
当时的中国被军阀们割裂,连年的混战让百姓们苦不堪言,而各路军阀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人民死活。
邓演达领导的北伐军的到来,可谓是给了军阀区的人民以希望,给中国革命以希望。可老蒋片面地割裂革命,屠杀国民党左派人士与我党进步人士。本应该是打倒帝国主义与军阀割据的革命,却成为一场残忍的兵变。
反对老蒋献身革命
老蒋勾结大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实行“清党”,使国民党逐步沦落为资本的机器,为“蒋家王朝”效力。邓演达看透了老蒋“投机分子”的嘴脸,又望见无数生民惨遭国民党反动派压迫,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正式下起了反蒋的决心。
邓演达在工作中紧密团结我党进步人士,1927年伟大的南昌起义爆发,邓演达虽然未能参加,但与宋庆龄一起被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
面对国民党内部的黑暗,他又多次前往苏联考察学习,汲取马克思主义营养,寄希望于反蒋、改组国民党,以重新取得革命的胜利。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恐吓,邓演达没有屈从。在进步刊物上,常能见到邓演达撰写的拥护革命,反对国民党反对派专权的言论。
在柏林,邓演达曾对宋庆龄说:“什么都不能阻挡我对孙先生革命思想的继承,我准备牺牲生命以赴。”
邓演达积极联络进步人士,策划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反对老蒋领导的国民党反对派大肆揽权,实行专制独裁。
临时委员会曾出版了《革命行动》等进步刊物,邓演达作为总干事,在上面积极撰文,希望从思想上动员全民,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对派黑暗统治。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老蒋早已知道邓演达的一切行为皆在反对自己,可他未立刻动用特务机构直接行动。因为他知道邓演达作为国民党资历较高的将领,如果他遭遇了什么不测,自己一定会遭人非议。
此时的老蒋急迫地想要迁都到自己的老地盘南京,可邓演达千方阻挠,在刊物上发文谴责。但老蒋表面上需要照顾这位老将的名誉,又应允邓演达的邀请来到武汉。
此时武汉政府刚刚建成,内部会议中,老蒋看到周围的标语“欢迎汪精卫回国复职”“拥护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内心十分不悦。我们都知道老蒋和汪精卫是死对头,邓演达此举分明就是在挑衅老蒋。
在那天的晚会上鲍罗廷与老蒋关于迁都问题吵得不可开交,鲍罗廷甚至大骂老蒋“封建暴君”。而是本次主办人的邓演达并未为老蒋申辩一句,这让老蒋内心十分恼火,草草结束晚会便回去歇息。
之后邓演达的反蒋行为愈加明显,凭借自己的资历,从1930年便联络黄埔军校的同窗,组织"黄埔革命同志会"。又去联络西北军的将领以及杨虎城将军,企图通过组织一支武装力量,以武力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
老蒋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老蒋还是下了杀心!
1931年,老蒋派王柏龄赴沪,与当时淞沪总司令一起缉拿邓演达。
邓演达还在给干部训练班毕业宣讲时,便被租界缉拿。之后又从上海被送到南京,在此期间,老蒋给了邓演达一个选择,让其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可以放过他一马。
邓演达始终不肯屈服,大骂着老蒋“叛国贼”。老蒋又收到了黄埔军校学生集体的联名信,请求放过邓演达将军。
最终在幕僚戴季陶的劝说下,邓演达还是不幸牺牲于南京麒麟门外的沙子岗。
宋庆龄甚至宣称:“国民党早已丧失其领导地位,亡国民党者,正是其领袖。”这是对邓演达的最高评价!
邓演达将军虽为国民党员,但是依然彪炳千秋、受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