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邓华因病住院,已故彭老总前妻浦安修前来探望。彭老总和邓华曾在朝鲜战争中有过很长时间的合作,之后一直维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看到浦安修后邓华感慨万分。浦安修对邓华表示,这次来看他是因为彭老总生前曾给他们交代将一样东西带给他,邓华看到彭老总的遗物后泪如雨下。彭老总给邓华留了什么?两人之间又曾经历过什么呢?
抗美援朝时期结下的深厚友谊
纵观革命抗战时期,实际上彭老总和邓华没有太多交集,红军时期,彭老总在第三军团,邓华在第一军团,抗日战争时期,彭老总是八路军副司令而邓华是115师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彭老总是西北野战军司令,邓华在林帅东野军麾下担任军长,两人之间不仅职位相距甚远,作战所属阵营更是不同,因此并没有什么见面的机会。
建国后,中朝边境处的战争形势日益紧张,朝鲜战场因为有着美国和联合国军的加入,战争的大火很快就烧到了鸭绿江上。“唇亡齿寒”,伟大领袖毛主席认为,朝鲜的事能帮就帮一下,一旦朝鲜战败,资本主义国家就很有可能利用机会在中国边境生事,毛主席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建议组建东北边防军做好备战计划,随时待命进入朝鲜。
党中央和军委商讨后,决定调任所属黄永胜第13兵团的第38、39、40军组建东北边防军,向边境地区靠拢布防,会议上原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帅、政治委员罗荣桓元帅等人认为,13兵团黄永胜的综合作战能力不够,不足以担纲大任,不如委任能力更为全面的15兵团邓华,经过一致商讨决定将黄永胜和邓华进行对调,由邓华担任13兵团司令。
邓华接到任务后,对毛主席和军委的安排表示支持,随后在军事会议上对朝鲜战场当前局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美军有可能会在平壤或汉城地区登陆开启作战。当时对朝边防军中有几位苏联军事参谋,他们对邓华的分析持不同意见,认为美军不可能在平壤这种条件较差的地方登陆,半个月后,邓华的猜想得到了证实,美军正是选在了汉城周边的仁川登陆,也证明了邓华具有极强的战略眼光。
也就是在这分析后,彭老总和邓华有了交集,对邓华的能力彭老总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彭老总正式成为中国志愿军总司令后,直接将自己的部队编入13兵团,13兵团原有指挥系统升级为志愿军指挥司令部,由邓华担任第一副司令,成为了彭老总在战略指挥上的得力助手,有了上次美军登陆事件做铺垫,彭老总对邓华很信任,本来性格迥异的两人,合作时却出乎意料的和谐。
邓华心细谨慎,他提出的意见彭老总多数都会采纳,志愿军开进朝鲜前。军委决定先派两个军兵力进入朝鲜,邓华根据朝鲜当前局势认为,两个军的兵力根本不够,入朝第一战一定要打赢,这样才能有利于后续的战斗更有利于鼓舞大家作战的信心。而当时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兵力已经达到了40余万,志愿军兵力才只有10余万,不仅人数上相差甚远,连装备上也多有不如。
邓华找到了彭老总说明了当前的情况,希望中央能再调集兵力,一同进入朝鲜,本以为第一次重要决议此前没有太多接触的彭老总不会采纳,不过彭老总在认真听取邓华的意见后,表示深刻认同,当即向中央发报告知邓华的想法,中央也很快予以回复,对这次增兵调遣计划予以支持,由13兵团的4个军外加3个炮兵师的兵力,共同进军朝鲜,不久后果然稳稳地取得了第一战的胜利。
不久后,邓华再次向彭老总和中央建议,还需要调集一个军的兵力,维持后方战场的稳定,预防敌人偷袭。建议再次被采纳,彭老总更加信任邓华,还评价他具有长远的战斗眼光,知识面又广,考虑事情周到。
志愿军进入后,瞬间就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半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五次大规模战役的胜利,作战上的很多决策都离不开邓华,彭老总也越来越重视邓华的意见,两人经常连夜讨论作战方针,积累了深厚的友谊。彭老总还多次放心地将邓华派往前线指直接指挥战斗,代替自己做决议。
彭老总这么做当然有原因,之前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没有采纳邓华的意见,志愿军吃了大亏,经此一事后,彭老总对邓华的能力也就更加信重和放心了。甚至1952年彭老总因病回国后直接向中央推荐由邓华担任志愿军总司令,全权指挥作战。
朝鲜战争期间,彭老总和邓华两培养出了身后的感情,很多时候两人甚至像亲人一般,此前在战场上,每当遇到危险,彭老总第一时间都会关心邓华是否安全,连浦安修在曾在回忆中说起两人的关系:老彭脾气大,急起来谁都骂,唯独不骂邓华。
战争结束后,彭老总被任命为国防部长,邓华则回到东北担任军区副司令,几年后的授衔仪式上,彭老总成为十大开国元帅,邓华被授予上将军衔,两人的功绩被党和人民认可。
四川重逢,两人友谊从未变质
1960年邓华被委派到四川担任副省长一职,在这里他一干就是16年。初到四川时两人都以为以后可能都没有见面机会了,谁也没想到不久后两人竟然会再次“重逢”。
1965年11月彭老总来到成都任职,偶然的机会,从一位当过志愿军的理发师口中得知了邓华住在童子街29号,彭老总很高兴,回到自己住所后立即兴奋地和自己的警卫员景希珍说自己找到邓华的住址了,离自己现在的位置很近,要他陪同自己的晚上去邓华家看看。
这天傍晚,彭老总破天荒提前一个小时吃了晚饭,夜幕降临,景希珍给彭老总戴上了口罩和帽子,装备好后,两人便一同穿过成都的大街小巷前往邓华家中。很快就来到了邓华家楼下,景希珍正要带着彭老总进去拜访,却被彭老总拦住了,彭老总在楼下透过窗户看着邓华熟悉的身影摇了摇头表示,还是不上去了,不要给邓华添麻烦。彭老总在楼下驻足良久,直到邓华房间的灯光熄灭后,这才转身离开。
与彭老总对邓华惦念一样,邓华也早就知道了彭老总到了成都,同样为了不给彭老总添麻烦,邓华一直都没有和彭老总见面。不过彭老总不知道的是,邓华竟然也和自己一样,曾经也试过偷偷去看他。
那是在彭老总刚调任四川不久后,一次邓华去看望老战友曾希圣,从曾希圣的口中得知,老上司彭老总就住在离这里20分钟左右的地方,从曾家出来后,邓华便按照地址顺路去了彭老总的住址,走到门口附近还特意放缓了脚步,希望能在“不经意间”恰巧看到彭老总,但最终并没有如愿,此后邓华又有几次机会经过彭老总家门口,为了不给老领导添麻烦始终没有进去,这两位考老朋友并不会知道这辈子再没有机会见面了。
1974年11月彭老总因病去世,享年76岁,还在成都的邓华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消息,直到1977年被调回北京工作,这一别就是16年,再次见面竟然是天人永隔,在彭老总的追悼会上,邓华泪如雨下,回家后不久就因为悲伤过度住进了医院。
得知邓华病重的消息,浦安修前来看望,在病床前交给邓华一个精致的金色烟盒对邓华说:彭老总一直都很惦记你,他一直都保存着这个烟盒,想着有机会的时候再给你,后来他身患癌症,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特意交代我们找机会将烟盒转交给你。
这个让彭老总十分珍惜的烟盒是朝鲜战争结束后,邓华为了感谢他对自己的照顾,送给他的礼物,当时里面放满了香烟,虽然彭老总本人并不会抽烟,但收到邓华的礼物依旧很开心。
现在烟盒又回到邓华手中,实在令人感叹,这么多年彭老总一直将自己的送的礼物带在身边,想起昔日在战场上相处的点点滴滴,邓华心中五味杂陈,而这个代表两人革命友谊的烟盒,邓华到去世前一直都把它留在身边,
1980年7月3日邓华在上海病逝,他床头上唯一放着的东西就是金色烟盒。
彭老总和邓华的革命友谊令人羡慕,在两人共同的岁月里,经历了大起大落,友谊依旧没有任何变化。能拥有这样的知交挚友,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中国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像彭老总和邓华这样并肩作战的革命友情,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