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楚霸王项羽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而在项羽的一生中,他的两个叔叔项梁与项伯无疑是他最为亲近的人。
因为项羽自幼丧父,两位叔叔可谓是如同父亲一般在照顾着他。
然而让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身为项羽叔叔的项伯在楚汉相争的后期,竟然不帮项羽,反而帮助刘邦争取到了天下。
这究竟是为什么?
项梁与项伯的区别
项梁与项伯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而且对待项羽的感情也都是真情实意的,但是最终造成的影响却不同。
先说项梁,项梁是一名非常厉害的军事家,同时也是将项羽从小拉扯到大的人,相较于项伯,他在死前是与项羽相处时间最久、感情最深的人。
在
项羽小的时候,项梁就传授项羽剑法、兵法,是给项羽启蒙的人
,同时也是影响项羽最深的人。
甚至就连项梁杀了人,准备逃命的时候,项羽也毫不犹豫的选择跟随自己的叔叔。
尤其是在
陈胜吴广起义以后
,项梁更是与项羽一起谋划,在杀死了会稽的县令之后,直接
将项羽“提拔”成了裨将。
随后在会稽不断召集人马,组建自己的军队,两人更是在日后的征伐中相互支援合作,很快就闯荡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甚至到了秦朝末期,
让人闻风丧胆的楚军都是项梁一手创建的
,成为了日后项羽不断征战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有了项梁的支持,楚怀王都不可能出现。
可能让项梁也没有想到的是,
明明楚怀王是自己与侄子项羽拥立出来的
,结果在自己死后,他非但没有帮助项羽,
反而想架空项羽的力量
。
可以说项梁为项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没有给项羽日后铺好足够的道路。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项梁,那么就不可能会有日后的楚霸王项羽。
反观项伯。
与全心全意为了侄子的项梁相比,
同样是叔叔的项伯却多次帮助着外人对对自己的侄子
。
在与秦朝交战的末期,
明明已经认识到了刘邦会是自己侄子未来的大敌,项伯却依然屡次放走刘邦。
而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就比如项伯与张良的关系。
据史料记载,项伯因为杀人而逃,
在逃亡的途中得到了张良的相助,于是他就与张良结下了救命之情。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击溃了秦军,但是刘邦却趁虚而入,从项羽的手中夺取了胜利的果实,项羽勃然大怒,给刘邦设下了鸿门宴。
而
项伯因为担心好友张良在鸿门宴中被牵连致死
,于是顶着背叛项羽的压力将事情告诉了张良。
但是已经认主的
张良怎么可能抛弃自己的主公独自逃跑
,于是将项伯引荐给了刘邦,当得知了消息后刘邦处处小心。
项伯甚至在鸿门宴上更是直接出手阻止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救了刘邦一命。
甚至项伯还在日后项羽与刘邦正式开战的时候,保住了刘邦一家的性命。
而让项伯如此帮助刘邦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原因分析
项伯虽然在军事上的才能无法比过项梁,但是
他有一双识人的慧眼
,从自己侄子项羽征战天下的时候,几乎就已经看到项羽的未来。
作为最了解项羽的人之一,
项伯非常明白自己这位侄子的脾性,他只适合打天下,但是无法坐稳天下
,所以从一开始项伯就不认为项羽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
甚至曾在
范增建议杀刘邦的时候,项伯说出了“天下事未可知”
的话语,可以说是
直接告诉了范增自己不看好项羽。
而且
项伯与项梁虽然都是楚国贵族出身
,但项伯明显受到了那份身份所带来的影响,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在考虑道义。
因为项羽的生性残暴,叔侄二人之间虽然十分亲密,但难免会生出不愉快的事情
。
所以他并没有全心全意的帮助项羽。
在刘邦夺得天下之后,为了感念项伯的帮助,特意给项伯封侯,也算保住了项家的血脉。
结语:
项伯不帮自己的侄子项羽而是帮助刘邦夺得天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情感、政治考量、家族利益以及历史背景和文化因素等。
这些原因共同作用,促使项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事件往往复杂多变,对于项伯的选择人们应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进行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