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这个皇帝,在清史都是神秘的皇帝,很多诟病来自于他继位不正。二月河的作品雍正王朝给雍正翻了案。让观众给雍正突然加了很多分。雍正到底是昏君还是英明的君主呢?
总体而言,清政府还没有像夏傑和商纣那样的昏君(当然史实考古这两位也未必像古书传言的那样,毕竟历史遥远,很难有准确的判断。),在康雍乾盛世的时期,还是清朝的上升期,版图一统。雍正在中间当然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但老百姓在那个时代就是不是就赶上好时候呢?我看也未必。
毛主席他老人家伟大的地方就是爱读书,读书的时候善于总结,百读百变。他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矛盾唯物主义辩证关系在他眼里那是如火纯情。我们不妨也学学他老人家,从客观角度来评价问题。
凡事一个事物的诞生,必然有他的两方面存在,关系和对立面。也就是说一个事物的诞生,肯定有他存在的的理由,当然也有他的弊端。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摊丁入亩政策的历史背景,首先清朝前期,人口也在7/8千万左右。康熙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权,在人丁税的基础上,实施减负简役政策,这时候人口开始恢复。但是那时候农业很不发达,再加上满人不善于耕种文明,虽然康熙自己提出兴农就是兴邦的国策。但是依然有很多满人贵族抵制。再加上早期功臣的受封,圈地。土地年年兼并,财富永远掌握在少数的满人贵族手里。人头税大多数人基本交不起,要么逃税,要么逃荒。导致税收一年比一年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再加上康熙年年用兵,各地的政权时常还要镇压流民。导致国家不堪重负。所以雍正开始改革,把土地收回国有,重新分配,然后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不再收人头税,而是收田土税。当时的直隶总督李维钧仿效明朝内阁张居正的摊丁入亩政策。并推荐给雍正。经过雍正的十二年,再加上乾隆五年,十七年的时间,完成了摊丁入亩政策的全面落实。
雍正时期开始实行摊丁入亩,这一制度的实施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同时,也使得税收更加公平,简化了税收征管程序。乾隆皇帝继续推行并完善了摊丁入亩制度,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确保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如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清查户口等。摊丁入亩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对清朝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总体来看还是优点比缺点多。
看似这个政策应该优于前者,但是为什么实施起来阻力特别大。首先为什么江苏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完全定下来。而河南为什么却搞得民生怨道呢?
很多人都认为田文镜是酷吏,为了升官,讨好雍正。史实是真的这样吗?恰恰相反,他反而为那些罢考的贡生求情。他其实是两头为难,受夹板气。那为什么河南出现那么大阻力呢?
原因不外乎有两点∶
第一是看似公平的制度,但是土地依然可以作假虚报。依然从根本没有改变这个性质。
第二就是各地督府都是各自为政,土地和人口都是当地使用。有的地方土地肥沃,人口充裕,有的地方人员流动大,土地贫瘠。这样还如果按照相同的基数缴税,那只能带来新的贫富差距。河南长期都是黄河绝口遭灾。如果都能活的下去,傻子才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