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近代日本人的“中国印象”:良知泯灭、文明停滞和“亡国结局”
创始人
2025-08-16 22:04:41
0

1853年,黑船事件爆发,扬基佬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和国的国门。这是自1624年日本与西班牙断交之后,第一次有西方国家再次和日本建交,只是这个方式多少有些“特殊”,这也是日本人第一次对西方产生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与此同时,中国也因为鸦片战争被英国强行打开了国门。这让日本人非常的困惑,千年来被日本视为“东亚主导”和“老大帝国”的中国竟然也如此轻易的被敲开了国门。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日本购买了英国“亚·米斯特斯”号三桅帆船,并改名“千岁丸”出使中国。

日本近代中国观就此开始形成,而这一幕的主题,名为蔑视。

吴淞往事

公元1862年,日本文久二年,清同治元年,日本幕府“千岁丸”访问吴淞口,这是二百年来第一次有日本船到访中国。彼时的清帝国,刚刚结束了伤筋动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且仍在进行太平天国战争,上海甚至已经成为了战争前线。

曾经的“老大帝国”,今日早已是风雨飘摇。“千岁丸”除了携带了大量的日本特产货物之外,还带了一个使团,使团内除了盐泽彦次郎1860年出使过美国之外,其他人都是首次出国,他们对于上海还是非常的期待的,也对中国充满了新鲜感。

当时出访上海的很多日本使团成员,都留下了一些文字记录,比如《上海杂记》,《清国上海见闻录》等等,为后世研究清末上海提供了很多的第一手资料。言归正传,黄浦江上帆樯林立的景象也是很多日本使团成员以前从未目睹过的。

但是日本人也注意到,黄浦江上的铁甲舰都是洋人的船,而洋人的军舰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在中国的内江活动,也侧面说明了此时清帝国的日薄西山。除此之外,对于上海的街头卫生以及饮水问题,日本人也做了详细的记录。

日人评价道:“粪芥路满,泥土足埋,臭气穿鼻,其污秽不可言状。”

除此之外,他们还观察到作为上海主要饮水来源之一的黄浦江,可谓是肮脏至极,当地人将死猫死狗,死掉的牲畜,甚至是得了霍乱死掉的人抛入江中,江上数千船只上的屎尿也均抛入江中...

一个月内,日本使团中有三人死于饮水不洁。

除此之外,日本使团还观察到了中国鸦片泛滥的问题。甚至上海道台吴煦等官吏都在吸食鸦片。官府虽然禁止鸦片,但是也没什么用,甚至就连军队中都有很多人吸食鸦片。当时为日本人领航的一个人,这个人收入不低,但是却衣衫褴褛。

日本人很好奇,这个人告诉日本人,他不好别的,就吸鸦片,而他就是当时中国的缩影...

最后日本人得出结论:“清人尽充外国人弁役。英法人在市内步行,清国人皆避旁让道。虽然上海地属中华,而实成英法领地。”在日本人看来,此时的大清距离亡国怕是已经不远了...

日本蔑视型中国观形成

“千岁丸”之行后,日本朝野上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以往对中国“仰慕型”的崇拜彻底被粉碎。中国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和日本“大同小异”的国家,甚至在腐朽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很多出使清国的日本学者,对中国竟生出了一种“可怜”的心态。

对此日本人将原因归结为“君臣不得其道”,因为这样的结论,也就有了后来的“倒幕战争”。而在日本进入新时代之后,如何避免日本继续沦亡,如何处理如今与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就成为了当前日本的另一大问题。

亲近?疏远?合作?亦或是对抗?

在这种思想碰撞之下,早期的亚洲主义开始出现,这也是日后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理论基础。只是在幕末时代和明治初年,早期亚洲主义的主张主要是中日唇齿论,对华亲善论,中日连横论等等。

其理论基础是,当今之东亚,未受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污染者,唯有日本与满清,是以神州相为唇齿者,唯清也。(宋亡后,日本历代自称神州)

这种说法认为从地理到文化,乃至商业上,中日的联系都很密切,也有着联手对抗西方的必要性与基础。此类人士,对于大清的态度多是蔑视中带着一丝怜惜,总体而言对华友好且希望中国能够振作,成为日本西部的大陆屏障。

面对西方对中国的不断欺压,其可谓“慨然兴叹,不觉涕泅之潜然下也。”

其中唯一的问题就是,亚洲连横后究竟谁才应该是亚洲的领导者呢?对于日本人而言,他们自然希望这个国家能够是日本了,所以说哪怕是“友好”的日本人,其所谓的亚洲主义依然是功利性的,对中国的态度也依然是蔑视型的。

但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人对于中国的态度又发生了更加激烈的变化...

脱亚入欧

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其所谓的“文明开化”理论在日本也开始逐渐流行。至于其对于中国的态度,一句话足以概括,即“告别恶友”。在福泽谕吉看来,中国就是那个“恶友”,而他的理论对一代日本人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们认为中国是愚昧,腐朽,落后,不堪为伍的半开化国家。但是事实上,福泽谕吉才是当时日本学界的少数派,其完全不和中国共情,而是与西方共情,这在当时的日本学界看来多少有些太过于露骨了。

1875年福泽谕吉发布了《文明论概略》,奥斯曼帝国,清帝国以及日本被列为半开化国家,非洲和澳大利亚则为野蛮国家,欧罗巴各国与美利坚为文明国家。福泽谕吉号召民众行动起来,洗心革面,跨入“文明之行列”,这也就是脱亚入欧的理论基础。

那么日本的脱亚入欧成功了吗?至少在他们自己看来算是成功了,那么既然如此日本就是文明国家了,然而清帝国却仍然还是“半开化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继续对中国采取蔑视态度,似乎从心理上也不难理解了。

只是日本人走的这条路就真的是对的吗?在现在看来,恐怕他们才是错得离谱...

参考资料:

南开日本研究:日本近代蔑视型中国观的形成

历史纵横:近代以来日本人的中国观

外国问题研究:《吴淞日记》与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

东吴学术: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中国形象

人文论丛:“千岁丸”的上海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川陕苏维埃铜币200文 川陕苏维埃铜币200文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1932年至1935年间于四川和陕西交界的川陕革命根...
原创 雍... 雍正这个皇帝,在清史都是神秘的皇帝,很多诟病来自于他继位不正。二月河的作品雍正王朝给雍正翻了案。让观...
原创 歼... 1948年6-7月,豫东战役正在中原大地上激烈地进行。此战是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双方在中原地区进行的第一...
【侨一瞧】澳门心声:“一国两制... 中国日报网12月18日电(记者 潘一侨 于涵)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日子因为其独特的意义而被铭记。1...
原创 连... 标题:再论光武帝刘秀 在中国漫长的帝王历史中,光武帝刘秀以其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脱颖而出,成为汉朝...
原创 霍... 河西走廊位处黄河以西,祁连山以北,是一块长度约一千公里的狭长的堆积平原。在古代,这块平原水草丰美,土...
“俑”动全球!来看美、英、德的... 兵马俑发掘半个世纪以来,已成为享誉世界、代表中国文化鲜明特征的文化符号之一。 兵马俑在国外有多火?社...
原创 赵... 编者按:赵一荻,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赵四小姐,1912年5月28日出生,2000年6月22日逝世,享年8...
原创 韩...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志司会议室里静悄悄的。彭老总一脸怒意,周围的人也不敢上前劝说。而导致彭老总发怒的那...
原创 韩... 历史上韩国曾三次尝试废除汉字,意图建立独立的本土文字体系,强化民族文化认同。 然而,三次废汉政策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