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让千年简牍重焕光彩
创始人
2025-08-16 21:03:37
0

【文化评析】

作者:纪博

中央广电总台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第二季近日开播,在网上引发热议。竹木载春秋,文脉贯古今。简牍曾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书写载体,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学术价值,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迄今已发现超30万枚简牍,2012至2023年全国各地出土简牍约8.43万枚。简牍大量集中出土为我们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也为简牍保护修复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简牍保护是时代课题,也是历史责任。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来到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物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简牍保护是一项技术活。发掘、清淤、编号、揭剥、清洗、绑夹、脱色、脱水、点交入库等环节,无一不考验着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业务能力。特别是脱色、脱水环节要求从业者掌握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对药剂的种类、剂量、操作程序等不能有丝毫马虎。不同时代、地区、环境、材质、形制的简牍材料,对保护的技术方案要求千差万别。比如,对于“饱水竹简”应采用“脱水定形”技术,对于“干缩竹简”则应采用“润胀复形”技术。

简牍保护还是一项耐心活。这一“冷门绝学”需要文物保护工作者具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简牍修复周期长,通常以年为单位。仅是把一枚枚历经千年挤压的简牍揭剥开来就极为不易。在湖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保护整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有时一天平均揭剥不到10枚竹简,每揭剥一枚就差不多要花费一个小时。

当前,得益于各地文保单位的坚持,我国简牍保护工作成就显著,不过仍有一些难题亟待破解。一方面,不少存量简牍仍“排队”等待修复保护;另一方面,考古工作中不断发现新出土的简牍,而目前专门从事简牍修复保护的人才仍存在缺口。此外,简牍的保护修复和整理研究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手段仍要在保护修复过程中不断探索。

加强简牍保护,离不开多方协同。一是加强与简牍相关的科学研究。通过材料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分析,开展简牍变色机理、简牍脱水材料、简牍保存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二是加大对简牍保护的支持与投入。如在政策、经费、专业设备等方面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推动制定和完善科学统一的保护标准体系。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简牍保护修复人才梯队建设,改善简牍保护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顺畅职业发展渠道,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期待凭借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智慧和双手,让更多简牍走进大众视野,绽放时代光彩。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8日 03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乌军在恐慌中逃跑了,俄军一枚导... 俄乌战争局势对乌克兰越来越不利,在俄罗斯媒体《沙皇堡》在2025年8月12日的报道,针对最近的攻势中...
古人怎样确定冬至?测算影长误差...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也是我国农历的第22个节气。从汉代开始,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有过冬至的习俗...
五成受访者认为下周A股站稳37... 人民财讯8月17日电,8月16日,数据宝推出了一份《下周3700点“攻防战”,怎么看?》的小调查。对...
原创 晚... 当我们回顾晚清时期的落后与屈辱,不禁要问,这一切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是历史的偶然,还是有着更为深远的背...
原创 日...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31年,日本的铁蹄...
第三次西征的统帅为什么是旭烈兀... 1252年,受蒙哥汗(出生年月: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在位年月:1251年7月...
原创 朱... 在繁华冗杂的明朝初年,万紫千红的朝堂上,云集了无数英雄豪杰,其中,郭德成这个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原创 杨... 一、独得恩宠却无子的谜团 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故事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是到了极致...
原创 谁... 明朝有多位皇后命运悲惨,很难绝对地评判谁是最惨的皇后,以下几位皇后的经历都令人唏嘘: 杭皇后 杭皇后...
原创 “... 名将冯玉祥以爱树著称,在军中颁布了严格的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在北京率领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