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办婚姻促成的结合:
-背景:于凤至出身于富裕的商家,其父亲于文斗和张作霖关系甚笃。张作霖偶然得知于凤至“福禄深厚,乃是凤命”,于是极力推动其子张学良与于凤至的婚事。1915年,张学良和于凤至成婚,彼时张学良15岁,于凤至18岁(也有说法称于凤至出生于1897年,成婚时年龄更大)。
-婚后初始阶段:这场婚姻虽是包办,但婚后二人相处相对融洽。于凤至聪慧机敏、性情温和,孝敬公婆,把家中事务处理得有条不紊,获得了张家上下的认同和称赞。张学良也对于凤至颇为敬重,亲切地称呼她为“大姐”。
2.风雨同舟的相伴:
-助力张学良的事业:张作霖离世后,张学良独揽东北军军权,碰到重大事宜都会和于凤至商议,她的提议也常常被采纳。例如在处置杨宇霆的问题上,张学良举棋不定,于凤至认为“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坚定了张学良处理杨宇霆的决心。
-共渡艰难岁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先是受到军法审判,随后被蒋介石违法拘禁。得知消息后,于凤至主动回国,陪伴张学良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初始时期。张学良被拘禁初期痛苦不堪,常有自尽的想法,于凤至想方设法开导他,让他重新振作。
3.婚姻的变故与分离:
-赴美治病:1940年春,于凤至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在张学良的劝说下,前往美国医治。历经三次肿瘤摘除手术和左乳摘除手术,于凤至的性命得以保全。病愈后,她暂居在女儿张闾瑛家中,随后开始学习英语并涉足股市。
-无奈离婚:于凤至在美国积极为张学良奔走呼号,引发了蒋介石的不满。在各方压力之下,国民党元老张群专程飞往美国,劝说于凤至与张学良离婚。起初于凤至不为所动,但为了张学良的安危,她最终无奈地在离婚协议上签字。然而,她内心从未认可这个离婚,始终以张夫人自称。
4.于凤至的坚守与等候:
-事业上的成就:于凤至在股市凭借非凡的胆略开拓出一番天地,之后又投资地产,成为百万富豪。她在洛杉矶购置了两处别墅,一处自己居住,另一处留给张学良,期望有朝一日张学良获释后能和赵四小姐来此居住生活。
-孤独的守候:于凤至始终没有舍弃与张学良团聚的期望,四处奔波,但终究未能如愿。1990年,于凤至因心脏病离世,享年91岁。她安葬在洛杉矶玫瑰园公墓,墓碑上用英文写着“fengtzechang”(“chang”即“张”),她的墓旁留有一个空位,等待着张学良。
总的来讲,于凤至对张学良深情款款,在婚姻里她是贤良淑德的妻子和母亲,在张学良身处困境时始终陪伴左右,即便被迫离婚后依旧坚守对张学良的情感,孤独地期盼着与他团聚的那一天。然而,命运多舛,张学良最终与赵四小姐合葬在夏威夷,于凤至的等待最终化作了遗憾。
看法:于凤至的一生令人感慨万千。她在这段婚姻中的付出、坚守和深情,展现了传统女性的美德和坚韧。尽管命运对她不公,但她的爱和执着令人动容,也让人对那个时代的爱情与命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