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咸丰托孤八大臣,为什么斗不过26岁的慈禧?只因一个致命的错误
创始人
2025-08-16 19:03:14
0

慈禧心机很深,深到让人心惊。

1861年,在咸丰皇帝病死,朝廷确立八位辅政大臣的情况下,慈禧联合慈安、恭亲王奕?发动政变,以雷霆手段处理八人,迅速掌握实权。

这件事就是著名的辛酉政变(辛酉事变)。

那么慈禧是如何实现上位的?八大臣又错算了哪一步棋,最终才失败的呢?

两方矛盾不可调和

咸丰皇帝,也就是爱新觉罗·奕詝有个且乐主人的别号。

但是这位得年31岁的天子却没几天是快活的。

他10岁丧母,15岁登基,接手的是一个四下起火的江山。

南方是起义的太平军,北方是流动作战的捻军。

每天看军报着急上火,最后重用汉族大臣才终于平息了起义战火。

在去世前一年,不给面子的英法联军从天津登陆,直逼紫禁城。

不签条约?不给钱?那就架炮威胁,看你小子怕不怕?

31岁的皇帝慌了

他留下大臣在京城谈判,自己打着打猎的名义跑到承德避暑山庄。

英法联军不讲武德,火烧圆明园,康乾盛世的辉煌灰飞烟灭。

守园子的大臣文丰痛心疾首,最后投水而死,算是尽了忠。

议和结束了,壮年的咸丰皇帝却病倒了。

也许是酒色掏虚了身子,也许是这几年连吓带病,让身体彻底垮掉。

弟弟

奕?

想要去看哥哥,掌权的大臣肃顺来了一波拒绝三连:不行,不行,还是不行。

眼看着自己病入膏肓,太子载淳才6岁,还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必须给给他组好辅政班子才行。

咸丰皇帝很明白,肃顺有能力,但是跋扈,自己的老婆慈禧又太有主意。

这两拨人必须相互制约,才能保持某种平衡,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所以,他做了这样一种决定。

那就是肃顺、端华、载垣等八人参与机要,拟定政策。但是两枚大印掌握在慈禧、慈安手里。

意思是,政策互相商量着来,最后定好了,再盖上两枚印章施行。

但是真办起事儿来,肃顺没有把慈禧、慈安放在眼里,拟好的文件不让改一个字,你们盖章就行。

而且肃顺还全然不顾体面,当着慈禧和小皇帝的面儿嗷嗷大叫,吓得小皇帝嗷嗷大哭。

这当然惹毛了慈禧、慈安。这样下去,她们以后就是提线木偶,皇帝还有什么权力可言?

双方互不相让,矛盾激化,为后来政变埋下伏笔。

结果就是1861年11月,肃顺等人被抓,权力落到了慈禧、慈安的手里。

肃顺最终饮下了自己酿的苦酒,落了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其他七个大臣,两个被赐死,两个被流放,其他的全都被革职。

他或许至死都没明白为什么自己输了。八个大老爷们怎么就对付不了一个26岁的女子。

原因是肃顺轻看了对手,觉得自己有先皇的遗诏就高枕无忧。

实则慈禧早就暗暗谋划,悄悄聚拢了自己的势力,最终厚积薄发,一举扳倒了自己的政敌。

那么,慈禧是用了什么手段,让肃顺这帮人成为阶下囚的呢?

军权、政权握手中

只靠两个女人和手里的大印,再有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慈禧明显啥也办不成。

她知道要想扳倒八大臣必须得有外援、有军权。

于是,她想到了自己的小叔子、恭亲王奕?。

奕?的办事能力确实很强,而且和慈禧的关系很密切。

奕?出手帮慈禧,不全是私人关系不错,也是出于政治前途的考虑。

奕?擅长和洋人打交道,主张在各地办洋务,有个“鬼子六”的绰号。他属于清廷高层的实干派,主张重用汉族地主官员,用外国技术武装自己。

而肃顺这批人对洋人疑心重重,对奕?的政策嗤之以鼻。

如果肃顺掌权,奕?会很难受,各地搞的洋务企业很可能不保。

所以,他要帮助慈禧,除掉肃顺这帮人。

慈禧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自己掌权后,列强会不会有意见?

长袖善舞的奕?打了包票,外国无异议。和洋人关系好,他们乐见奕?这样的人获得实权。

果然,事变结束后,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就出来公开说,这是令人满意的结果。

果然,奕?成了慈禧政变的关键性人物。

军权的问题也不难解决。

九门提督瑞常是慈禧的人。

九门提督近似于京畿卫戍司令,掌握京城军权。

兵部侍郎胜保也被慈禧拉拢了过来。

胜保在咸丰朝起起伏伏。他心里明白,要想平步青云,就得找一个强有力的靠山才行。他选择了慈禧。

咸丰驾崩时,胜保不在北京城,而是在直隶、山东之间办理军务,镇压宋景诗的起义军。

胜保这人脑回路不俗,想出的理由也让人无力反驳,那就是我要去给先皇吊孝。

于是,这位老兄带兵来到了承德,成了慈禧政变的一颗重要棋子。

不过,这位老兄的辉煌期非常短暂。

1862年,他因为贻误战机、讳败为胜、捏造战功等罪被捕。

第二年,慈禧估计是念在他昔日政变有功的份上,给了他一个体面:赐死。

昔日湖北省的一把手严树森曾经评价说,捻军什么的是癣疥之痒,太平天国是肢体之患,唯独胜保是朝廷的“腹心大患”。

一个这等水平的领兵将领还得到过朝廷重用,可见晚清的政治烂到了何种地步!

比起胜保来,瑞常的结局要好得多。他做过工部、刑部尚书还曾是文渊阁大学士。

他1872年去世,后来被赠太保荣誉官衔,准入贤良祠。

同样是慈禧身边的功臣,但是两人结局却差若天渊。

细节到位,行动迅速

另外,慈禧办事稳准狠,细节把控非常到位。

在真正行动之前,一切事情的密谋和执行,没有露出什么让人怀疑的蛛丝马迹。

末代皇帝溥仪在他的书《我的前半生》中,甚至说了一个让人咂舌的细节。

他说,恭亲王奕?化装成萨满巫师,去承德面见慈禧、慈安。几人商定好策略后再回京做的部署。

在11月1日抵达京城后,第二天清早迅速派人抓捕肃顺、载垣、端华。

慈禧知道肃顺跋扈,心中肯定不服,带兵抓他的人也不是等闲角色。

这俩人一个是睿亲王仁寿,一个是醇郡王奕譞。这个奕譞就是光绪皇帝的生父。

结果如大家预料的一般,肃顺拒捕,最后还是士兵上了器械,才让他就范。

来到宗人府时,肃顺发现,端华和载垣已经“落网”。这哥仨估计当时满腔怒火又面面相觑。

被捕时,肃顺还在密云,丝毫没有察觉。这说明他对慈禧操盘的整个事件缺乏警惕性。

肃顺从被捕到被处死,只过了六天。

时间不长,处理“首恶”,免得夜长梦多,这真是快刀斩乱麻。

反观八大臣这一方,从战略上就小瞧了慈禧、慈安。而且八人也不是团结一心,内部肯定是勾心斗角的。

换言之,八位顾命大臣没有形成合力,也没有想到事变来的如此之快,这是他们最终栽跟头的一个大原因。

在处理八人时,慈禧也没有赶尽杀绝。

她宣布把“罪大恶极”的肃顺当众问斩,另外的载垣和端华赐死,保全他俩体面。余下的五人则被免职。罪过较大的两人被流放,后来又被赦免。

八人中唯一在后来得到任用的是景寿。他一直活到了1889年,享年60岁。

另外,肃顺的死党陈孚恩、黄宗汉也被免职,后再不使用。

此时已经是十九世纪中叶,慈禧深知汉族地主官员的作用,所以也不敢把事儿做绝。同时,大开杀戒可能会引发内耗,于统治不利。

再者,慈禧也抓住了一种舆论风口。

肃顺这人有本事,手段霹雳,领头办的案件处理的人太多,导致一部分人对他怨气很大。

肃顺被斩时,沿途不少人拍手叫好,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也朝他扔石头。

这就很好地实现了矛盾转移,这就让人觉得肃顺是罪有应得一般。

在动手前,慈禧早早营造了一种肃顺欺负孤儿寡母的形象。坊间一般会同情妇女儿童。慈禧便在舆论上占得先机。

事变结束后,慈禧又改肃顺等人定的“祺祥”年号为“同治”,进一步否认肃顺这批人的政策。

11月11日,载淳在北京城登基,是为同治皇帝。慈禧、慈安开始垂帘听政。就这样,辛酉政变落下帷幕,开启了慈禧40多年掌权的序幕。

后记

辛酉政变是清朝晚期政治的一次重要“洗牌”。

年轻的慈禧以稳、准、狠的手段,快速清楚八个辅政大臣势力,为她一步步到达权力的巅峰奠定了基础。

而肃顺也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悲剧人物。他的家族荣耀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部小说,如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其中的内容。这本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情节,例如...
原创 原... 诸葛亮一生征战四方,最终成为了蜀汉的丞相,深受后人敬仰。但在他最初的选择中,为什么没有选择投靠曹操呢...
蒋小田丨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 蒋小田,1981年生于安徽黄山。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书法家协会...
威海鑫盛威机械取得一种木工锯床...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威海鑫盛威机械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木工锯床的圆盘锯防护装置”的专利,授...
浮梁县雅辑陶瓷工作室(个体工商...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浮梁县雅辑陶瓷工作室(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文雅,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原创 蓝... 蓝玉是明朝初期一位备受瞩目的开国将领,他的名字与封狼居胥这一荣耀紧密相连。然而,严格来说,蓝玉并不是...
仰韶彩陶取得一种陶瓷瓶干压机粉...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南仰韶彩陶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陶瓷瓶干压机粉末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
朝鲜谁都不服,却主动将三位中国... 朝鲜这个国家,在世界版图上占比不大,可脾气那叫一个硬气,向来不惯着谁!给人的印象就是不好惹。但很多人...
河南省纪委监委:刘国松被查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巡视员刘国松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来...
特朗普把话带到,高市早苗还是拒...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日美之间的亲密合作无疑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