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27年,横扫欧亚的伟大征服者——蒙古帝国的创始人成吉思汗驾崩,死后陵墓却神秘消失,成了考古学界的难解之谜。为保护这位千古一帝的陵墓不被盗墓贼破坏
,
蒙古人采用了一种几近“无人知晓”的密葬方式。
传奇的“密葬”风俗
成吉思汗的死讯传出后,蒙古人不动声色地执行了严密的“秘密安葬”计划
。作为古代蒙古帝国最尊贵的主子,成吉思汗的死后安排必须遵循严苛的蒙古葬俗。与其他民族的“厚葬”不同,蒙古人认为陵墓不应被外人打扰。
根据当时的传统,墓地必须永远不被发现,甚至连具体位置都不能留下任何痕迹。蒙古士兵在成吉思汗下葬后,用马蹄踏平四周的土地,然后在原地驻扎,直到新草长出。地面就恢复如初,再也没人能看得出来异样。
但是为了方便子孙祭奠,他们会当着母马的面杀一只小马,这个场面会被母马永远的记在心里,这样下一年母马就会带着其他小马来祭祀,等母马死了再换一匹,杀小留大,过了几年,等所有的母马都老死了,就没人知道埋在哪里,也永远不知道陵墓的位置了。
羊都要杀光?密葬风俗背后的残酷
在蒙古人的密葬传统中,有一个残酷的环节,就是杀光方圆十里内的羊群。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深知任何活物都可能会泄露行踪。若是当地有牧羊人经过,很可能发现这一片异常平整的地带,
因此羊群、野兽都会被赶尽杀绝,确保无人发现陵墓的所在
。
甚至参与埋葬的士兵也难逃“灭口”的命运,所有见证成吉思汗长眠之地的人,
都必须“以命换命”
。
这种残酷的保密方式源于蒙古人对死后世界的严肃看法。
在他们眼中,死者的安息地若被发现是对灵魂的打扰
,会影响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
元朝皇帝“无陵墓”?蒙古密葬对后世的影响
成吉思汗的密葬方式影响了元朝时期的皇帝。元朝的皇帝们虽迁都北京,但死后大多选择了密葬。根据记载,元朝皇帝的陵墓大多没有显著标记,即使有一些地上建筑,也早在明清两朝时被彻底毁去。成吉思汗的密葬不仅是他个人的意愿,也形成了蒙古民族独有的墓葬传统。
成吉思汗的墓地消失在苍茫草原之中,这不仅是历史的秘密,也是草原民族的智慧与信仰。蒙古人用母马、小马的生命,士兵的骑踏的手段,打造了一座永远消失的帝王陵。
成吉思汗的陵墓或许永远不会被找到,但这种隐秘的葬礼方式却深深植入了草原的文化中,成为蒙古民族心中的“圣地”。千古帝王,一生征战,而他的灵魂却在无垠的草原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