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本定都东北,为何毛主席决心定都北京?背后有人建议,确实高明
创始人
2025-08-16 18:03:41
0

1949年的一个日子里,西柏坡的土地上,迎来了一位见识长远的客人,他就是王稼祥。也正是在这次他与与毛泽东的会面中,党中央最终才定下了新中国的首都选址。那么当时的北平到底有什么弊端,毛泽东又为什么会犹豫不决呢?这位客人又是以什么理由彻底说服了毛主席?点个关注,我们一起来听听王稼祥对于首都问题的深刻分析。

时任东北局委员的王稼祥,对于首都问题的研究可谓是非常精准,他提出,如果想要定都一个地方,那么一定要以多角度去看待这个地区,首先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地理位置,在军事问题上要有优势。这也意味着这个地方一定要是能攻能守的,敌国入侵时,我们要有反应时间和应对措施,反击时,我们也要与己方便。

第二个就是经济问题,既然想要定为国都,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地方就不能穷,地方财政要支撑得起中央的支出,这也意味着,经济要发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承担的起首都这个任务。第三个就是文化问题,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一定要久远,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民众才能有足够的文化信心。地理、经济、文化这三点缺一不可,都是构成一个首都的重要因素。

这样分析下来,北平似乎才是唯一的优选。当时许多人提名的南京,在王稼祥看来,虽然经济方面非常优越,但这却是国民党之前的重要根据地,是资产阶级的盘踞所在地,况且,翻阅历史,在南京定都的国家,好像都没有什么好结局,一个比一个王朝结束的早。当然了,这样的结论是有些宿命论,我们党是不信这个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地理位置上面,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了。

如果帝国主义对我们发动攻击,很容易就能从临海找到我们的薄弱之处,对我们进行威胁,所以这才是南京作为首都最大的弱点。那西安呢?作为六朝古都,西安的文化底蕴确实是许多城市所比不了的,但是如今的地理形式已然不同,西安不再是全国的中心,毕竟长城已经成为了新中国的腹地。而且如今的西安已不是当年的长安,经济实力远不如从前,与其他几个候选相比,经济上面也弱了一大截。

和西安一样的几个城市,洛阳、开封也有这样的问题,对于地理位置来说,他们太过偏西,对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实力还太过薄弱,所以都不是最好的选择。经过几个世纪的打磨,这些城市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有几个至今还在遭受着水旱灾害的折磨,还经常闹饥荒,民生凋敝。这样一来,就注定了不适合作为首都发展。

那么为什么选北平呢?首先500年的历史文化就给出了答案,尤其是明清时期,从明朝当时的天子守国门,到清朝的百年基业,这都彰显了北京特别的文化底蕴,如果选其作为首都,老百姓的接受能力强,认同感也高。其次就是北平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虽然和南京一样也临海,但是却临的是我们的渤海内海,周围有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守卫着,所以不必担心会直接被列强的海上军事力量所威胁。

另外北平临近蒙古和苏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必担心会有特别大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当时,我党与苏联正处于交好的“蜜月期”,近距离也对两国的沟通有一定的优势。毛泽东听了王稼祥的这一番分析,特别真诚的对王稼祥说:“稼祥,你这些观点说的太好了,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们俩的观点是不谋而合!”

其实在当时,许多领导人心中,早早的就已经将北平当做国都看待了。比如在平津战役时,聂荣臻就曾因为北平的解放问题,而向毛主席打过好几次的报告。大家都在一直想着,要怎么才能以和平的方式逼迫傅作义,让他尽量与我们和平谈判,尽量以最和平的方式去收回北平,就像聂老元帅说的那样,如果到了非打不可的程度,把北平嚯嚯的稀巴烂,说不定到时候定都连个开会的地方都没有。

这话说的话糙理不糙,可以见得当时的领导人,已经在把北京当做国都的选择之一在爱惜了,所以我们在以强硬的态度收回天津后,成功的震慑了傅作义,最终达到了北平无战事的伟大局面。

其实早在1948年,毛泽东已经就首都问题开始思虑。然而,中央领导人们最开始的打算,却并非南京、北京、西安这些热门城市,而是看上了位于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当时的哈尔滨素有“小莫斯科”之称,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更不用说当时的我们正与苏联政府处于“蜜月期”,临近苏联好像是所有人都众望所归的一个结果。

而且当时都哈尔滨,还是东三省内解放最早、经济最发达、交通最便利的大城市。单从城市交通这一点就能看得出,在如今的国内,许多城市还没有完善地铁公共交通,而哈尔滨却在许久以前就实现地铁的通达了。所以作为当时最安全的大城市,毛泽东亲自将它定为了“特别市”。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任何的外交关系都建立在国家利益之上。

不久后的日子里,我国与苏联关系逐渐恶化,东三省也就因此成了最危险的地方,许多人也因此感叹,幸好当年没有把首都定在哈尔滨,不然真的是要面临不小的风险。但是不久后,随着内战的彻底结束,整个中国就迎来了彻底解放,也正因此,我们无需再因为考虑安全问题,将目标的首都定在东北地区了,所以才有了更广泛的考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1329年,陕西大旱,史书上简简单单写了五个字:“大饥,民相食”。 这五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几千年困苦民...
原创 笑... 明太祖朱元璋征战一生,战场上多次陷入危机之中,都是在手下将领的帮助下才逃出生天。以朱元璋为主角的古典...
原创 南... 自从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落之后,蒙古铁骑就成为了欧亚大陆上战无不胜的存在。 直到1257年,蒙哥汗...
清·雍正·天民楼错金银珐琅彩葫... 清·雍正·天民楼错金银珐琅彩葫芦瓶,作为清代瓷器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工艺技巧和...
原创 韩... 韩信,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如雷贯耳。作为西汉开国功臣,他不仅是"汉初三杰"之一,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原创 隆... 隆裕皇后是晚清时期比较有名的人物,曾经左右过清廷的政局。然而,关于她母亲的相关情况,史书上基本上找不...
老街区里潮流新丨古民居群焕新颜... 央广网肥东12月21日消息(记者徐鹏)古民居的保护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乡村人文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
原创 靖... 宋徽宗的奢靡后宫 宋徽宗赵佶,这位北宋的皇帝,以其奢靡的后宫生活和对青楼女子的痴迷而闻名于世。他生...
原创 赵... ——【·前言·】——? "斧声烛影",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事件,让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死因成为千古...
原创 既... 既知阿斗扶不起,刘备为何还要选他继位?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原委 从小我们就听说过刘阿斗扶不起是个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