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兵败大非川!薛仁贵错在哪里?军神李靖如何才能一战灭吐蕃?
创始人
2025-08-16 17:32:35
0

【本文由吕小汪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吕小汪,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本篇文章约3000字,阅读需耗时4分钟左右。

这或许是唐朝神将薜仁贵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他曾是令李世民欣喜若狂的说出“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尔”的白袍神将!

他是自大唐李靖之后冉冉升起的新一代战神,是李世民留给李治的两大镇国神器之一!

“白袍救主,征战辽东,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他一生有太多的传奇。

如果没有这一战,他在中国战争史上必是可以比拟李靖苏定方的不败神将!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五万唐军折戟雪域高原,造就了唐朝开国对外战争以来最大的惨败,生生打破了唐朝自李世民以来,唐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要知道,彼时的唐军,在府兵制的精兵拔擢下,靠着陌刀与明光铠的装备加持,单兵战力极为恐怖,让周边无数异族闻风丧胆!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平淡的说道

“今中国强,而夷狄弱,以中国数千之兵可敌夷狄数万!”

一汉抵五胡,灭国如儿戏,绝不是夸张之言!

可为何薛仁贵一代名将,纵横沙场数十年,败九姓铁勒,服高丽,破突厥,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曾是大唐骄傲

统帅如此虎狼之师却在雪域高原,打出近乎全军覆没的成绩?

许多人认为薛仁贵大非川战败要怪罪于副将郭待封,不听将令,轻敌冒进!

其实总体来看是唐军太过骄傲了,觉得不灭国,就算是输。

从前期唐军出师的战略目标来看

便是以逻娑为出师之名,唐高宗李治任薛仁贵为逻娑道大总管,将薛仁贵从东线战场紧急抽调,配备了五万精锐唐军!

唐朝前期的府兵之下,走的是精兵路线,举国上下只有50余万军队,25000名唐军便足以镇守安西四镇,五万级别的军队调动,已经是李治在不影响各地防务的情况下,能调动的所有有生力量!

而将其全部配备给了薛仁贵,对这一战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从战前部署来看,唐军亦是踌躇满志,大胆深入高原。

这一切迹象都表明,唐军的战略目标便是最高级别的灭国!

让吐藩主帅论钦陵感受到极大的威胁,稍有不慎,吐藩便可能是亡国的下场!

这也是吐蕃王朝建立以来最大危机,噶尔·钦陵以惊人的魄力,举国动员,抽调全国40万大军,迎战薛仁贵!

两大名将将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原之上迎来巅峰对决!

这一战薛仁贵出现了哪些失误?

真的是他不如论钦陵吗?

如果这一仗让李靖,苏定方之类的顶级战神来打会怎样?

能打出唐军预想中的灭国之战吗?

初战告捷!

薛仁贵深知,吐蕃占有地利之势,又兼军势浩大,充分发挥唐军战斗力强的优势,将唐军分为两部

一部由郭待封率领负责守护辎重,粮草,自己轻骑简装要在吐蕃军队集结起来之前,率主力主动进攻,将其逐个击破,果如其所料,两军于河口(今青海玛多)遭遇。

吐蕃军猝不及防,大败,伤亡甚众,损失牛羊万余头。薛仁贵乘胜进占乌海城,以待后援。

注意,此时唐军屯兵乌海,距拉萨约1600公里!

这个距离大约是骑兵十多个昼夜奔袭的长度

论钦陵反击!打出反包围

薛仁贵地理不熟悉,不知道吐藩入唐实际上有两条路,他只堵住了南线乌海这一条

论钦陵却依仗着高原海拔的地利优势,料定薛仁贵不敢再进攻深入,一方面,抽调西域的驻军回防,另一方面率20万主力从北线悄悄绕过薛仁贵,拿下了郭待封所在的唐军辎重。

此时论钦陵,其实是冒了一个惊天大险!

薛仁贵孤军深入,以为论钦陵一定会跟自己在乌海对峙,可论钦陵实际上是要打一个反包围

,但西域驻军调动需要时间,还需要瞒着西域的唐军。

也就是说,

此时薛仁贵前方一直到拉萨,在吐蕃西域驻军回防之前都是空虚的

,如果郭待封所部固守大非川,没有被包围歼灭,双方呈锜角之势,稳固后方。

乌海城玛多县到拉萨1600多公里,大约是一个高句丽的南北长度,对于薛仁贵带领的习惯打灭国战的唐军来说,已经算不远了,是一个可以灭国的距离!

薛仁贵的失误点!

那薛仁贵发狠心,一路长驱,便可以打穿前方,他甚至不用全军出马,只用派一支精锐骑兵千里奔袭,就食于敌就可以极大威胁到拉萨。

哪怕打不下来,也会让论钦陵进退失据。需要派遣西域的援军去回防拉萨!

而后薛仁贵本部可以与后方的阿史那道真,郭待封所部,再重新换过来反包围论钦陵,那这场灭国战就落下了尘埃。

李靖灭突厥,霍去病破匈奴王庭,苏定方当年乌海之战八千破吐藩十万,都是用的同样的方法,这战如果让他们去打,大概也就是这样的情况

这里补充一下,我知道1600公里听起来确实还是挺夸张的

但不要觉得这很玄幻,因为历史上真的有人做到过,后世有大策凌敦多布六千骑兵万里远征翻雪山,击垮对面上万人联军,长驱入拉萨,然后把三万清兵,挡在青海上不来

同期也有苏定方破西突厥时,长驱1600公里的纪录,藏史更是记载了苏定方马踏青藏高原的战例,

我这里的假设正是以那些怪物般的名将视角出发的,所以正常人觉得不合理也正常,你要是觉得正常,那就奇怪了!

对于一些顶级军神来说,他们的确可以做到

战争史上比较知名的战例还有:霍去病六昼夜奔袭千里破匈奴,深入敌后两千里封狼居胥,李靖长驱一千八百里破突厥,苏定方18天急驰1600公里败贺鲁于金牙山!

这些我们暂且不提,回过头来再回望薛仁贵,我们就大概可以推算出他失败的原因了!

从吐蕃军神论钦陵战略部署来看

是担负着极大的风险的,薛仁贵或者西域唐军但凡反应过来一点点,双方齐进,吐蕃可能就要亡国,偏偏薛仁贵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总体来讲,还是薛仁贵低估了对手,一直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在此之前,论钦陵还籍籍无名,起码是远及不上薛仁贵这大名鼎鼎的名声的。

谁也没有想到后来这个家伙居然能横压大唐30年不败!

所以也也不能怪罪薛,薛仁贵客场作战,此前从没在高原打过仗,对于地形与对手皆不熟悉,判断出现失误也是正常的,

归根结底,失败的主因还是唐军太过骄傲了,这帮灭国狂魔,打习惯了灭国战,完全不把对手放在眼里

一开始制订的战略目标便是灭国,而不是打赢,孤军深入太过自信!

如果只是单纯想赢的话,薛仁贵根本不需要分兵,像司马懿打诸葛亮那种打法,他可以稳赢,但那种赢,在唐人眼中看来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从整个过程来看,虽然薛仁贵失败

但并无损其在战争史上神将的名号

以少打多,孤军深入,加上高原反应,面对的是号称吐蕃史上最强军神论钦陵!(

对唐战争30年不败

亦只是输在地形不熟悉,加一点点运气不足,所以战后懊恼的说“是天时不利西,不宜征西”,不肯承认自己打输了!

但从战术学来讲,唐军败的窝囊,总归要找一个替罪羊,于是副将郭待封躺枪,背了千古罪名!

当然,这的确有他才能平庸的原因,但其基本的军事素养依然是有的,称不上猪队友,只是跟不上论钦陵与薛仁贵这种名将的节奏,属于钻石水平打王者局,自然会被对方当成破绽打!

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郭待封接到前方薛仁贵乌海大捷,急于扩大战果,提前几天运粮前往,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谁能想到?论钦陵竟敢冒诺大的风险,绕道截断了后方!

于是,郭待封所部一出门就被直接包围,被敌全歼,唐军粮草尽失!

而带不动队友的王者薛仁贵被迫退守大非川,随后论钦陵率四十万大军包围薛仁贵。整整数天却竟吃不下断了粮的薛仁贵所部

又因为这一战论钦陵已调动了一切可调动的人马,甚至包括西域的主力,粮草消耗极大,同时,各地防守空虚,担忧出现局势崩坏的局面,最终只得与薛仁贵约和而还!

起码在面子上双方依然打成了个平手,于是就更加显得郭待封像猪队友!

这一仗的影响极为巨大,朝野震动

让唐高宗李治惊呼:“我朝用兵,从无此失”,一时气愤之下,将主帅薛仁贵免职为民!

自此,唐军自李世民时代以来,开疆扩土,征战四方几乎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吐蕃占据青海西部,安西四镇沦陷。

后来,唐高宗李治感慨

“往年对高句丽连年动兵,以至于国库空虚,加上自李绩逝后,如今亦无良将,以堂堂中国之尊,竟拿吐蕃毫无办法”!

最后不得以请出了李靖的徒孙裴行俭,一招天外飞仙,隔空交手论钦陵,再次收复西域,但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本篇文章首发于今日头条平台,作者《吕小汪》,一个中二少年,又是如何看待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历史说书人,偏爱英雄的史诗,如果您喜欢作者的文章和风格,可以随手点个赞加关注,将给予作者更多创作的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范瑞婷:方舟远去 遗泽后昆 人物名片 范瑞婷,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中国记忆规划协调组副组长,《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访谈...
万里山河路丨在这里,我们竟然找...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法兴寺内宋代彩塑。 海报新闻记者 赵鹏程 山西长治报道 作者:冯宗本。这是一个普通...
原创 张... 综述 作为近代爱国名将,张学良的一生跌宕起伏,身为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被重点培养,作为蒋介石...
原创 5... “感谢,太感谢您了首长!我一定做出成绩,报答您的救命之恩!” 这个男人一下跪倒在陈赓面前,一把鼻涕一...
原创 道... 道光皇帝才是清朝灭亡的真凶,曾先后两次犯了决策性错误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清朝的衰落犹如一场缓慢...
原创 隋... 隋炀帝墓中,出土一“土疙瘩”,专家研究863天后惊艳众人 导语:中国文化深厚,对于很多人来说,历史距...
山洞古墓挖出秦简,陈胜吴广真实... 我们自幼在课本中获得这样一个知识点: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朝大修长城、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天下苦秦已久,陈...
原创 回... 1949年,朝鲜战争爆发,由于自然灾害和常年征战,朝鲜境内兵力严重不足,仅剩的5个师缺乏作战经验,不...
原创 陈... 1995年年底,粟裕机要秘书徐玉田在阅读完陈士榘回忆录中的序文部分后,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徐玉田带着...
东西问|马麟:历经六百载,南京... 中新社南京12月18日电 题:历经六百载,南京明城墙何以联通东西? ——专访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