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杨修,他的死其实和鸡肋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真正的原因在于,他插手了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之争。
如果曹植胜了,杨修或许还不会死,而且还会被委以重任。但可惜的是,那一年,曹植败了。而这样一来,继续留着杨修,很有可能会导致曹魏集团内部,未来再生事端。所以曹操才会下手,除掉杨修。
至于说为啥曹操会盯着杨修,而没有针对曹植手下的其他人,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杨修除了聪明之外,家世背景也很强!杨修出自于弘农杨氏,这是一个历史上超强的世家大族!哪怕是在东汉末年,他家就已经属于顶级豪门,丝毫不比袁绍他们家逊色。
而这样一来,如果杨修继续活着,未来再拉着整个弘农杨氏,帮助曹植对付曹丕,麻烦可就太大了。
想要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解释一下,杨修他们家当时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历史上的弘农杨氏,最初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当年垓下之战的时候,他们家的老祖宗杨喜,因为分到了项羽的一条腿,所以被封了侯。
而接下来的两百多年里,杨家虽然几次衰落,但每次衰落之后,总能很快出现一个带头人,再次带着家族崛起。
差不多在汉武帝时代,杨家就因为犯了点事,被拿掉了爵位。但很快,杨家又出了一个杨敞,娶了司马迁的女儿。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硬是做到了丞相,让杨家由此复兴。不过接下来,杨敞的爵位只传了两代,杨家就再次因为犯了事,丢掉了爵位。
不过这一次,杨家却拿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传家宝,那就是家传的学问。
此后在整个西汉后期,以及两汉之交的这段时间里,杨家人虽然没了祖传的爵位,但也因此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平安躲在家里研究学问。等到东汉稳定之后,杨家很快又出了一个杨震,靠着学问名动天下,最后官至太尉!
从杨震开始,接下来近百年的时间里,杨家的四代人,每一代都有人位列三公,丝毫不逊色于袁绍家族。而杨家的第四代三公官员,正是杨修的父亲,杨彪。
只不过杨彪上台的时候,董卓已经进了京城,天下已经彻底大乱了。而且,在接下来的混战当中,杨家没人起兵割据一方。所以他们家在东汉末年的影响力,就远不如袁绍家族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杨家就真的不行。
一个从西汉开国时期延续至今,之前不到百年的时间里,连续出了四代三公的顶级家族……这样一个家族,到底有多深厚的人脉关系?这一点,可能就连曹操都无法准确判断!
而且,杨修的母亲,还是袁绍他们家的女子。从亲戚关系上来说,应该是袁绍、袁术等人的姐妹或者堂姐妹,至少他们是有一个共同的曾祖父!
如果杨修本人,只是一个庸才,曹操或许还不会太过忌惮。可问题就在于,杨修这个人,实在是太聪明了。
对于杨修的那些故事,后世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不过,这些故事,大多是出自于《世说新语》,并非出自正史。
但有一件事,正史上却是有明确记载的。
据史书记载,曹植和杨修交好之后,杨修多次为曹植出谋划策,和曹丕争夺世子之位。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曹植本人不擅长政务的缺点,却很快暴露了出来。
在文化方面,曹植的技能树已经完全点满了。但是在政务、军事、民生等领域,曹植是真的不太擅长。
偏偏曹操和曹植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问这些问题,考察曹植的进步。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杨修就开始暗地里猜测曹操的问题。他根据最近的时政,以及曹操身边的情况,总结出曹操可能提的问题。然后提前写出答案,先给曹植看过。而这样一来,等到曹操提问之后,曹植自然就能对答如流了。
对此,曹操最初也很奇怪。直到后来进行了打探之后,才明白是因为杨修的原因。
这件事,无疑让曹操真正起了杀心。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统治者,永远不会希望有其他人,能够准确猜出自己的心思。而杨修却能提前猜出曹操的问题,并且给出最合适的答案。这样的人一旦未来掌权,曹植是绝对压不住他的!
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聪明人不可怕,无法控制的聪明人才可怕。
所以后来,随着杨修展现出聪明的次数,越来越多,曹操对他的杀心也越来越重。
再之后,就有了所谓的鸡肋事件。
公元219年,曹操和刘备打了那场汉中之战。因为当时刘备兵精粮足,且占据地利,曹操短时间内难以取胜,所以就想要退兵。然后,杨修通过曹操制定的‘鸡肋口令’,判断出曹操想要撤退,所以提前让人准备收拾行李。
而这件事,无疑再次让曹操警觉起来。所以此后不久,曹操就下令,直接杀了杨修。
不过,对于历史上杨修被杀的罪名,后世却有很大争议。在《三国演义》当中,杨修是因为提前让大家收拾行李,激起了曹操的杀心。随后曹操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但在正史上,其实另有隐情。
《续汉书》当中曾经记载,杨修曾经酒醉之后,和曹植一起闯了司马门,严重违背了礼法。
同时,他还背后诽谤曹彰。然后曹操用这两件事作为罪名,杀了杨修。
而《三国志》当中则是记载,曹操杀杨修的罪名,是他‘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
当然,所谓的罪名,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真正重要的,其实还是曹操本人想杀杨修。
如果杨修懂一点藏拙,别表现的那么聪明。亦或者在那场世子之争当中,他没有明确站队,而是选择明哲保身,他或许都不会被杀。
但结果,正是因为他的聪明,最后直接害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