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康熙让他做太子,清朝可能成超级大国,八国联军或许不是威胁
创始人
2025-08-07 04:32:55
0

1840年,英国人的坚船利炮叩开清王朝国门,我国从此深陷战争的泥潭。王朝由盛转衰,其实在乾隆朝就已经显现。

而如果当年太子换人,清朝的军事技术或许就不会那么落后,军事上的失败或许就无从谈起。

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何没能成为皇位继承人呢?

能力出色的“常务副皇帝”

康熙皇帝晚年因为立储的事儿焦头烂额。几个皇子聚拢势力,为夺取皇位悄悄活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九子夺嫡”,十三皇子胤祥也被卷入其中。

说起胤祥,他可是康熙十分宠爱的皇子。

有多宠爱呢?他早在12岁时就跟康熙第一次外出巡行。从他12岁到22岁,只要康熙离开京城在外出差,就肯定会带上他。

1702年,康熙着意要当着群臣的面夸奖儿子,特意把胤祥和胤禛写的对联拿来,让大臣们评判。大家心领神会,狂吹彩虹屁。

当年16岁的胤祥书法真的好到那个程度了?或许并不一定。

但是皇帝特意拿出他的作品来夸,说明他对这个儿子是另眼相看的。

胤祥不光能文,而且还擅长骑射,射术极佳。跟随父亲围猎时,听闻前边山林有猛虎,他面无惧色,手提利刃搏杀之,让一众大臣喝彩不已。

康熙后来问他当时怕不怕,他回答:儿臣担忧老虎会伤及皇阿玛。这样的满分答案让老头心花怒放,心中肯定有一种“这小子不错”的赞许。

除了跟皇帝的关系很好之外,他和四哥胤禛关系密切。在胤禛登基成为雍正皇帝后,胤祥便成了他工作上的好帮手,成了坊间调侃的“常务副皇帝”。

胤祥也确实没有辜负哥哥的信任,差事办得十分漂亮。不管是在直隶搞水利,还是打仗搞军需,或者是参与审案,他都是一把好手。

而胤祥在晚年时,主管造办处,这颇有点李云龙管被服厂的意思。

尽管事小,但是胤祥却尽职尽责,他主管造出的器物精美大气。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器,简洁华美,为历代藏家所重视,这背后也离不开胤祥的功劳。

雍正皇帝对这个弟弟自然是非常信任,一再给他加工资,还赏给他一块挨着自己陵墓的坟地。后来胤祥一再推辞,这件事方才作罢。

胤祥在雍正五年去世后,皇帝特意下令辍朝三日以示悼念。

在《清史稿·诸王传(六)》中,雍正称赞他说:胤祥在我身边兢兢业业工作了八年,是自古以来少见的贤王。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胤祥如此出色,为什么就没有成为皇位继承人呢?原因何在?

三个致命原因决定命运

第一个原因是胤祥根基不稳。

他的生母章佳氏本是满洲镶黄旗的一名包衣,也就是奴仆,因参加康熙年间的内务府宫女,被选拔入宫。大概是因为容貌姣好,章佳氏得到了康熙的垂青,之后生下一子两女。

但因为身份低微,她一直到去世前才只是个嫔。在清朝后宫中,嫔位同四品,要低于皇贵妃、贵妃和妃。

胤祥的姥爷章佳·海宽只是个二等侍卫,并不是朝中的实权派人物。

而参与九子夺嫡的诸皇子中,除了废太子胤礽的生母是皇后外,其他几人的生母在康熙朝都是妃,唯独胤祥的生母是嫔。

不幸的是,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在他13岁那年就撒手人寰。他的两个妹妹虽然嫁给了蒙古王公,但也都早早去世。

这样单薄的家族世系,是很难形成强大的背后势力的。即便是直接参与夺嫡,胤祥的胜算也非常小。

因为确定储君除了有皇帝个人意愿和对皇子基本素质考察外,也是朝中各种势力谋和的产物。康熙皇帝虽然喜欢胤祥,但是很难确定将这样出身的人定为太子。

第二个原因是胤祥身体情况堪忧。

从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记录来看,胤祥的腿上长了一种毒疮,具体来说就是“起白泡,破后成疮,流稀脓水”。

胤禛遍访名医还寄希望于让胤祥精心调养慢慢恢复,但都没有让病情好转。

雍正继位后第二年,胤祥因病日渐消瘦。后来因为操劳政务,他最终在雍正五年因病去世,时年44岁。

身体状态堪忧,这是胤祥的先天短板,自然决定了他不可能是康熙心目中的储君。

第三个原因恐怕和胤祥过于西化的表现有关。

留存后世的种种资料显示,胤祥本人精通拉丁语,还在康熙身边客串过翻译。他对西方数学兴趣浓厚,父亲解不开的难题也会找他“帮忙”。

但是胤祥和西方传教士走的太近,某种程度上招致了康熙的反感。

康熙感兴趣的是西方的新鲜事物和“洋玩意”,对西方核心科技和宗教没什么兴趣。他担心因为这些东西危害统治根基。胤祥偏偏踩了这个雷。

当然,对西方科技的兴趣和推崇,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或许未必是一件坏事。

如果他登基,历史或重写

胤祥有多推崇西方科技呢?《清史稿》中曾记录了关于他的一件小事。

某次,胤祥曾当面问雍正皇帝,是不是把西方书籍都翻译成汉文,让诸位大臣都看一看?

这意思很明确,就是让大家开眼看世界,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认识西方科技的先进性。

雍正当场就拉下了脸,没有给弟弟一点面子。那一刻,在场的其他大臣吓得汗流浃背。如果这话是从其他人口中说出来的,那八成得定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被免职了。

雍正对西方科技也有兴趣,但也只限于浅尝辄止。

对于西方科技制度可能危害国本的想法,他和父亲是一致的。

在传统眼光里,以科举取士,孔孟之道治国才是正道,西方科技只能拿来辅助。

但到了后来,西方科技连辅助都不算了,干脆被斥为“奇技淫巧”。学习这些东西,只会换来大众的鄙视。

这种保守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海禁。后来胤祥曾主张开海禁,翻译西方书籍,依然没换来皇帝的好脸色。

而恰恰正是雍正统治期间,对西方技术进步的漠视和后来乾隆朝的闭目塞听,导致了中国军事技术的落后。

当西方科技飞速进步,开始武装先进的、杀伤力更大的火炮时,清朝还停留在鸟铳、大刀的阶段。

电影《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炮台上感叹武器不如洋人时,已经为时已晚。那时的清朝武器已然落后对手一个时代。

凡此种种,为后来极盛而衰的国势埋了雷,导致了我国屡次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深陷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

而如果胤祥能继承皇位,对西方科技的推广得到自上而下的执行,后世统治者或许能对西学的看法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起码清朝的军事科技不至于像后来那么落后。他们在抵御外辱时也不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届时,别说是远道而来的英国人或者英法联军了,也许应对1900年的八国联军或许也不在话下。

但是,历史没法重写,这种事情也只能假设。清王朝的衰败不光是因为制度落后和政治黑暗,更是封建制度走到末路的必然结果。

即便是清王朝装备了火枪、火炮,也未必能挽回亡国悲剧。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留下后人的一声声叹息。

结语

行文至此,笔者也忍不住感叹。如果胤祥和胤禛换个位置,那清王朝的对内对外政策或许会发生重大变化,清朝对西洋事务的接纳程度恐怕要更高。

可惜,这世间事没法假设。

雍正苦熬13年给儿子乾隆留下一个不错的家底,好大儿沉迷自我编织的“十全武功”迷梦,清王朝终于到了江河日下的那一天。昔日的东方大国成了西方人眼中的“泥足巨人”!

本文相关参考及引用资料:《试论怡亲王胤祥》《清史稿》《清实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海军,注册资本700万人民币,...
原创 张...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五子良将,也都是降将出身,张辽之前从吕布,在吕布败亡后,张辽率众降曹操,任中郎将,...
原创 总... 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中,开国总理当着各国记者的面发火,并且愤怒地陈述观点,有且仅有一次:在抗美援朝战争前...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像 大同市博物馆巡礼之四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会员 爱好古陶...
原创 宋... 转眼间,冬天就到来了,全国各地想必都开始开始降温了, 尤其是北方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开始供暖了。 对于...
原创 南... 南宋的“归正人制度”及宋金二次议和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造成了南北百年隔阂,也是明朝建立前南北不相融...
原创 唐... 元载,字公辅,生于今陕西凤翔县,是中国唐朝中期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生涯堪称一部从底层奋斗至权...
原创 助...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沦陷73周年的日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了一批抗日战争...
原创 德... 徐奋鹏在《古今治统》(可与《资治通鉴》相毗美的史学巨著)记载:“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
弼马温是个技术岗位,齐天大圣原... “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