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弘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于天顺初年考中进士,天顺六年时被授予了刑科给事中的官职。
成化三年夏天,毛弘带着六科的诸多大臣一起上疏表示:“臣听闻陛下在退朝之暇,喜欢各种游玩。然而现在边塞地区多生变故,各地的灾变也十分频繁,就连南直隶和北直隶也出现了不少水旱灾害。”
“臣希望陛下能够减少一些游玩的娱乐活动,不要随随便便地赏赐给一些没有立过功劳的大臣。”
毛弘的这番上疏,得到了御史展毓等人的认可,也得到了宪宗皇帝朱见深的嘉纳。
成化三年二月,在整个天顺朝期间,都因为遭到他人嫉恨,而被贬斥为民的学士商辂,此时得以被成功官复原职,并将其拉入内阁。
就在这个时候,商辂上书给宪宗皇帝朱见深,向其一口气提出了八条建议,分别为勤学、纳谏、储将、防边、省冗官、设社仓、尊崇、广造土法。
其中这第二条意见“纳谏”并不仅仅指采纳文武百官的谏言,而还包括指将成化元年以后因谏言而被罢退的言官,给重新征召回来官复原职。
对于这些建议朱见深都一一接受了。
针对此事,毛弘上书提出自己意见,他请求不要从成化元年开始,而是应该从陛下正式继位开始,这样就能够让,因谏言而遭到贬斥的给事中王徽等人,也一并官复原职。
然而,朱见深最终没有同意毛弘的请求。
成化四年慈懿太后(也就是深受朱祁镇宠爱的钱皇后)驾崩。按照惯例,太后驾崩应该和先皇一起合葬在一起。
然而因为慈懿太后不是宪宗皇帝的亲生母亲,他的生母周太后还健在呢!为了顾虑到生母的感受,宪宗皇帝朱见深最终下令让慈懿太后安葬到别的地方去。
针对此事,毛弘携手一批官员联合进谏,表示不能这么做,必须要让慈懿太后和先皇安葬在一起。
这个请求遭到了宪宗皇帝朱见深的断然拒绝。
结果当天上朝结束,毛弘便跑去对其他大臣表示:“陛下,想要将慈懿太后安葬在别的地方,这样的大事怎么可以如此乱来的,我们作为臣下的应该就此死谏。请求诸位大臣和我一起伏阙固争。”
诸多大臣纷纷应诺,毛弘在这些大臣当中哭喊得最为用力,声震整个朝野。
朱见深在宫殿内听着毛弘的哭喊声,实在是听得厌烦不已,不免周边人诉苦表示:“昨日毛弘,今日毛弘。”
最终,朱见深在文武大臣的压力下还是妥协了,同意将慈懿太后和先皇朱祁镇安葬在一起。
而毛弘这边,后来直接被提拔为给事后,再后来就因为身体生病而草草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