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王高怀德,忠孝王呼延庆,汝南王郑印,并且高家和郑家的王爵还是世袭的,而呼延家族也是出了多位王。唯独杨家却一位封王者都没有,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来说,杨家将保宋的时间最晚。
郑家将的第一代郑恩在赵匡胤和柴荣还不得地的时候就不离不弃的跟随他俩,是四大世家中追随赵匡胤最早的。呼家将的第一代呼延凤是郭威的旧将,在柴荣为帝时就与赵匡胤是同事和战友,他还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策划者推动者和执行者之一,赵匡胤御驾亲征南唐的时候,呼延凤就是元帅高怀德手下的前部正印先锋官,所以说呼家将追随赵匡胤的时间也很早的。高怀德追随赵匡胤是在赵匡胤在柴荣驾前当大元帅的时候,所以赵匡胤登基之后就封高怀德为兵马大元帅了。如果杨家将是在当初赵匡胤与火山王杨衮“铜锤换玉带”时便保赵匡胤那还不算太晚,我想如果有了杨继业夫妻和父子相保,赵匡胤也不会在寿州城被困那么久了。但是很可惜,杨家将真正保赵匡胤是在刘金定金台拜帅解了寿州之围以后了,这时候大宋已经基本完成大一统了。杨家将的事迹主要发生在二世宋太宗三世宋真宗四世宋仁宗时代了。当然了,呼延世家也在这三代里很精彩。
呼高郑三家与皇帝的关系比杨家更近。
呼延凤是赵匡胤多年的同事和战友,在战场上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高怀德是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的亲妹夫,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郑恩是赵匡胤八拜之交的生死兄弟,赵匡胤又误杀了郑子明,愧对弟妹陶三春和侄子郑印。而杨家就与赵匡胤和赵光义等人没这么近的关系了。更严重的是,六郎杨延昭还娶了先帝柴荣的女儿柴美蓉,并且与八王千岁赵德芳走的很近,这肯定会引起赵光义以及后人们的不爽,毕竟赵光义的皇位就是他从侄子赵德芳硬抢来的,并且老赵家也对不起老柴家,老杨家与他们走的近,赵光义一脉?能高兴的了吗?
皇帝欠着呼高郑三家人命债,但不欠杨家的
想当年赵匡胤到高平关“借人头”,高老鹞子高行周把自己的人头送给了赵匡胤,此时赵匡胤就欠下了高家天大的人情债,因为他拿不到高行周人头的话,他自己就没命了,郭威必杀之。赵匡胤此时就许诺过,一旦自己将来称帝必厚待高家,并将高怀德招为自己的妹夫,成为至亲。赵匡胤错杀结拜兄弟郑恩郑子明,也是欠下了郑家的人命债。王妃陶三春带兵围困皇城,赵匡胤认为自己愧对郑家,所以才封郑家后人为世袭汝南王,以做补偿。至于呼延家被皇帝冤杀的人就更多了,太宗赵光义听信西宫娘娘庞赛花和国丈庞文的谗言,下旨屠杀了包括双王呼延丕显在内的呼家三百余人,造成了一大冤案。后来呼延庆北国借兵,寇准请回包拯,才审清问明了呼庞一案。呼延庆被封为了忠孝王,呼延平被封为了镇殿王。但皇帝并没有错杀杨家之人,金沙滩一战杨家兄弟多人伤亡被俘,那是战场上常有的事。老令公杨继业碰死两狼山以及杨七郎被,都是奸臣潘仁美所为,与皇帝无关。杨家其他人也有多次被皇帝传旨绑赴午朝门外处斩的事,但每次都没杀成,这不算。所以宋朝皇帝并不欠杨家的人命债。
杨家牵扯案件太多,令皇帝缺乏好感度
先是潘杨一案,后有与兵部尚书王强一案,再后来还有杨狄一案,在当时都是大案,所涉之人也均位高权重。潘仁美文武双状元出身,追随赵匡胤比杨家还早,深受两代皇帝的器重和信认。王强才高而多智,也是皇帝喜欢之人。狄青是北宋有名的大将,还是八王千岁赵德芳王妃狄娘娘的内侄,影响力也十分巨大。杨家将却与这几位均有不睦甚至你死我活,虽然最后都是杨家赢了官司,但肯定也会在皇帝那里留下十分不好的印象。
可能有人会说不对呀,杨继业不是被封为火山王或者叫火王吗,但是火山王这个名号是杨衮在火塘寨的时候自立的,而不是哪个皇帝封给他的。在北宋初年的那些封王者之中,除了王储和皇子们之外,也没听说过有一个字的王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