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中,关于刘备究竟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这一点,长久以来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点。而这一点在携民渡江这一小节上达到了顶峰,当时曹军亲率大军南下,荆州已经不战而降。
而刘备虽然在军师诸葛亮的帮助下,在新野打败了曹军的先锋部队,但面对曹操所亲自率领的主力,兵微将寡的刘备也不得不放弃樊城、渡过汉水,往襄阳方向退去。
城中的百姓由于惧怕曹操大军会屠城,便自发地跟着刘备渡江去了。几万的百姓跟着刘备的大军走,导致日行最多只能十余里,而曹操的轻骑部队则死死地咬在后面,整个情况十分危急。
这一环节,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出于文学演绎的需要,刘备嚎啕大哭、意欲投江自尽的情节。但这一情节于笔者个人看来无疑是一个败笔,因为这不仅让读者体会不了刘备的仁义,反而觉得他有点过于伪君子了。后世中,大多黑刘备假仁义的,也大多都是从这一情节中来。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刘备的这一系列行为,你如果强说他是在作秀、是假仁假义,是伪君子的话,那我也只能说你这是在故意黑了,其大致理由如下。
首先,如果说刘备携民渡江是在作秀的话,那么我就要反问你一下,哪一个领导者会为了作秀,而把自己和老婆儿子都置身于危险之中的。糜夫人投井自尽,两个女儿被俘获,要不是赵云超常发挥,就儿子刘禅都要没了。而这一切就因为携民,导致行军缓慢的缘故。
其次,网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刘备之所以携民渡江,是想要以民众为盾牌。曹操会顾忌到自己的政治声望,而不敢轻易对刘备下手,因为怕误伤了百姓,导致自己的名声臭了。
这种说法是很荒谬的,因为曹老板在此前他屠过的城已经不少了,名声早就已经臭了,要不然这些民众也不会去选择跟着刘备走!
笔者我轻轻松松地就能够罗列出这么几条屠城记录:1.初平四年,曹操破陶谦,屠徐州共数十万人,境内的泗水因为尸体堆积过多,都流不动了;2.兴平二年,曹操破张邈,屠雍城;3.建安三年,征吕布,屠彭城;4.官渡之战胜利后,坑杀袁绍七万降卒;5.建安九年,破袁尚,屠邺城;6.建安十二年,征乌丸,屠柳城。
拥有如此之多屠城记录的曹老板,真的会因为怕误伤到刘备身边的数万百姓而放过他?这恐怕有点令人难以置信吧!
综上所述,刘备作为一个领导者,作秀可能真的是难免的,比如:摔刘禅等,这些或多或少都有作秀的成分在里面,但爱民也是真的爱民,仁义也是真的仁义,在那样一个乱世之中,能够保持没有半点屠杀纪录,是一点真是难得,是独一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