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亡了111年,如今还有人守皇陵,他们主要是以下几类人:
- 守陵人后代:
- 清朝时期,守陵人有着严格的挑选标准,主要来自满族镶黄旗、正黄旗、正白蓝旗出身的子弟、朝廷亲命的守护大臣以及内务府指派的守陵卫士。这些守陵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村落和氏族,他们的后代一直生活在皇陵附近。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守陵人的后代选择继续留在皇陵工作,他们对皇陵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家族传承的责任感,以新的方式传承祖辈的使命。
- 文物保护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清朝皇陵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一些专业的文物保护工作者被派到皇陵工作,他们负责皇陵的日常维护、修缮、环境监测以及文物研究等工作。这些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守陵人,但他们承担着保护皇陵的重要职责,也可以说是新时代的“守陵人”。
关于工资发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情况:
- 清朝时期:守陵人的工资和生活费用是由内务府负责支付。内务府是清朝的官署,负责管理皇室的日常事务和财政。作为守陵人,他们的工资来源于国家财政,享有一定的特权和待遇。
- 民国时期: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曾承诺保护皇陵并支付守陵人的俸禄,但由于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等原因,民国政府无法兑现承诺,守陵人的工资经常被拖欠。
- 新中国成立后:如今的守陵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工资由国家相关单位发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皇陵的保护和管理,文物保护工作者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按照国家的工资制度领取薪酬。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皇陵景区的旅游收入也为皇陵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