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我国十大开国大将中位列第三,曾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
在全国解放之后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委,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在晚年,他说出了一句让人感动不已的话。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黄克诚将军。
【建国后的黄克诚将军授大将军衔】
很多人都觉得他的资历与战功达不到开国大将第三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开国大将第一位是战功卓绝的粟裕将军,第二是挽救中央红军于水火的徐海东将军,与他们相比,黄克诚的知名度可谓是很低。
但是,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虽然黄克诚知名度较低,但是在伟人交给他的大事上,他丝毫没有含糊过,每一件事都被他完美完成。
一、为抗战时期提议恢复政委制度
在与国民党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为了指挥方便,军队编制统一,将部队重新整合势在必行。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3师师长黄克诚(中排右2) 与淮海地区参加整风学习的军政领导干部合影】
而因为当时国民党的势力与军队数量都超过我党,于是我军开始尽可能向国军靠拢,番号改了、军装改了、政委制也改了。
当时我军之所以有信仰、有力量,与军队中的政委这一角色有很大的关联。
人民军队打不倒,战斗力强,韧性强,就是因为思想觉悟高,而思想觉悟之所以高,就是因为军队中设置有政委,现在,政委几乎快被要架,空部分在外发展的根据地的将领居然逐渐开始滋生军阀气息,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
而黄克诚第一个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及时上报,这才导致了后来可能会不可逆的军队思想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时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的黄克诚】
二、第一个提出率先抢占东北
当时是1945年9月14日,抗战已经结束,不少将领已经开始松懈了,就在这时,黄克诚一通电话打到了中央,并且表示:“建议动用一切力量抢占东北,速度越快越好,人数越多越好。”
当时日军已经撤出东北,在东北地区遗留下了不少工厂,可以说有很强的工业基础,拿下它就相当于拿下了一大底蕴,拥有和国民党叫板的能力。
后来正是凭借着东北的强大工业基础,让我军战斗力再上一个台阶,为后来战胜国民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克诚将军(左三)陪同邓公(右一)视察军队】
三、治理天津
作为北方的主要城市之一,天津对于整个北方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拿下它之后,如何治理成为让大家头疼的问题。
【1959年时的黄克诚将军】
这时黄克诚突然接到任命书:请黄克诚尽快结束工作,率干部随东北野战军南下,准备担任天津军管会主任兼天津市委书记。
黄克诚立马开始分析,得软硬皆施,不能太软,太软难以服众,不能太硬,太硬隔壁北平傅作义会顽强抵抗,但是,黄克诚就把尺度把握的很好黄克诚的带领下,天津逐渐消除战争痕迹,开始恢复生产建设。
黄克诚可谓是军、政两全,而且还绝对忠诚,在经历了特殊年代后也没有任何怨言,一直兢兢业业。
【1982年6月,黄克诚将军(右一)参加军委座谈会】
到了晚年,黄克诚也直言:“如何认识和评价毛主席、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井冈山的红旗不倒, 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希望,对我们中国革命关系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