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四川省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石厢子村。
这是四川南部边陲的一个小山村,地处偏僻,南接贵州壤,西邻云南,是一个三省交界的地方,雄鸡报晓,三省可闻,故而被誉为“鸡鸣三省”。
这天,一个叫肖为勤的村民,找来一帮工人修缮爷爷留下的老屋。这处老屋已经将近100年历史了,原本是要拆掉,但因为有特殊意义,一直保留至今,因为年岁日久,老屋有些破旧,肖为勤这才找人来修缮一下。
工人们很快开始动工,正忙碌间,突然有人惊讶道:“快来看!这里有3枚古钱!”
肖为勤和其他工人立即围了过去,那名工人指着一个房柱的裂缝说:“喏,就在这里!”
肖为勤仔细观察了一下,这是一根靠着炉灶的木头柱子,因为时间久远,已经被烟熏得乌黑乌黑,柱子中间有一条不显眼的裂缝,裂缝里镶嵌着三枚古钱,由于老屋光线不好,如果不贴近了仔细看或者用手抚摩,根本发现不了。
肖为勤又拿来手电筒,雪亮的光线终于照亮了这处裂缝,他仔细观看古钱露出木柱的部分图案,才发现这不是什么古代的钱币,而是民国时期的铜元。
看到这里,肖为勤心中一动,忍不住惊喜道:这是毛主席送爷爷的铜元!
旁边的工人也很惊讶:你怎么知道这是毛主席送的铜元?
肖为勤平复了一下心情,一段80年前的故事娓娓道来……
3枚铜元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是为长征。
长征之艰难,可谓人尽皆知,一路之上,敌人调集重兵,疯狂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由于毛主席失去了军事上的领导权和指挥权,我军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与敌人的交战中损失惨重,军队数量不断减员。
1934年12月初,著名的血战湘江之后,中央红军一度锐减到3万人,遭遇了红军成立以来最惨重的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如果不是遵义会议,后果不堪设想。
湘江战役的失利造成了惨痛损失,但也宣告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面对鲜血淋漓的惨痛教训,共产党人痛定思痛,为了纠正错误路线,召开了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一点——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之前的军事错误就是因为不听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以后军事上就得听毛主席的。
毛主席的地位确定了,接下来该怎么走?这也是遵义会议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时候,毛主席指出了正确的战略方向,继续摆脱敌人的追兵,渡过长江后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一片根据地,积蓄力量,东山再起。
但计划不如变化。会议开完后不久,敌情又发生变化,敌人重兵又追了上来,而成都一带敌人力量加强,不适宜建设根据地,于是又决定转战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创造新的根据地,于是便有了接下来让毛主席大放异彩的“四渡赤水”。
遵循这个方针,1935 年 1 月 29 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这里地处偏僻,到处都是高山密林,更适合隐藏踪迹,跟敌人打游击。
遵义会议虽然明确了大方向,但还是有一些地方不理顺。
比如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主席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取消了军事上的“三人团”,即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军事决策核心,改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但博古仍然是中共中央总书记,毛泽东既不是党中央的最高领导人,也不是军事上的最高负责人,他的作用发挥还是受到一定制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
1935年2月3日傍晚,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率领下,中央军委纵队一行抵达了石厢子村。
这里四面环山,怪石嶙峋,地势险要,因村口有一块形似箱子的天然巨石矗立,因而命名为石厢子。
石厢子地处偏僻,村庄很小,战略位置却很重要,它位于四川南部山区边陲,与贵州、云南两省接壤,并且濒临赤水河畔,一声鸡叫,三省可闻,被誉为“鸡鸣三省”之地。
石厢子村人不多,根据安排,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几位领导住进了村民肖有恩的家里,肖有恩老实本分,为人可靠,家里有一间木质结构的瓦房。
毛主席等人顾不得休息,当晚便和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一起开会,通宵达旦地研究常委会分工、下一步行动方针、作战方案和计划等,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一个晚上没合眼。
这次熬夜很值,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确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担任中央总总负责人(习惯上称总书记),以毛主席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而张闻天、周恩来都是毛主席坚定的支持者,实际上是确立了毛主席军事上的指挥地位。
这一天正是农历大年三十,毛主席等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之夜。
第二天一大早,正月初一,为了让中央领导和战士们过上一个新春佳节,红军把当地国民党反动武装头子吴联山家的两只大肥猪杀了,做好一顿香喷喷的红烧肉,煮了一大锅的全猪汤,叫上当地群众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自从长征开始,红军战士们已经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了,这个新年让人刻骨铭心。
毛主席也吃到了自己最爱吃的红烧肉,但他只了一两块就放下了筷子——毛主席不舍得多吃,特别嘱咐要把肉分给全体战士和当地群众,一个都不能少。
“警卫员,再给我盛一大碗肉!”毛主席说。
警卫员愣了一下,毛主席根本就没吃两块,怎么还要红烧肉?
可主席已经下令了,他还是飞快地跑到炊事班,要来了一大碗红烧肉。
毛主席接过红烧肉,却没有动嘴,而是端着肉,找到了房东肖有恩。
“老乡啊,过年了,我们穷得很哟,也没啥送你的,这碗红烧肉,就当感谢你了!”
肖有恩连连摆手,受宠若惊道:“不敢不敢,我哪能收长官的东西!你们不嫌弃我,愿意住在我这破屋里,我就很高兴了!”
肖有恩听说过红军,但他不认识毛主席,只知道在自家住的都是红军的大官,之前他接触的都是国民党民团的头头,那些人一个个强横地很,到了老百姓家里,从来都是吆五喝六,动辄打骂,自己奉承都嫌不够,哪里会给自己送肉吃?
眼前这个红军的“大官”,根本没一点大官的架子,不正常嘛!
肖有恩觉得不真实,所以才拒绝了毛主席送给的肉。
毛主席看出了肖有恩的顾虑,笑着说:“老乡,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红军都吃肉过年了,这碗肉可是霸团长吴联山家的猪,你就把它当是吴联山,把它吃了,就是报仇咯!”
肖有恩被毛主席的话逗笑了,终于接下了这碗红烧肉,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毛主席在肖有恩家住了两个晚上,在此期间,红军派一军团二师进攻叙永县城,但没能攻下县城,敌人趁机集结各路兵力,开始向叙永合围,准备来个里应外合,将我军一网打尽。这种形势下,毛主席决定指挥红军向敌人兵力空虚的川滇边境一带转移。
2月5日上午,红军离开石厢子村。临行前,毛主席向房东肖有恩道别,为了感谢肖有恩家提供住宿,他拿出 3 枚铜元送给肖有恩。
“老乡,这3枚铜元就当我这两天的住宿费,你莫嫌少哦!”毛主席说。
肖有恩连连摆手,“不能要!不能要!没有这回事!”
之前国民党军队都是向自己要吃要喝,从来不付钱,肖有恩都习惯了,在他看来,当兵的有权有势又有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谁敢要钱?给也不敢要啊!
毛主席硬把3枚铜元塞进肖有恩手里,“老乡,我们红军是人民的队伍,跟咱穷苦百姓一条心,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住你家的房子,掏钱付费,这是天经地义嘛!”
对这一点,肖有恩倒是相信的,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已经让他确信眼前这支叫红军的队伍,确实跟国民党军队不一样,眼前这个“大官”更是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
肖有恩还要推辞,毛主席已经转身离开,向他挥手告别,大踏步离开。
等毛主席走远了,肖有恩才似乎想起了什么,举起手高呼:“长官,你叫什么名字呐!”
可惜,毛主席已经走远了,什么都听不到了,留下的只有3枚铜元,还有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以及下巴颏上那一颗显眼的痣……
毛主席等人离开后,肖有恩本想拿铜元去买米,但转念一想,自己家里这么穷,拿铜元去买米,容易惹人猜疑,留下“私通共匪”的证据,于是便想办法把铜元藏起来。
想来想去,肖有恩觉得藏在哪里都不保险,当他转到炉灶旁边的一根柱子时,突然发现柱子上有一道不显眼的裂缝,便试着把3枚铜元塞进去,一试刚刚好,于是他就把3枚铜元塞进了裂缝里藏,还在裂缝外面抹了一些黑红色的泥巴,跟房柱颜色几乎一样。
如果不贴近了仔细看,根本看不出什么异常。
后来,国民党军队果然来到石厢子村,到处搜查红军的痕迹,几个国民党士兵来到肖有恩家里乱翻了一顿,什么都没发现,悻悻地离开了。
从这以后,肖有恩更不敢动这3枚铜元了,也不敢跟任何人提起红军“大官”送给自己3枚铜元的事,时间一长,他也淡忘了此事,这3枚铜元就这样藏在了柱子里,无人问津。
1950年初,人民解放军彻底解放大西南,叙永县也迎来了解放。
从当地干部群众的议论中,肖有恩知道全国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领导取得这一切成就的是中国共产党,是原来的红军、现在的解放军,而共产党和解放军的领袖,就是毛主席,天底下穷苦百姓都得感谢毛主席的贡献。
国民党跑了,全国解放了,肖有恩再也不用担心“私通共匪”了,他又想起了十多年前的这段往事,跟孩子们讲起了故事:“1935 年春节,红军住咱们家的时候,一个大官对人十分和善,走的时候他还送了我 3 枚铜板。”
但肖有恩说不出是红军哪支部队,那个“大官”叫什么名字,更重要的是肖有恩始终没有告诉孩子们那3枚铜元藏在什么地方,所以孩子们对父亲的话只能半信半疑。
过了几天,肖有恩进县城赶集,看到有卖毛主席像的,便买了一张回家挂在墙上。
毛主席像贴好后,肖有恩是越看越眼熟,眼前这个毛主席,自己彷佛在什么时候见过,可自己一辈子没出过叙永县,怎么可能见过伟大领袖毛主席呢?
突然,肖有恩猛地一拍脑袋:对了!那个送自己3枚铜元的,就是毛主席!
没错,当初那个红军的“大官”一定是毛主席!十多年过去了,他的脸上有肉了,但五官模样基本没变,下巴颏上的那颗痣更不会变,自己一定没认错!
肖有恩欣喜若狂,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孩子们。
没想到孩子们更不信了,从来没听说毛主席来过石厢子村,更不可能住在自己家里,还会给自己父亲3枚铜元,这简直就像是听民间故事嘛!
看到孩子们充满质疑的目光,肖有恩反倒不着急了,你们爱信不信,反正我说的是真话!
但是,肖有恩没有把毛主席当初给自己的3枚铜元拿出来证明,因为即便拿出来,铜元上也没签名,也证明不了就是毛主席送给自己的,还不如让它一直藏在那里。
就这样,一直到肖有恩去世,他也没有跟任何人提过3枚铜元的藏身之处。
毛主席送给肖有恩的3枚铜元继续静静地藏在柱缝里,一藏就是80年。
直到2014年春,肖有恩的孙子肖为勤在修缮老屋时,才无意中发现了这3枚铜元,想起了爷爷当初给自己讲过的故事,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场景。
肖为勤把这个消息及时报告了当地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对发现的铜元进行了鉴定,确认3枚铜元确系20世纪30年代流通的货币。
另外,党史专家经研究证实,1935年2月初,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确实在石厢子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而经走访当地大量干部群众,毛泽东主席当时的住处就是肖有恩居住过的房子,也就是肖为勤修缮的这处老屋。
3枚铜元的出现,便是这段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它见证了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也见证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在这之后,叙永县对“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会址、毛泽东主席居住处等红军长征遗址遗迹进行了妥善保护,基本保留了遗址遗迹原貌,还建成了党史教育基地。
2016年,距离石厢子会议召开整整 80 周年,毛泽东的嫡孙毛新宇、朱德的嫡孙朱和平和一些专家学者来到了石厢子村,现场参观考察了红军长征的遗址遗迹,听着3枚铜元的故事介绍,看着穿越了80年时光的3枚铜元,毛新宇、朱和平追忆往事,感慨万分。
“镶嵌在木柱上的 3 枚铜元,是历史给毛主席、给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的一块丰碑,是毛主席、中国共产党人亲民爱民的口碑,是永远树立在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心碑。”
如今,如果你去石厢子会议会址参观,在毛主席居住的老屋里,可以看到一根被柴烟熏得乌黑乌黑的房柱裂缝中间,3枚铜元外露的边缘经过打磨后,变得光亮无比,阳光照射,熠熠生辉,映射出红军长征精神和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民情怀。
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这种精神是永存的,永远值得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