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在1912年的时候,皇帝退位已经成为了历史潮流,而且在签订了《退位诏书》之后,清朝就算是灭亡了,但是实际上那时候的清朝实际还存在。而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就是1912年时清朝并没有覆灭,因退位诏书上的一个字,革命党只能妥协!那么究竟是一个什么字呢?下面就让小编一起来带大家看看吧!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之后,一场大规模的起义瞬间爆发,而当时很多的地方的武装政权都纷纷宣布独立,一共有11个省。当时虽然有这么的多的地方宣布独立,但都是南方省份,北方依旧在清政府的统治之下,要说双方的实力差距,南方有人数和舆论的优势,而在北方则是有着北洋新军等等强悍的军队。
所以南方的革命党也知道想要暴力推翻清政府,难度是非常大的,于是他们私下找人联系了袁世凯,只要袁世凯愿意帮助他们,那胜利就是势在必得了,而当时革命党甚至愿意交出大总统的位置,在这样的许诺之下,袁世凯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然后利用手中的权力逼迫皇帝退位。
而袁世凯也只是用全力逼迫了一下而已,作为传统的臣子,袁世凯是不可能做出弑君的行为的,要是皇帝不同意的话,革命党打不过来,事态将会更加的严重。而当时的溥仪尚且年幼,根本做不出决定,所以这个重担就落在了隆裕太后的头上,而隆裕太后和袁世凯商量好了各种条件之后,就开始拟定诏书,让国民执政。
而当时一共签订了三道诏书,在每道诏书前的第一句就是,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用的一个字是“辞”,而不是“退”。这里的两个字之间的意义相差是非常大的,作为辞来说,他只是辞去了统治全国的能力,而退的话,就代表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而且在《皇室优待条件》中记载,溥仪依旧保留皇帝帝号,而且就算是民国的大总统也要以君主之礼对待皇帝,而实际上清朝那时候是没有覆灭的,一直到溥仪被赶出了皇宫之后,清朝才算是覆灭。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在下面评论点赞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