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项羽,人们脑海中立马会浮现出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硬汉形象,似乎他只会冲锋陷阵,少有计谋,是一介勇夫。其实不然,项羽其实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军事方面耀眼的才能只不过被政治上的失败掩盖了。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章邯以突袭战法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军败身死。一时秦军士气高涨,各路义军皆畏之如虎,裹足不前。这时项羽振臂一呼,击杀宋义,夺得兵权,破釜沉舟,一战击杀苏角,虏王离,一举扭转战场颓势。项羽则威名大振,诸侯军诸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接下来,就要直面秦军终极大BOSS章邯。章邯也是当世名将,项羽只有过了他这道坎才能证明自己到底是不是名将。历史给了项羽机会,项羽也以自己出色的表现证明了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名将。
章邯手握20余万秦军虎狼之师,用兵老道。面对项羽几乎相同的兵力,他首先选择了收缩防御,调整阵型,摆出一个攻守兼备的阵型。左翼依托太行滏口陉,占据险要地势;中军占据棘原看住了战场各条通道;右翼沿漳水、洹水前出,继续保持对项羽的威胁。未谋胜先谋败,章邯绝对高手。
两军相逢,项羽先发起了试探性进攻,但秦军防守严密,毫无破绽,众将也是一筹莫展。正在关键时刻,赵高又使坏了,秦二世“使人让章邯”。这让章邯万分恐惧,赶忙派人飞奔咸阳打听情况。项羽得知,马上抓住机会安排人进行政治劝降,“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章邯犹疑之时,项羽却敏锐地发现了战机,决定趁双方正在谈判,章邯没有防备,实施中央突破,一下打中了章邯的要害,在此秦军的防御圈中楔进了一刻钢钉。面对防御圈被撕裂的危险,章邯马上派出精锐反击但均以失败告终。这下,章邯没法淡定了,决定收缩防线,然后再与项羽决战。
章邯不愧是久经阵战的老将,在排军布阵之初,就留下两条退路,一个是河内方向、一个是上党方向。河内方向已经被项羽派兵切断,于是他就选择退向上党方向。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项羽早就料到他这一步,之前强攻渡河建立桥头堡都是虚招,别看攻势凶猛、防守顽强,这些都是表象,是做给章邯看的。主力早已埋伏在秦军撤退的必经之路。转移中的秦军遭受埋伏只好改变计划,一步一步被项羽压进了预设的埋伏圈,最后被迫投降。太史公写到:“昔项羽、章邯战于巨鹿。三户为邯之要冲,羽攻三户,则邯必救,救之不胜,则邯必走。走而要击之,故大破邯于汙水。”这就是项羽,不但能够洞察形势抓住战机,更重要的是还能创造战机击败敌人,堪称战神中的战神。
王翦多次找秦始皇要钱要封地,秦始皇不但没怒反而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