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开国元帅徐向前回乡,父亲竟然不认识他,问:老总,你找谁
创始人
2025-08-05 15:34:01
0

开国元帅徐向前回乡,父亲竟然不认识他,问:"老总,你找谁"

1937年的一个夏日,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踏上了回乡之路。13年了,他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心中既期待又忐忑,他想象着与亲人团聚的场景。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

当他走进村里,看到一位佝偻的老者时,内心激动万分。可是,当他上前打招呼时,老人却疑惑地问道:"老总,你找谁呢?"这位老人,竟是他日思夜想的父亲!

为什么父亲认不出自己的儿子?这13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徐向前又将如何面对这意外的相认?

I.徐向前的回乡之旅

1937年6月,山西省阳城县北留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身着八路军军装的中年男子,正是离家13载的徐向前。他此行肩负重任,却也带着对家乡的思念。

徐向前此次回乡,缘起于一项重要任务。当时,全国抗日形势日益严峻,国共两党正在寻求合作。中共中央决定派遣徐向前前往山西,与阎锡山进行谈判。这是一次关乎民族存亡的重要使命,徐向前深感责任重大。

然而,当他得知此行路径会经过家乡时,内心不禁泛起阵阵涟漪。13年来,他一直与家人断绝联系,为的就是保护他们免受牵连。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革命者的家人常常成为当局打击的对象。徐向前不愿见到自己的亲人因他而受苦,甚至多次让人在家乡散布他已牺牲的消息,就是为了切断可能的联系。

出发前,中央领导找徐向前谈话,考虑到当前国共合作的形势较好,特别批准他可以回家探亲。这个消息让徐向前既惊喜又忐忑。他迫切地想见到阔别已久的父母,却又担心家人是否还安好。

带着复杂的心情,徐向前踏上了回乡之路。一路上,他不时回想起少年时代的点点滴滴。他记得父亲是个严厉却又慈爱的人,母亲则总是默默支持着家里的每一个人。那时的他,怀揣着改变国家命运的理想,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

当徐向前走进北留村时,熟悉又陌生的景象扑面而来。村子的基本轮廓依旧,但细节处已有了不少变化。一些老屋倒塌了,新的房子拔地而起。村口的老槐树更显苍劲,枝叶比他记忆中更加茂密。

就在这时,徐向前看到了一位佝偻着背的老人。那熟悉的轮廓让他的心猛地一跳。虽然岁月在老人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白发也替代了曾经的黑发,但徐向前还是一眼认出了这就是自己的父亲。

激动之余,徐向前快步上前,想要喊出"爹"这个字。然而,话到嘴边,他却突然犹豫了。13年的离别,他不确定父亲是否还能认出自己。于是,他轻声问道:"老人家,请问徐家的老爷子在家吗?"

老人转过身,上下打量了徐向前一番,眼中流露出一丝警惕。他没有直接回答徐向前的问题,反而问道:"老总,你找谁呢?"

这一刻,徐向前心中五味杂陈。他既为父亲的安好而欣慰,又为父亲认不出自己而悲伤。他忍不住想要立即相认,可理智告诉他,还需谨慎行事。

徐向前深吸一口气,决定再试探一下。他说:"老人家,我是来找徐家的。听说他们有个儿子参加了革命,不知道您知不知道他的消息?"

老人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叹了口气,说道:"徐家的儿子啊,早就没消息了。听说是在前线牺牲了,可怜他爹娘,白发人送黑发人。"

听到这里,徐向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他突然跪下,紧紧抱住老人的腿,哽咽着说:"爹,是我啊!我是象谦,我回来了!"

老人愣住了,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颤抖着手,捧起徐向前的脸,仔细端详。渐渐地,他的眼中闪现出认出儿子的喜悦,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孩子,真的是你啊!"老人哭着说,紧紧抱住了徐向前。父子俩在村口相拥而泣,引来了不少村民的注目。

这一刻,徐向前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深深体会到了革命事业与亲情之间的矛盾。他知道,接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面对,但此刻,他只想好好陪伴父亲,弥补这些年的亏欠。

II.意外的相认

父子相认的消息很快在北留村传开。村民们纷纷涌向徐家,想一睹这位传说中的革命英雄。徐向前和父亲缓缓走向家门,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询问情况。徐老爷子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一边走一边向邻里介绍:"这是我儿子象谦,现在是八路军的大官啦!"

回到家中,徐向前环顾四周,发现屋内陈设几乎没有变化。墙上挂着的全家福还是他离家前照的,照片中的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徐向前走到照片前,轻轻抚摸着相框,仿佛要把这些年错过的时光一并触摸到。

徐老爷子让儿子坐下,自己则忙着张罗茶水。他一边倒水一边问道:"象谦啊,这些年你都在哪里?我和你娘一直担心得很。"

徐向前接过茶杯,回答道:"爹,我这些年主要在陕北、河北一带活动。参加了不少战斗,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我一直记着您和娘的教诲,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

徐老爷子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又带着些许责备说:"你呀,为什么不给家里捎个信?我和你娘都以为你牺牲了,这些年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被人听见。"

徐向前低下头,解释道:"爹,我是怕连累您和娘。那时局势紧张,要是让人知道我还活着,恐怕会给家里带来麻烦。"

徐老爷子叹了口气,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傻孩子,你是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做父母的怎么会怪你呢?只是你娘她......"说到这里,老人的声音哽咽了。

徐向前立刻察觉到不对劲,急切地问道:"爹,娘她怎么了?她人呢?"

徐老爷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艰难地说出了事实:"你娘她...两年前就走了。"

这个噩耗如同晴天霹雳,击碎了徐向前重逢的喜悦。他一时语塞,只能呆坐在那里,任由泪水无声地流下。片刻后,他起身就要往外走,嘴里喃喃道:"我要去看看娘......"

徐老爷子拦住了他:"孩子,现在天色已晚,明天一早我陪你去。你娘泉下有知,也一定希望你先好好休息。"

徐向前这才注意到窗外已是暮色四合。他点点头,重新坐下,开始询问这些年家里的情况。徐老爷子娓娓道来,讲述着徐向前离家后的种种变故。

原来,徐向前离家后不久,当地政府就开始关注徐家。起初只是询问徐向前的去向,后来演变成频繁骚扰。徐父徐母为了保护儿子,始终守口如瓶。但这种日复一日的压力,最终还是摧毁了徐母的健康。

徐父回忆道:"你娘总是担心你在外面吃不饱穿不暖。每逢过节,她都会偷偷地做一些你爱吃的菜,然后对着你的照片说话。后来,她的身体越来越差,有一天突然就......唉......"

徐向前听着父亲的叙述,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悲痛。他想起小时候母亲的慈爱,想起离家时母亲的叮嘱,却没想到再也无法见到母亲的笑脸。

夜深了,村里渐渐安静下来。徐向前和父亲继续畅聊,补足这十三年的空白。徐父讲述了村里的变化,邻里的近况,也谈到了自己这些年的生活。

徐向前则向父亲介绍了自己在军中的经历,讲述了革命事业的进展。他说起在陕北的艰苦岁月,讲到了长征途中的惊心动魄,也谈到了现在全民族抗日的大好形势。

听着儿子的讲述,徐父的眼中既有骄傲,又有担忧。他说:"象谦啊,你现在是大人物了,可要多为老百姓做些实事啊。"

徐向前郑重地点头:"爹,您放心。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

天际泛起鱼肚白时,父子俩才意识到已经聊了一整夜。徐向前提议带父亲去母亲的坟前祭拜。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带上香烛纸钱,向村东的坟地走去。

在前往坟地的路上,徐向前遇到了不少儿时的玩伴。他们中有的已经成家立业,有的则仍在为生计奔波。看到昔日的玩伴如今已是大人物,村民们既感到骄傲,又有些拘谨。徐向前热情地与他们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

这一天,整个北留村都沉浸在喜悦与感慨中。徐向前的归来不仅是一个游子的回归,更是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了希望。村民们期待着,这位从他们中间走出去的将军,能为家乡带来新的变化。

然而,徐向前心里明白,他的使命还在前方。这次短暂的团聚只是一个驿站,等待他的还有更艰巨的任务。但此刻,他只想好好陪伴父亲,告慰母亲在天之灵,为即将到来的分别做好准备。

III.父子之间的深入交谈

在北留村的几天里,徐向前与父亲有了更多深入交谈的机会。这些对话不仅弥补了十三年的空白,也让徐向前更深刻地理解了父亲的想法和家乡的变化。

一天清晨,徐向前陪父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散步。徐老爷子指着远处的田地说:"象谦啊,你看那片地,以前是我们家的。你离开后,我们家日子越来越难,不得不卖了几亩好田。"

徐向前听后,不禁感到一阵愧疚。他问道:"爹,这些年您是怎么过来的?"

徐老爷子叹了口气,缓缓道来:"你走后不久,官府就来人问你的下落。我和你娘不敢说实话,只说你出去做生意了。后来听说你参加了共产党,官府就开始找麻烦。有段时间,几乎天天有人来家里搜查,弄得邻里都不敢跟我们来往。"

徐向前听到这里,握紧了拳头。他没想到自己的选择给家人带来了如此大的麻烦。

徐老爷子继续说道:"那时候,我和你娘商量过要不要搬走。但我们想,万一你哪天回来找不到我们怎么办?所以就硬撑着没走。后来,你娘的身体越来越差,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艰难。"

徐向前听得心如刀绞,他问道:"爹,您有没有后悔让我去参加革命?"

徐老爷子沉默了片刻,然后坚定地说:"没有。虽然日子苦了点,但我和你娘从来没有后悔过。我们知道,你是为了大家好。只是......"

"只是什么,爹?"徐向前追问道。

"只是希望你别忘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徐老爷子说,"现在你是大官了,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百姓的苦处。"

徐向前郑重地点头:"爹,您放心。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父子俩继续漫步,来到了村口的小溪边。徐向前回忆起小时候在这里捉鱼摸虾的情景,不禁露出了笑容。

徐老爷子见状,也笑着说:"你小时候最喜欢来这里玩了。记得有一次,你为了抓一条大鱼,一头栽进水里,可把我和你娘吓坏了。"

徐向前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记得,那次回家后,娘给我煮了一碗姜汤,又香又辣。"

说起往事,父子俩都沉浸在回忆中。徐老爷子突然问道:"象谦,你现在在部队里,生活怎么样?"

徐向前如实回答:"说实话,比不上家里舒服。有时候几天吃不上一顿热饭,晚上睡觉就地打个地铺。不过,为了革命,这些都不算什么。"

徐老爷子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但又带着骄傲:"好啊,吃苦是好事。你要记住,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吃苦。你们八路军更要以身作则,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

徐向前郑重地点头:"爹,您说得对。我们八路军就是要和老百姓同甘共苦,才能打赢这场仗。"

接下来的几天里,徐向前抽空走访了村里的一些贫困户。他了解到,虽然北留村的生活条件比起他离开时有所改善,但仍有不少家庭生活困难。

有一天,徐向前带着父亲来到村里最贫困的张大爷家。张大爷的儿子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留下老人和一个年幼的孙子相依为命。徐向前看到他们家徒四壁的景象,不禁感到心酸。

徐向前对张大爷说:"大爷,您儿子是为国捐躯的英雄。我代表八路军向您表示敬意。我们一定会照顾好烈士家属的。"

张大爷听后,老泪纵横:"谢谢,谢谢。我们不图别的,就希望早日把小日本赶出去,不要再有人家破人亡。"

徐向前郑重承诺:"大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全力打败日本侵略者,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离开张大爷家后,徐老爷子对儿子说:"象谦,你看到了吧,现在的日子多艰难。你们在前线打仗,我们在后方也要支持你们。"

徐向前深有感触地说:"爹,我明白了。我们的革命不仅是为了打败敌人,更是为了让每个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在北留村的最后一天,徐向前召集了村民开会。他向乡亲们介绍了当前的抗日形势,鼓励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抗敌。他还承诺,等到抗战胜利后,一定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会后,有村民问徐向前:"向前,你现在是大官了,能不能帮我们村里修条路?"

徐向前回答道:"修路的事,我会向上级反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临别前,徐向前再次来到母亲的坟前祭拜。他对着墓碑说:"娘,儿子不孝,让您受了这么多苦。但请您放心,我一定会继续为咱们的理想奋斗下去,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徐老爷子站在一旁,默默地擦着眼泪。他知道,儿子即将再次离开,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但他也明白,国家需要儿子,他不能自私地将儿子留在身边。

IV.再次离别

1941年初春,徐向前告别父亲,再次踏上革命征程。这次离别比十三年前更加沉重,因为父子俩都清楚,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艰险。

离别那天,天刚蒙蒙亮,北留村就热闹起来。村民们纷纷来到徐家门前,送别这位从他们中间走出去的八路军将领。徐老爷子站在门口,手里紧握着儿子的手,眼中满是不舍。

徐向前对父亲说:"爹,您保重身体。我一定会常常给您写信,让您放心。"

徐老爷子点点头,声音有些哽咽:"去吧,去吧。国家需要你,我不能自私地留你在身边。只是...要多加小心啊。"

徐向前郑重地说:"爹,您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等到抗战胜利的那天,我再回来看您。"

这时,村长王大叔走上前来,代表全村人说:"向前啊,你要好好干。我们北留村的人都以你为荣。你在前线打鬼子,我们在后方也不会闲着。我们一定会努力生产,支援前线。"

徐向前握住王大叔的手,感激地说:"谢谢大叔,谢谢乡亲们。有你们的支持,我们在前线才能更有力量。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离别的队伍缓缓向村口移动。一路上,徐向前不时停下脚步,与村民们道别。有人送来自家酿的米酒,有人塞给他一包自制的干粮,还有人递上一双亲手缝制的布鞋。这些朴实的礼物,承载着乡亲们的深情厚谊。

走到村口时,徐向前突然停下脚步,转身对着村民们说:"乡亲们,我走了,但我的心永远和北留村在一起。我向大家保证,等到抗战胜利的那天,我一定会回来,和大家一起建设我们的家园。"

村民们齐声响应:"向前,我们等你回来!"

就在这时,人群中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徐叔叔,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去当八路军!"

徐向前循声望去,看到是张大爷的孙子小强。他蹲下身,摸了摸小强的头,说:"好啊,等你长大了,我们一起保卫咱们的国家。不过在这之前,你要好好读书,好好照顾爷爷。"

小强用力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临别前,徐向前又回头看了一眼父亲。徐老爷子强忍着泪水,挥手示意儿子赶快走。徐向前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大步离去。

村民们目送徐向前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远方的山路上。徐老爷子站在原地,久久不愿离去。村长王大叔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徐啊,你该为儿子骄傲。他是为了我们大家好啊。"

徐老爷子擦了擦眼泪,点点头:"是啊,我为他骄傲。只是...只是舍不得啊。"

王大叔安慰道:"别担心,向前一定会平安回来的。我们大家都等着他凯旋呢。"

徐老爷子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对,我们要等着他回来。不仅要等,还要把村子建设好,让他回来时看到咱们北留村的变化。"

就这样,徐向前再次离开了家乡,踏上了新的征程。而在北留村,父亲和乡亲们则开始了新的等待。他们知道,这个等待可能会很长,但他们相信,终有一天,徐向前会带着胜利的消息回来。

离开北留村后,徐向前马不停蹄地赶回部队。一路上,他看到了更多战火蹂躏的村庄,遇到了更多流离失所的百姓。这些景象更加坚定了他继续战斗的决心。

回到部队后,徐向前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将在家乡看到和听到的情况向上级作了详细汇报,强调了加强后方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他也将乡亲们的支持和期望传达给战友们,激励大家继续奋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徐向前时常会想起北留村的父亲和乡亲们。每当战斗遇到困难时,他就会回想起临别时父亲的嘱托和乡亲们的期盼,这些都成为他不断前进的动力。

与此同时,北留村的人们也没有忘记徐向前的承诺。在村长王大叔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始自发组织生产,支援前线。他们把粮食和布匹悄悄送到附近的八路军驻地,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徐老爷子则成了村里的"红色宣传员"。他经常给村民们讲述儿子的事迹,宣传抗日救国的重要性。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响应号召,参加抗日队伍。

就这样,一个普通的山村,因为徐向前的离别,开始了自己的变革之路。而徐向前,也在为实现自己的诺言——打败日本侵略者,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懈奋斗。

V.归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终于胜利结束。这一消息如同春雷般在中国大地上响起,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徐向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给北留村送去了捷报。

然而,国内局势依然复杂。国共两党围绕着如何接收日军投降、如何建立新中国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徐向前作为八路军的重要将领,不得不继续坚守岗位,无法立即回乡探望父亲。

直到1946年春天,局势稍有缓和,徐向前才终于得到了短暂的休假机会。他带着几名警卫员,踏上了回乡的路途。

当徐向前的身影出现在北留村的村口时,消息瞬间传遍了全村。村民们放下手中的农具,纷纷涌向村口迎接。徐老爷子在得知儿子回来的消息后,激动得浑身颤抖,在邻居的搀扶下来到村口。

父子相见的一刻,两人紧紧相拥。徐老爷子抚摸着儿子的脸,哽咽着说:"好啊,好啊,你终于回来了。"

徐向前也红了眼圈:"爹,我回来了。对不起,让您等了这么久。"

村长王大叔走上前来,热情地说:"向前啊,欢迎回家!你可不知道,这些年你爹有多想你。每次有你的信来,他都要我给他读好几遍。"

徐向前感激地说:"谢谢王大叔,谢谢大家这些年对我爹的照顾。"

就在这时,人群中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徐叔叔,我长高了,你还认得我吗?"

徐向前循声望去,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正笑眯眯地看着他。他仔细一看,惊讶地说:"小强?你真的长大了!"

原来,这个少年就是当年那个说要当八路军的张大爷的孙子小强。小强兴奋地说:"徐叔叔,我可没忘记你的话。这些年我一直好好学习,还帮着村里的人种地呢!"

徐向前欣慰地拍了拍小强的肩膀:"好样的!你不仅长高了,还懂事了。"

在村民们的簇拥下,徐向前和父亲回到了家中。一进门,徐向前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本破旧的土坯房已经变成了砖瓦房,屋内陈设也焕然一新。

徐老爷子看出了儿子的惊讶,笑着解释道:"这是村里人帮忙盖的。他们说,你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咱们家怎么能还住在破房子里。"

徐向前深受感动,他转身对跟进来的村民们说:"谢谢大家对我家的照顾。我徐向前虽然离开了家乡,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这里。今后,我一定会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

村长王大叔接过话头:"向前啊,你可不知道,这些年咱们村可没闲着。我们组织了农业合作社,大家伙儿一起种地,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徐向前听后,连连点头:"好啊,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追求的道路。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

晚上,村里人为徐向前举办了一个简朴而热闹的欢迎会。在饭桌上,徐向前详细询问了这些年村里的变化。他得知,在抗战期间,北留村不仅积极支援前线,还培养了不少革命骨干。

村长王大叔自豪地说:"向前啊,你走后,咱们村可是出了不少人才。有的去当了八路军,有的在后方做地下工作。现在抗战胜利了,他们有的已经回来了,有的还在外面为建设新中国奋斗呢。"

徐向前听后,深感欣慰:"这就对了。我们打仗,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抗战胜利了,我们更要努力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饭后,徐向前和父亲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聊起了未来的计划。徐老爷子问道:"象谦啊,你这次回来能待多久?"

徐向前叹了口气:"爹,我这次只能待三天。国内局势还不稳定,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徐老爷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坚定地说:"去吧,去做你该做的事。我和乡亲们会在这里等你凯旋。"

徐向前握住父亲的手,郑重地说:"爹,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建立一个新中国,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到那时,我就可以经常回来看您了。"

三天的时间转眼即逝。临别之际,全村人再次聚集在村口送行。这一次的离别,虽然依然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徐向前向乡亲们挥手告别:"乡亲们,我走了。等到新中国成立的那天,我一定会再回来,和大家一起庆祝!"

村民们齐声呼喊:"向前,我们等你凯旋!"

就这样,徐向前再次离开了北留村,踏上了建设新中国的征程。而在北留村,父亲和乡亲们则开始了新的等待,等待着那个可以和徐向前一起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日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趣... 公元224年,诸葛亮领益州牧。 诸葛亮在领益州牧之前,是个什么官职呢,刘备临终托孤时,诸葛亮的主要...
原创 刘... 前言 刘秀与刘备,两位都姓刘,都生活在汉朝末年,且都试图恢复汉室江山,但两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刘秀...
原创 科... 前言:荣耀的起点 亲爱的历史爱好者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老话题——“五子登科”。这不仅...
原创 多... 我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经历王朝兴衰,时代更替,从来不是汉族一家在历史舞台上独自表演,期间也曾有少数民...
原创 看... 孙策是怎么死的?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原因。孙策的死使三国的历史悄然走向了另一条道路上。让我们先来看看孙...
原创 曹... 在清朝的历史中,有一个家族,因为《雍正王朝》和《红楼梦》而世人皆知。他们曾是权倾一时的贵族,却在一夜...
原创 曹...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
原创 秦...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座神秘的宫殿,它的名字叫阿房宫。这座宫殿虽然从未真正完工,却在两千多年后被联合国教...
通过地图了解秦灭六国的战争:结... 秦朝统一战争,从前230年开始,到前221年结束,前后一共经历了10年。通过秦朝的兼并战争,分裂了5...
原创 傅... 文/赵心放 从隋代开创科举以来的1300多年间,据史料载产生了599位文状元和118位武状元(均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