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宗(李道宗)今能守边,以寡制众。昔魏任城王彰(曹彰)临戎却敌,道宗勇敢,有同于彼。”——唐高祖李渊
受薛仁贵传奇小说影响,李道宗被塑造成了一个猥琐、贪生怕死的小人,又因为薛仁贵的万丈光芒,使得李道宗小人形象成了刻板固化的印象。今天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这位大唐名将“叫个屈”,顺便聊一聊李道宗真实的故事,以正视听。
李道宗,字承范,唐高祖李渊的侄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二十日,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大唐帝国。俗话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创业初期的李渊除了将自己的儿子李建成(太子)、李世民(秦王)、李元吉(齐王)掌握军政大权外,还大封宗室,一口气封了5000多个爵位(以至于后来严重贬值),并提拔宗室中有能力的人带兵打仗。
李道宗就在此背景下,被册封为左千牛备身、略阳郡公。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击败李元吉,占领大唐的老根据地河东(今山西)。当年十一月,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今山西河津西北)渡过黄河,进驻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东征刘武周,时年17岁的李道宗跟随李世民从征。李道宗献计,趁刘武周立足未稳之时,急速与之决战。李世民大悦,率军大破,刘武周,战后论功,李道宗居第一。而后,李道宗又跟随李世民参加了虎牢关之战,大破郑帝王世充、夏王窦建德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统一北方。
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李渊晋封李道宗为任城郡王,兼领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境内) 总管。此后李道宗长期驻守大唐北部边境,屡破突厥。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李世民发动对东突厥汗国的灭国战役,李道宗被改任大同道行军总管,不久后,李道宗在灵州大破突厥。贞观四年(630年)二月,兵部尚书李靖、定襄道行军总管(大唐对突厥作战总指挥)李靖率所部大败东突厥主力,东突厥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灵州西北的沙钵罗部,欲投奔吐谷浑。为斩草除根,李道宗率军追击,迫使沙钵罗部可汗苏尼失向唐军交出颉利可汗。唐军俘虏颉利可汗,一战攻灭东突厥汗国,沙钵罗部被唐军恐怖的战力震惊,亦举族归附大唐,从此漠南尽入大唐版图。
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伏允可汗,袭击大唐西部的廓州(今青海化隆西南)、兰州。李世民震怒,命令右仆射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以李道宗和兵部尚书、积石道行军总管侯君集为副将征讨吐谷浑。李道宗协同侯君集追击吐谷浑2000余里,在乌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伏允可汗,大破之,一战荡平吐谷浑。
贞观十八年(644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率4万唐军亲征高句丽,李道宗从征。四月初一,唐军从通定镇(今辽宁新民西北辽河西岸)渡过辽水(即辽河),高句丽举国震恐,皆闭门不战,欲凭借坚城消耗唐军锐气。四月二十六日,李道宗攻破盖牟城(今辽宁抚顺),俘虏高句丽军2万余人,缴获粮食十余万石,极大地缓解了唐军的粮食危机,李世民遂决意深入高句丽。不久后,唐军兵临高句丽重镇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城下,高句丽步骑兵四万余人增援辽东城。
方其时,唐军主力皆在攻城,无法分身,李道宗自告奋勇,率4000唐军迎战4万高句丽军,大破之,一战打断高句丽脊梁骨,名动天下。贞观二十年(646年),李道宗被任命为瀚海道安抚大使,协助唐军名将李勣远征薛延陀部。李道宗深入沙漠,与数万余众激战,斩首千余级,生擒薛延陀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一战荡平咄摩支,大漠以北尽入大唐版图。
《旧唐书》评价李道宗道: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间王孝恭昆季最为当代所重,河间节贯神明,志匡宗社,故妖不胜德明矣。道宗军谋武勇,好学下贤,于群从之中,称一时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