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皖南事变中,三名新四军将领叛变害死项英,这三人最后结果如何?
创始人
2025-08-05 06:32:13
0

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有预谋的对新四军发动了袭击,掀起了举国上下为之震惊的皖南事变。国民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民族安危,向共产党提出了无理的过分要求。面对国民党的挑衅,共产党本着为人民着想的目的,悍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坚决抵制国民党在中国的土地上胡作非为。

结果就可想而知,共产党的拒绝正好给了国民党发动宣战的机会。国民党调动了八万的军事力量来对我军新四军九千余人的兵力发动了突然围攻,在浴血奋战了七个昼夜之后,因为过于悬殊的兵力,新四军大部分士兵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在这次事件中,新四军甚至有三位高级将领在队伍存亡之际选择叛变,其中副军长项英和参谋长周子昆就惨死在叛徒手中。

究竟是哪三位新四军将领选择了叛变,最终又落得了怎样的下场呢?今天老闫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正题开始之前,新来的朋友别忘了点点关注,这样既方便回顾往期内容,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1940年,因为国民党的无理取闹,我党本着不愿让人民群众深陷战火为出发点,同意讲和。但是国民党却认为这是共产党的妥协和软弱,于是便借此机会得寸进尺,提出了各种没有底线的要求。

我军自然是无法接受,和谈失败,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战争就开始了。那个时候,国民党在某些国家的支持下,拥有着较为先进的武器。我军的武器装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纵使有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但是在火力上终究是略逊一筹。于是,我军决定放弃硬攻,改为智取。

下落不明的刘厚总

当时担任新四军副官一职的是刘厚总,皖南事变发生后,刘厚总随着部队开始北移,来到了一处偏远的山区。1941年1月13日,东流山失守,位于石井坑的新四军指挥所遭到了破坏,在那个时候,山顶和各个路口都布满了敌人,新四军被完全封锁在了山区里。无奈之下,队伍只好暂时分散寻找隐蔽之处。

1月16日,趁着敌军吃晚饭的时候,我军停在原地暂时休整队形。突然刘厚总从山的对面爬了出来,担任新四军副军长的项英见到刘厚总,便问道从何而来,刘厚总交代到自己是饲养班的,与队伍走散了。项英知道原来是自己人之后,就好心地收留了他,允许刘厚总可以跟着他们一起移动。于是,刘厚总便跟着项英的队伍开始在大山里到处躲避。

因为在队伍里没有相识的人,在大山的两个月里,刘厚总就总是跟在项英的屁股后面,事无巨细地献着殷勤。在有一次过河时,项英的腿受伤了,刘厚总便不发一言地背着项英到达了河对岸。这使得项英对刘厚总有了不错的印象。此外,项英的警卫员郑德胜和李德和都遭到了刘厚总的排挤,渐渐的,项英的身边就只剩下了刘厚总一个得力助手。

虽然,部队里的人多次出言相劝不要对刘厚总那么信任,毕竟对他的背景并不熟悉,但是项英没有听取,认为刘厚总本质还是十分老实,只不过有些小家子气罢了。在山里兜兜转转的日子里,纵然有着项英的信任,但还是消磨掉了刘厚总对于革命的不少信心。一个月后,大部队终于突破重围来到了一个叫做赤坑山的地方。

因为赤坑山地势较为隐蔽,山上有一个蜜蜂洞,位于接近山顶的悬崖上,三面环山,对于躲避追杀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有利位置。于是,项英便带着刘厚总驻扎在了蜜蜂洞里。洞里空间并不是很大,平时只有项英、黄诚、周子昆和刘厚总四人待在洞里,其余人都在半山腰的草棚里,一般也不会上来。

1941年3月13日凌晨,刘厚总叛变的心又在隐隐作祟,终于在一番权衡之后,刘厚总开枪杀死了项英、周子昆和黄诚(受重伤)三人,并且将其身上携带的黄金、银元、手表等都拿走了,甚至将周子昆拿来抵抗胃疼的一块大烟土都没有放过。等到天空有了一丝亮光之后,刘厚总以下山取信的理由瞒过了半山腰的兄弟们来到了山下。

下山之后,刘厚总直接来到了泾县的南荣保公所,告诉王保长说自己杀死了项英和周子坤,但是眼前的王保长对于刘厚总的话并不信任,并且将其身上的钱财扣留了,并把他赶了出去。

无奈之下,刘厚总只好来到了茂林,找到了国民党军政部下属的卫生大队,再次将自己杀害新四军将领的事情告诉了担架连连长王慧久,但是王慧久也被并没有理会刘厚总的说辞。十分委屈的刘厚总在两次闭门羹之后来到了族德县,但在经过一片树林的时候,被乡公所自卫队扣留,并将其押到了李协昆的宅院。

李协昆在听完刘厚总的一番讲述之后,也是半信半疑,派人跟随刘厚总到了赤坑山距离蜜蜂洞不远的地方,前去打探消息的真假。但这个时候,项英、周子昆的遗体和受伤的黄诚早就已经被转移了,洞里只留有蜡烛、梳子等一些没用的东西。

后来,刘厚总被关进了皖南行政公署进行审问,后又被押至重庆,关进了渣滓洞看守所,这一关就是五年。直到1948年,国民党政权开始没落之后,才将其释放。之后刘厚总便不知所踪了。据说,刘厚总是去到了一个盐铺当管账先生,后来被黄诚的儿子认出来,在重庆被逮捕了起来,随后并被执行了枪决。

当场被击毙的赵凌波

皖南事变中叛变的将领,除了刘厚总之外,还有一位是赵凌波。赵凌波1908年出生在四川泸县,早年间在川军待过,后来被红军俘虏之后顺势加入了红军队伍。之后,在25军政委吴焕先的提拔之下,先后担任了红25军经理处政委等职位。抗日战争开始之后,赵凌波接受组织的调遣来到了新四军,担任第三支队的参谋长一职。皖南事变时,出任了新四军一支队第一纵队副总司令。

在新四军奉命北移的过程中,一天清晨,在新四军前哨部队渡过青弋江向南行军的时候,遭到了国民党军第四十师的突然袭击,激战中,傅秋涛率领的一纵队电台受到了破坏,与军部失去了联系。于是,赵凌波受命完成联系工作,结果在途中被国民党抓捕。被捕之后的赵林波随即叛变,不仅交代了手中掌握的我党的一些重要信息,赵凌波更是主动请缨,回到了新四军部队。

当时因为处于失联状态,新四军和傅秋涛方面对于赵凌波的叛变都毫不知情。当时眼看国民党缩紧了包围圈,于是傅秋涛果断的命令各部队分散突围,但是遭到了赵凌波的强势反对,就这样,新四军错过了最佳的突围时机。

当士兵们历经险阻杀出一条血路之后,赵凌波又是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使得战士们士气大挫,心中充满怨气,这也给了敌人可乘之机。赵凌波的一系列操作都有些反常,使我军原有的部署被打乱,在战场上一次次错失战机。傅秋涛这才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但是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赵凌波已经溜之大吉了。

在绥靖指挥部成立之后,赵凌波更是当上了反共副专员。专门针对当地的新四军和游击队。1942年5月,赵凌波又想故技重施,来到了驻扎在安徽一带的新四军营地,谎称自己是刚从国民党中逃出来的被俘人员,试图混入队伍中窃取有效情报。

但是这一次就没这么幸运了,没过多久就被57团二连的指导员指认了出来,将其武装押送到了57团团部。傅秋涛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刻下令57团团部的李务本先将其押去师部,然后再转送到苏北军部进行审判。

但是就在押送的队伍走到安徽无为县附近的时候,赵凌波突然挣脱了束缚,开始朝着驻扎在黄洛河的国民党据点逃跑。李务本随即带着士兵开始在后面追捕。赵凌波一边跑一边大声冲李务本喊道:“李务本,我与你无冤无仇,还请你可以放我一马。”

李务本无动于衷,回到:“赵凌波,不要跑,再跑就开枪了。”但是赵凌波并不听劝,眼看国民党的据点就在眼前,赵凌波更加是拼了命地跑,无奈之下,为了不让其再落入敌人的手中,李务本只能开枪当场将其击毙。

投河自杀的赵希仲

在这次事变中,还有一位叛变的新四军将领就是赵希仲。1903年出生在陕西的赵希仲,和在那个年代的大多数青年一样,都有着一颗爱国的火热的心。在他学生时代的时候,深受先进思想的熏陶,开始参加一些爱国活动,在活动中大肆宣扬新思想,甚至还遭到了反动派的镇压。

1925年,赵希仲弃笔投戎,选择了参军救国的这一条道路,去到了表兄所在的国民革命军。1926年,赵希仲进入到了黄埔军校学习,毕业之后去到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部队,担任见习官。但是在一年之后,赵希仲渐渐的对共产党有了了解,觉得只有共产党才可以真正的救国救民,于是1927年5月份,赵希仲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赵希仲都在为了革命事业到处奔走,暗中掩护革命同志,虽然担任的工作极具危险性,但是赵希仲一直都表现出来了坚定的革命者的精神。就算是在1929年被捕,都没能使其向敌人妥协。

1935年7月,此时的赵希仲在杨虎城的队伍中担任警备一旅连长。在与红军25军对战的时候,赵希仲带领着自己的机枪连发动了起义,正式地回归到了党的队伍中,成为了红军25军教导队的军事教官。一直到1938年,赵希仲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甚至还凭借着出众的表现能力被提拔成为了新四军第一纵队的参谋长。

但是随后,皖南事变爆发。赵希仲在这次事变中被国民党俘虏。因为在共产党中担任着重要职务,国民党对赵希仲也是给予了重视,将其派重兵押到了司令部。这一次的赵希仲完全没有了第一次被捕时候的坚定,最终还是选择背叛了党,将自己所知晓的皖南战争中,新四军的装备、人数等等数据都全盘告知了敌人,甚至连一众领导人的信息都透露了出来。

后来更是公开发表声明自己将会与共产党完全断绝关系。就这样,赵希仲为了自己个人的安危,将新四军数千名的战士置于危险的境地。也正是因为交代的这些信息,使得赵希仲在国民党中获得了优待。

之后赵希仲被派去了上饶的集中营担任军事教官,负责感化那些被国民党俘获的共产党人。每一次在说服他人的时候,赵希仲都需要将自己背叛的经历讲上一次,久而久之,赵希仲终于忍受不了这份工作带来的强烈的内心压力,在1942年的一个深夜里,选择离开了。

那个时候正值日军侵华,赵希仲出来之后,过得也不是很顺利。曾经被日军抓去当过苦役,甚至被日本人关押了起来,一直到抗战结束才被释放出来。回归社会的赵希仲为了躲避各路追查,只能靠着经营一些小生意来维持生计,一直到后来家乡解放才得以回去。

1950年,赵希仲再一次参加了革命。并在时任西安市委书记赵伯平的介绍下,去到了一所革命大学学习,回来之后在兰州的新华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和秘书等职务。但是在1956年肃清的时候,赵希仲昔日的经历被挖了出来,因此被免了职。后来只能在监督之下做着一些清洁工作。

终于在1968年8月的某一天深夜,不堪重负的赵希仲最终投河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三位背叛新四军的将领没有一个最后得到了善终,虽然我们对于他们的死亡感到一丝的悲凉,但这也许就是叛徒们应有的叛徒下场,终究是需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医大师》系列书籍:传承千年... 《国医大师》系列书籍 传承千年智慧 弘扬中医文化 当现代医学的仪器以精准的节律守护健康,有一群人始...
中科虹霸申请虹膜写真方法、装置... 金融界2025年8月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虹膜写真...
“极目楚天——湖北美术学院中国...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王源新)近日,由中国美术馆、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原创 毛... 毛主席批阅正军级以上任免方案,看到张力雄批示:让他去江西军区 1975年夏,北京中南海。毛泽东办公室...
原创 李... 后世的诗词经常会提到李广,我想其中是有一些同情在里面的,因为他的运道实在是谈不上好。除去我们知道的他...
“极兔速递杯”第六届金满星艺术... 8 月 4日,极兔速递杯第六届金满星艺术体操俱乐部大奖赛在沈阳浑南四路球类训练馆辽宁省艺术体操馆震撼...
原创 日... 历史的迷雾总是令人着迷,而关于日本祖先的谜团更是长期困扰着学者和普通民众。多年来,徐福东渡的传说在中...
原创 中... 上一篇,我们讲了唐朝之前的七位超级猛将,因为上三代几乎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所以暂不做比较,毕竟古之恶...
原创 揭... 揭秘:韩国为何没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问题出在这个人身上 如今朝鲜战争停战已经过去了60多年的时间,...
原创 开... 开国上校开会时中途离开,却待门口不走,毛主席:你叫什么名字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天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