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运出齐鲁 且听弦歌作新章
创始人
2025-08-05 04:31:58
0

岱宗雄踞,黄河西来,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从自然造物到人文化成,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这片土地镌刻深深烙印。

日前,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山东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曲阜,探寻文明足迹,传承文化薪火,以“弦歌不辍”作答“何以中国”的历史叩问。

知其所来:礼乐先声 弦歌不辍

山东,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印证文明连绵不绝的考古遗址星罗棋布。

从后李文化的石磨盘初启文明曙光,到北辛文化的粟粒斑驳,原始农耕印记诉说中华文明萌芽。

从大汶口文化的彩陶图案绚丽,到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轻盈细腻,精湛技艺闪耀先民智慧火花。

岳石文化夯筑城墙、冶铸青铜,孕育海岱地区青铜文化,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周鲁礼乐,齐重工商。曲阜鲁国故城中轴布局合乎周礼,临淄齐国故城车马仪轨尽显霸业,齐、鲁故城交相辉映,齐风鲁韵相得益彰。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追慕传说时代的圣王先贤,推崇丰富完备的周礼,其行迹和思想根植于此前数千年的历史遗产,与生长他的土地紧密相连。

器以藏礼,礼以行义。孔子以降,儒家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道德伦理。器皿、舟车、宫室、衣冠皆为礼之载体,儒家文化之具象。

武梁祠汉画像石上,宴饮图尊卑有序,车马行止有规,孔子问礼、荆轲刺秦、曾母投杼等忠臣义士、孝子列女的故事让儒家思想跃然石上。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里,飞禽走兽彰显品级,色彩纹饰各安其位,赤罗衣、飞鱼袍、花鸟裙等华美服章使礼仪秩序寓于衣冠。

传世文物、考古遗址丰富着今人对古代社会的认知,见证着中华民族从未断流的文化传承与价值认同。溯源历史,寻脉中华,才能洞悉儒家文化脉络,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乃至未来中国。

今时今日:斯文在兹 继往开来

雅乐中正平和,佾舞规矩严谨,一场精神巡礼在佾舞雅乐中拉开帷幕。

11月30日,在“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文史哲》主编杜泽逊等学者分享各自对文化根脉的理解。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仁学,也是一撇一捺的‘人’学。研究人性和人的价值,是关于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学说。”杨朝明表示,“他的学说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杜泽逊讲述了《永乐大典》的整理修缮情况。“我们就是要唤醒一批沉睡的史书、打捞一批新鲜的史料。”杜泽逊直言,对于这项有些枯燥的工作,唯有甘于寂寞,不慕纷华,才能深入进去。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坚守,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断。

古木苍遒挺拔,掩映“万仞宫墙”,孔庙坐落曲阜城内,尽显庄严肃穆。

今年适逢曲阜孔庙、孔林、孔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30周年。这些年,文物部门摸清文物资源家底,国内1000多处重要儒家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实施“三孔”古建筑保护修缮,探索形成规范的“岁修”制度和预防性保护机制;碑碣石刻通过集中陈列、科学修复、整理出版,保护实现量质齐升;孔府档案保护和数字化建设、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建设等成果亮眼。

遗产监管体系不断优化,政策规划助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建设和谐共进,消防保卫、执法巡查筑牢安全防线,古建保护修缮队伍护航遗产安全。

多年来,文物部门致力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儒家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明其所往:成风化人 别开生面

从藏品研究到陈列展览,从社会教育到学术论坛,文物系统正以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引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持续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在孔子博物馆,全息影像、LED互动触摸屏、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互动方式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通过“夫子问答”的屏幕,观众可以给孔子“发微信”提问,聆听孔子的解答;“鼓瑟击磬”装置让观众能够尝试奏出雅乐之声;“稷下学宫”互动体验装置,则让观众可以触屏的方式将诸子百家“头像对对碰”,添趣味,涨知识。

孔子博物馆展厅里,一幅“孔子观欹器图”引人驻足,画面中的孔子以古老而独特的盛水器具——欹器论述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千里之外,一件欹器实物正在“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中展出,与画作中的场景遥相呼应,共同诠释着儒家文化精髓。近年来,文博单位挖掘文物价值,推出“高山景行”“大哉孔子”“孔府精品文物”等多项儒学文物主题展览,讲好中国故事,赓续历史文脉。

孔子研究院里,以诗、书、礼、乐和“艺”为主线的礼门义路、洙泗之上、传礼继世、器以载道、游艺今古等几个体验区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体验者感受儒家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渗透与深刻影响;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盛会讲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日渐成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泱泱中华,郁郁文明。先贤伟岸的身影从历史走来,文化根脉的延续生生不息,古老文明的智慧“周游列国”,向着更广阔的世界。

来源:国家文物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蒋... 蒋介石这个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备受争议的人物,引起争议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行为和决策。在大革命时期...
花脚大仙分享:伊朗国家博物馆巡... 伊朗国家博物馆巡礼23 花脚大仙分享 伊朗国家博物馆是伊朗古老而文明的历史的缩影,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
原创 陈... 1938年,正在延安地区考察群众问题的毛主席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 信件中向毛主席详细介绍了延安地区...
原创 西... 侵华日军将领西山福太郎中将,是第二十三师团最后一任师团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曾以第二师团司令部...
原创 我... 在大众的普遍印象当中,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常以惨遭贬谪的失意形象出现于各类诗词史料当...
原创 张... 张飞的儿子张苞,战力属于啥水平?为何他的死让诸葛亮当场吐血? 世人皆知张飞勇冠三军,一声吼退曹操百万...
原创 被... 【前言】 1950年3月,那时候咱们来到了赛图拉卡哨。 哎呦,等了四年,你们可算是来啦!真是让人望眼...
原创 张...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些故事让人捧腹,也有些情节让人感慨万千,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刘备、张飞兄弟俩...
30万年前的古人类喜欢吃什么?... 12月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联合考古发掘队发布了华龙洞遗址...
原创 张... 20世纪90年代,张学良“开口说话”,述及其生平重大经历,其中对“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问题多有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