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本该成为赵国一代名将的赵括,为何成了纸上谈兵的千年笑话?
创始人
2025-08-05 04:02:23
0

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给赵括贴上了“纸上谈兵”的永久性标签。千年以来,赵括和“纸上谈兵”差不多成了“只会空谈,不能实战”的专用评价语。

作为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连父亲赵奢都辩论不过他。但赵奢却认为自己的儿子只是利于口舌,“如果用他为将,赵国必惨败”。

当后来赵孝成王封赵括为将时,赵括的母亲极力劝阻,以赵奢对赵括的评判,让赵孝成王收回成命。并且说:“如果赵孝成王执意如此,那赵括战败后,不能牵连家族。”

后来赵括的失败,似乎也印证了赵括母亲的明智和赵奢对儿子评判的准确。但赵括真的就只会纸上谈兵?完全不懂军事吗?

对上战神白起,赵括并非一无是处

秦国利用反间计让赵国上当,让年轻气盛的赵括换下了老成持重的廉颇。赵括一上任,并没有立即改变廉颇的策略。但是廉颇与秦国长达3年的对峙,让赵国本就不充裕国库无法继续支撑下去,于是在赵孝成王一再催促下,不得不改变坚守策略,变为主动出击。

而秦国在反间计得逞后,在长平之战前,秦昭襄王让战神白起替换了领军的王龁。当白起面对年轻的赵括时,对外隐瞒了自己替换王龁的消息,让赵国军队认为还是王龁领军。

赵孝成王一再催促速战速决,加上对面白起这一战神的用兵计谋,赵括毫无意外地落入圈套。在被围困无援兵无粮草的绝境情况下,最终强行突围时被秦军乱箭射死。

被白起围困断粮的情况下,赵括领军抵挡秦军的进攻,坚持了46天之久。如果真的是一个只会“打嘴炮”的将军,在那样的境况下,能不能稳住军心都是个问题。

困境之下能指挥数十万军队在战神白起围攻下坚守46天,这不是一个只会空谈的将军能做到的事情。

赵括胸中的兵策计谋和领军能力,一定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只可惜,他第一战遇到的就是战神白起,无论阅历、经验都无法与之匹敌。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长平之战赵括得以成功突围,那么赵国必将再添一位名将,白起也将会多一个不容忽视的对手。

纸上谈兵的赵括,也许是被父亲断送了名将之路

赵括的父亲赵奢,领军奔袭救援阏与,与秦军对阵以狭路相逢勇者胜之气势打败秦军。赵奢因此一战而闻名于天下,成为赵国名将中的一颗耀眼的星星。

赵括作为名将之后,小时候就读兵书,说明作为将门之后,他是想要跟父亲一样成为赵国一代名将的。

但赵奢是怎样对待儿子的呢?与儿子进行兵法论战辩不赢后,就给儿子下了一个结论:“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奢意思就是说:战争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然而赵括把战争说得太过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作将领,那就没什么,如果赵国必须要用赵括为将,那导致赵国军队被攻破的人必定是赵括。

赵括是有军旅经验的,缺少的只是独自领军的经验积累。赵奢知道儿子的不足,明明是可以找机会让儿子获得锻炼的机会补足短板的,但他却没有将自己的经验和实战理论通过实战锻炼让儿子得以继承。

一个自小就想做将军的聪明孩子,熟读兵书也胸有谋略。如果将军父亲能给他更多独当一面的锻炼机会,也许赵括不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笑话。

历来的名将,少有不经历战阵就能成为名将的。赵奢说儿子把战争说的太容易,正是年轻人阅历少、考虑问题不全面的正常表现。为什么非要断言儿子为将必将招致赵军失败呢?赵国的失败难道全是赵括的责任吗?

也许,赵括的名将之路,就是因为自己名将父亲那句结论而终结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蒋... 蒋介石这个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备受争议的人物,引起争议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行为和决策。在大革命时期...
花脚大仙分享:伊朗国家博物馆巡... 伊朗国家博物馆巡礼23 花脚大仙分享 伊朗国家博物馆是伊朗古老而文明的历史的缩影,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
原创 陈... 1938年,正在延安地区考察群众问题的毛主席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 信件中向毛主席详细介绍了延安地区...
原创 西... 侵华日军将领西山福太郎中将,是第二十三师团最后一任师团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曾以第二师团司令部...
原创 我... 在大众的普遍印象当中,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常以惨遭贬谪的失意形象出现于各类诗词史料当...
原创 张... 张飞的儿子张苞,战力属于啥水平?为何他的死让诸葛亮当场吐血? 世人皆知张飞勇冠三军,一声吼退曹操百万...
原创 被... 【前言】 1950年3月,那时候咱们来到了赛图拉卡哨。 哎呦,等了四年,你们可算是来啦!真是让人望眼...
原创 张...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些故事让人捧腹,也有些情节让人感慨万千,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刘备、张飞兄弟俩...
30万年前的古人类喜欢吃什么?... 12月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联合考古发掘队发布了华龙洞遗址...
原创 张... 20世纪90年代,张学良“开口说话”,述及其生平重大经历,其中对“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问题多有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