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
宋朝王巩所编的《闻见近录》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
金城夫人得幸太祖,颇恃宠。一日宴射后苑,上酌巨觥以劝太宗,太宗固辞,上复劝之。太宗顾庭下,曰:“金城夫人亲折此花来,乃饮。”上遂命之,太宗引射而杀之。即再拜,而泣抱太祖足,曰:“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而上饮射如故。”
有一天后苑射猎,太祖斟了一大杯酒,劝酒让太宗赵光义喝。太宗推辞不肯喝,太祖就一直劝。太宗指着庭下说让金城夫人(即花蕊夫人)亲自摘了那朵花,他就喝。于是太祖就让她去摘花。就在这个时候,太宗引弓射箭,把她给杀了。然后,太宗就抱着太祖的脚哭着:“陛下才得到天下,应该以社稷为重。”
那么,花蕊夫人是谁呢?赵光义为什么当着赵匡胤的面,把这样一个弱女子射杀呢?是不是细思极恐?
花蕊夫人姓徐(也有说是姓费),她有两个老公。前夫是后蜀主孟昶,后夫是宋太祖赵匡胤。
孟昶曾写过一首诗,夸赞花蕊夫人的美。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苏东坡年少时,曾听老妪念过这首诗,终身难忘,并将这首诗填成了一首词。
后来,宋灭蜀。到汴梁后,孟昶被封为秦国公,封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表面上看是备受恩宠,实际上却是暗藏杀机。七天后,孟昶暴疾而终,年四十七岁,史家多认为是太祖毒死的。
赵匡胤
然后,花蕊夫人顺理成章地被纳入宋宫,成为赵匡胤的后妃。有人说,赵匡胤杀孟昶,就是为了占有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
赵匡胤知道花蕊夫人不仅是大美女,更是一个才女,在蜀中时,曾作宫词百首,要她即席吟诗,以显才华,花蕊夫人吟道: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
赵匡胤让花蕊夫人再吟一首,于是花蕊夫人又作了一首。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虽委身于赵匡胤,心中却放不下孟昶。据《金台纪闻》讲述,花蕊夫人思念故夫,就把一幅孟昶挟弹的画像挂在房中,还不时焚香祭祀一下。不料有一天赵匡胤突然驾到,见到此像,便质问起来。多亏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谎称“此我蜀中张仙神,祀之令人有子”,就把太祖爷糊弄过去了。而且不仅如此,太祖爷还让后宫中的嫔妃们也照描此像,挂在房中,然后就按照时髦风尚从宫里或窑子里传播到市井的路线,张仙像就流行起来。
这在之前的躺读文章《明明是八仙,数一数里面有十个神仙》中有介绍。
后人有诗为赞:
供灵诡说是神灵,一点痴情总不泯;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令花蕊夫人没有想到的是,贪婪自己美貌的,不仅是赵匡胤,还有他的弟弟赵光义。赵匡胤是个英雄人物,赵光义却是个猥琐的人,而且好人妻。
赵光义
赵光义不仅时时刻刻觊觎着皇位,也时时刻刻觊觎着哥哥的女人。曾私下向花蕊夫人表示,有朝一日会让她做皇后,并不时对她做出轻佻举动,都每次被花蕊夫人拒绝了。赵光义一方面垂涎于花蕊夫人的美色,另一方面见到花蕊夫人对他不理不睬,因爱生恨。
赵光义为什么要射杀花蕊夫人?真的是因爱生恨吗?蔡京的儿子蔡絛所编的《铁围山丛谈》中给出了他的看法。
文中说,花蕊夫人“尝进毒,屡为患,不能禁”。太宗当时为晋王,就劝太祖把她赶出宫,太祖不听。一次苑中射猎的时候,正好花蕊夫人也在边上,太宗就假装射野兽,忽然箭头一转,就把花蕊夫人射死了。
也就是说,花蕊夫人为了给自己的丈夫孟昶报仇,故意委身于赵匡胤,暗中下毒,想要将赵匡胤毒死。为了兄长的生命安全着想,赵光义就把花蕊夫人给射杀了。
这样看来,花蕊夫人有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而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也是模范兄弟了。
不过,蔡京儿子的话,听听也就算了。
花蕊夫人
另外有一本书,叫《烬余录》,里面却说花蕊夫人并没有被赵光义射死,给出了另外一个故事。
宋太宗在花蕊夫人进宫前,多次在太祖面前称赞花蕊夫人的才华,这明显是看上了。然后没多长时间,孟昶就暴毙了。太祖很诧异,就赶紧把花蕊夫人接进宫。这一进去就待了十来年,很受宠爱。太祖得病睡在床上,半夜的时候,太宗喊他也没动静,于是就趁这个机会和花蕊夫人发生了关系。但是这个时候,太祖恰好醒了,看到这个场景,气得不行,就猛地拿玉斧砍地。皇后、太子也赶到了,太祖被气得出气多、进气少,太宗仓皇赶回自己府邸。第二天,太祖就驾崩了。
把花蕊夫人和赵匡胤之死牵连在一起,也是脑洞大开了。
无论哪种说法,一个亡国的弱女子。她的命运又哪里是自己能够做得了主的。她的生命,大概在“君王城上竖降旗”的那一刻就已经完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