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会看不上
白起、王剪
呢?这和韩信的经历有关。韩信,淮阴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汉朝第一开国功臣,严格来说,
没有韩信就没有大汉王朝
,他被后人尊为“兵仙”。
少年时期的韩信
韩信家境贫寒,十里八乡都瞧不上这个穷小子,生来就胆小怕事,经常被同村顽童欺负,总是带着一身伤回家。再加上
父亲在他六岁的时候,不幸战死
。
也就是说韩信实际上是单亲家庭,
他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
,没有父亲,在家里自然就是同村欺负的对象。
韩信家中的田地也被别人抢走了,
生活极度贫困
。孤儿寡母的,在同乡被人欺辱,那个年代也很常见。他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山上挖野菜、采蘑菇吃。
而且这还不够,很多时候要上街乞讨一点米饭。这种可怜的家境放到现在,也是很少见的。再加上韩信本身没有什么出色的才艺,也不会什么生产技能,只能靠别人接济生活。
这种日子对于韩信来说见怪不怪,
就连母亲去世,韩信竟然没有钱去安葬母亲
。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他只能将母亲草草下葬。
成年后的韩信
后来韩信以钓鱼换钱维持生活,期间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施舍。
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不敌,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胯下之辱”。
初入军中
时间来到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各地纷纷起兵响应。
项羽的叔叔项梁,带兵路过韩信的家乡,韩信加入到项梁的队伍当中,他立志要成为一个征战沙场的大将军
。
然而,项梁死后,项羽统领军队,韩信也就由此转入到项羽的麾下,项羽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无名小卒。项羽在巨鹿击败章邯,入主关中,大封十八路诸侯,似乎完全不需要韩信。
韩信为了接近项羽,做到侍卫,
多次上书项羽,为项羽出谋划策
,项羽认为这个人狂妄自大,就是一个鼠辈,也敢对自己指手画脚。
投靠刘邦
韩信得不到项羽的赏识,在一天夜里,韩信叛逃项羽,转而投靠刘邦的麾下。此时的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是各路诸侯王中,最贫瘠的地区。只是,韩信到了刘邦麾下之后,多次上书刘邦,刘邦见他有才,于是派他去
管仓库
。
一开始萧何并不认识韩信,刘邦麾下大将
夏侯婴
意识到韩信是个难得的将才,韩信多次督办粮草不利,他多次保住了韩信的性命。
几次险些被杀,韩信心灰意冷
,韩信多次和萧何深夜谈论,萧何意识到韩信是个不寻常的人。一天夜里,
韩信深夜逃走,萧何得知,骑马飞奔,追寻韩信,并且答应保举韩信为大将军
。
在萧何的力荐下,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从一个无名小卒一跃为军事主官,消息传到项羽儿中,项羽开怀大笑,认为一个无名之辈,刘邦也敢用,无异于自取其辱。
然而,这正是项羽梦魇的开始。韩信准备
先夺取关中,出陈仓,斩杀章邯立足,再拉拢各个诸侯王,孤立项羽
。
陈仓之战,崭露头角
公元前206年,韩信率领汉军出陈仓,突袭章邯,韩信斩杀章邯,威震四海!要知道章邯是秦国名将,他曾大败楚军,逼死陈胜,斩杀项梁。
陈仓之战,是韩信拜大将军之后的第一仗。而“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被收入《三十六计》中之后,韩信攻破三秦,刘邦此时恢复了秦国疆域。
临危受命,再度出兵
刘邦占领秦国后,认为韩信会反叛,让韩信留守关中,他自己
带走了韩信的主力
。前往彭城汇合各路诸侯,公元前205年四月,
刘邦在彭城大败,死里逃生,退守荥阳
。经此一战,汉军精锐丧失,诸侯国死伤五六十万人,支持刘邦的诸侯王又倒戈追随项羽。
楚军准备进攻荥阳,胜利的天平倒向了项羽,在众多大臣建议下,刘邦重新启用韩信。韩信赶到荥阳,他分析了地形,利用地势,建立多道防线。
他指挥汉军击溃楚军,将战线拉到彭城,拯救了汉军
。
攻魏
韩信开始定点剿灭投靠项羽的诸侯王。公元前205年,魏军封锁黄河渡口蒲津关,韩信声东击西,奇袭魏国的军事重地安邑。安邑失守,魏军前去救援。
韩信提前布置的疑兵从后面进攻,两路大军夹击魏军,生擒魏王豹。攻击魏国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韩信的名声大噪。
灭赵
公元前204年,韩信
主力被刘邦抽走
,韩信带领新征调的
三万人马
,就匆匆忙忙发动了灭赵之战。
赵国统帅陈余调集二十万大军驻扎在易守难攻的太行山井陉口,他认为韩信是自寻死路,区区三万人马来攻赵。他的谋士李左车建议截断汉军粮草,坚守不出,让韩信不战而退。陈余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为由拒绝。
韩信率大军驻扎在井陉口,
半夜挑选轻骑两千人
,命每人持一面汉军红旗,抄小路出发埋伏在赵营附近,
待赵军倾巢出动,把赵营军旗全部换成汉旗
。他带兵在河边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
陈余见状,令全军出击,与汉军决战。韩信假装败退至河边。汉军士兵,如今想跑也跑不了,为了生存,士气大振,即便是新兵,也展现出老兵是样子,各个以一敌百,和赵军主力殊死搏斗。
陈余久攻不下,想收兵回营,看到营中全是汉军旗帜,此时军心大乱。再加上韩信率军追过来,陈余在乱军中被杀,韩信用一天灭掉赵国。历史由此留下“
背水一战
”的典。
伐齐
历史上水淹万军,多数人都以为来源于三国,其实更早之前,也就是公元前203年,韩信伐齐,项羽派出大将军龙且,率领二十万楚军攻击韩信,此时韩信的军队
又被刘邦抽走
,带着不满十万人的兵马,在潍水与龙且对峙。
韩信命人制作一万多个装满沙土的布袋,运到潍水上游,堵住水流。待大半楚军渡河进攻时,把堵塞上游的沙袋移走,洪水冲垮了楚军,队伍被分割成两半。韩信指挥汉军进攻楚军。斩杀龙且,顺势拿下了齐国。
生涯最后一战,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韩信在经过一系列大战之后,手中拥有
七十万汉军
,此时项羽的
十万楚军
。
这是韩信第一次打的富裕仗,以往他都是以少胜多
。他兵分五路,亲率前军和项羽作战,项羽初战不利,退守垓下。
在夜里,韩信命名汉军,唱楚歌,也就是著名的“
四面楚歌
”。顿时,楚军因为怀恋故土,军无战心。
项羽当天夜里率八百骑兵突围,败逃路上,韩信命人在项羽逃走的几条道路上提前用蜂蜜写几个大字“
霸王必死
”。项羽看到,认为天要亡我。逃至乌江边,最后身边仅剩26人。他拒绝渡船,拔剑自刎而死。
白起,王翦对比韩信
白起,王翦
相对于韩信来说,他们打仗基本上很少用诡计,两人都是打的富裕仗,如果在同时代,韩信还真的找不到对手。萧何曾经问韩信,认为白起,王翦如何?
韩信自信认为白起,王翦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
,他们根本算不上打仗,他也瞧不上两人的打仗风格。
韩信确实是个军事天才,他和白起一样,
缺乏政治素养,两人都死在了君王刀下
。后来吕雉,联合宰相萧何,将韩信骗到了皇宫里,将其秘密处死。实在是可惜,
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结语
笔者认为,论军事白起,王翦确实不如韩信,但是就综合考虑来看,王翦更胜一筹。韩信在军事上的成就,后来者很难与之匹敌。戎马一生,未尝败绩,这也是军事上的奇迹。“
兵仙
”的美誉也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