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章武三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他将国家政务交由诸葛亮,而军事大权交由李严,希望二人能够精诚合作,共同辅佐后主刘禅。
然而,后来的发展并不像刘备所想的那样,李严确实有才华,但是他更善于投机,因此他很巧妙地将军事权力交由朝廷,自然而然的,诸葛亮也就拥有了军权。不过李严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将权力上交,他是有着自己的打算,之后更是做了4件事,让诸葛亮再也无法忍受,将其罢免。
那么李严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彻底触犯到了诸葛亮的底线呢?
第一件事,劝诸葛亮受九锡,进爵称王,想要陷诸葛亮于不义。
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为了日后北伐没有后顾之忧,准备南征。而这个时候,李严却劝诸葛亮进爵称王,诸葛亮是断然不肯的。李严的用心不得不让人多想,要知道最近的一次受九锡,进爵称王的人还是曹操,后来曹丕更是篡权夺位,李严劝诸葛亮受九锡,这不是要陷诸葛亮于不义,真的是用心险恶。
然而,诸葛亮虽然明白这些,但因为同是托孤重臣,对李严只是规劝几句,并没有做什么惩罚。
第二件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请李严相助,李严不仅拒绝,反而趁机提出要求,想要在巴州自治。
曹魏刚刚经历了权力交接,正处在不稳定的时期,诸葛亮打算趁这个时机北伐,而要想北伐就几乎要集中蜀汉全部的力量。于是从建兴四年开始,诸葛亮就将军队、物资全部往汉中集中,更是调集精兵强将,赵云、魏延等人纷纷前往汉中听候调遣,李严自然也在征召之列。
然而李严常年驻守在永安,来防备东吴。他早已将此地打造为自己的地盘,根本不愿意北伐。因此,他就拒绝了诸葛亮。而且,李严明白北伐的势在必行,也明白对东吴的防备同样不能松懈,于是向诸葛亮提出要求,让自己担任巴州刺史。
诸葛亮虽然不满,但确实还需要李严防备东吴,而且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更不希望因为内讧错失北伐良机,于是选择了妥协。
第三件事,曹魏大军进攻汉中,诸葛亮请他相助,李严待价而沽,直到朝廷封他骠骑将军,李丰接任江州刺史,李严这才满意,前来支援。
在蜀汉建兴八年,曹魏打算给蜀汉一点颜色,于是兵分三路进攻汉中。面对到来势汹汹的魏军,诸葛亮只能竭尽全力防守,更是请李严前来救援。李严于是坐地起价,不肯轻易发兵支援,不得已,蜀汉朝廷最终授予李严骠骑将军一职,授予他的儿子李丰江州刺史。在得到自己想要的封赏后,李严这才派兵支援。
这一次,已经让诸葛亮对李严极度不满了,因为李严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差点致国家于危难之中。但是诸葛亮还是没有对李严出手。
第四件事,诸葛亮北伐,他将后勤工作交由李严处理,李严运粮不利,为了推脱责任,骗诸葛亮回师,坏了他的北伐大计。
蜀汉建兴九年,诸葛亮再一次发起北伐,他将后勤交由李严,刚开始李严也是完成的很好。然而时间一长,就开始变得懈怠,终于有一次出现运粮不利的情况。李严为了逃脱责任,向朝廷谎报东吴前来进犯,请求诸葛亮退兵。
当时,诸葛亮北伐势头正盛,就接到朝廷退兵的命令,虽然对东吴进犯的事情感到怀疑,但还是选择退兵,北伐再一次失败。
回到朝中,诸葛亮就询问事情经过,李严却谎称没有这一回事。诸葛亮一下子就全明白了,这一次诸葛亮再没有忍受李严,直接罢免了对方,但是没有株连,继续任用李严的儿子李丰。
诸葛亮这一次没有忍受李严,除了因为之前已经对李严忍受了3次,还有就是他破坏了北伐大计。在那个时候的诸葛亮,他殚精竭虑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北伐,如今有人破坏,这是诸葛亮绝对不能容忍的。
而李严也是在被罢免后,才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所犯下的错误,同时更是敬佩诸葛亮,因此一直等着自己被诸葛亮重新任用。可惜诸葛亮星落五丈原,李严听闻消息,最终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