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与公孙瓒因为何事交恶?
当初,汉献帝派遣刘虞之子刘和逃出长安寻找刘虞,想要借助刘虞的兵力回到洛阳,刘和路经袁术驻地,却被袁术扣押。袁术让刘和写信给刘虞说让他率兵来与袁术一起进军长安,公孙瓒劝谏刘虞说袁术会背叛朝廷,刘虞不听,公孙瓒害怕袁术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会记恨于他,于是派遣从弟公孙越率领1千骑兵与袁术结盟。
袁绍想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但是包括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反对袁绍的做法,因此,袁绍对袁术怀恨在心,率先发难,派遣周昂进攻袁术部将,豫州刺史孙坚。此时孙坚正在与董卓军交战,治所阳城防守空虚,因而周昂轻而易举攻破阳城,孙坚只得一面率军回援,一面向袁术求援,袁术派遣公孙越协助孙坚反攻周昂,公孙越却被流矢射死,公孙瓒因此迁怒于袁绍道:“我弟之死,祸起于袁绍。”于是公孙瓒驻兵磐河,准备进攻袁绍。
公孙瓒真的是为了给从弟报仇么?
古人打仗讲究出师有名,为弟弟报仇只是公孙瓒出兵的借口,战场上刀剑无眼,生死有命,公孙越是战死沙场的不是被袁绍刻意害死的。要说追究责任也是追究周昂的责任,何况袁绍又不知道袁术会派遣公孙越出战,公孙瓒与其归咎于袁绍,还不如归咎于袁术。假如公孙瓒出兵磐河的目的不是为了给从弟报仇,那么公孙瓒出兵磐河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这还得追溯到袁绍和公孙瓒还是盟友的时候。
公孙瓒替袁绍做嫁衣
袁绍采纳逢纪的建议,暗中联络公孙瓒,图谋冀州牧韩馥的冀州,公孙瓒得到袁绍密信,欣然南下,进攻冀州,韩馥惊惧之际,袁绍又派遣荀谌游说韩馥。韩馥接受荀谌建议,将冀州拱手相让。起初,袁绍与公孙瓒约定平分冀州,如今,袁绍兵不血刃夺取冀州,公孙瓒损兵折将却未得寸土,公孙瓒进攻韩馥,实则是替袁绍做了嫁衣。因此,公孙瓒早就对袁绍怀恨在心了,替从弟报仇只是公孙瓒的一个借口,其真实目的是想和袁绍争夺冀州。
公孙瓒率先发难,连克冀州诸多郡县,袁绍自觉理亏(不是觉得间接害死公孙越理亏,而是觉得忽悠公孙瓒出兵冀州自觉摘取胜利果实理亏),主动向公孙瓒求和。为了表示诚意,袁绍还上表推举公孙瓒从弟公孙范为渤海太守。这时候公孙瓒的顶头上司刘虞也出面调停,公孙瓒与袁绍的冲突告一段落。然而公孙瓒并非真的甘心就此放过袁绍,他只是迫于上司刘虞压力,再加上他只不过是北平太守兵力不足,而暂时停手而已。
公孙瓒大破黄巾威震天下
不久以后,黄巾军在青州作乱,公孙瓒奉命前往镇压,当时黄巾贼众三十万,公孙瓒却只有2万兵马,但是公孙瓒以少胜多,一举击溃黄巾军,俘虏和斩首的贼军达到10万。(这一战也成就了曹操,溃败的青州黄巾军被曹操收编了)公孙瓒大破黄巾军,威震天,实力暴涨的公孙瓒不再把刘虞放在眼里,不顾刘虞命令,再次对袁绍发起进攻,牵之渤海太守公孙越,也反戈一击,出兵进攻袁绍,一路进军到界桥,袁绍终于忍无可忍,率军迎战。
界桥之战的一匹黑马——麴义
界桥之战,袁绍兵力并不占优势,而且公孙瓒还有“追不虚发,数获戎捷”的白马义从,这一战对于袁绍来说也是极其凶险的。他刚刚窃取冀州,民心未定,而公孙瓒所过之处莫不归附,在冀州的名望远远超过袁绍,假如失败了,冀州不保,袁绍可就等不到和曹操决战官渡,就提前被消灭了。这一战对于公孙瓒也是至关只要的:公孙瓒虽然兵强马壮,但是辖地不过南皮一郡,只有夺取冀州,才能够脱离刘虞,成就霸业。
结果出乎意料,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却没能敌过麴义的先登死士。麴义连续两次以少胜多,斩杀公孙瓒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大破公孙瓒。界桥之战,公孙瓒兵力损失万计,且多为精锐的白马义从,实力大为受挫。
就这样公孙瓒与袁绍的第一次大战,以袁绍以少胜多告终。原本公孙瓒实力是强于袁绍的,但是界桥之战以后,袁绍终于在冀州站稳了脚跟,公孙瓒实力则开始低于袁绍。虽然不久以后,公孙瓒打败刘虞,夺取幽州,再次有了与袁绍争霸北方的资本,但是公孙瓒倒行逆施、穷兵黩武的行为,使得自己众叛亲离,最终自焚而死,袁绍则一统北方四州,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