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说到曹操有人说他是乱世奸雄多疑奸诈,有人说他有才华、有谋略是英雄。那真实的曹操是怎样的?他是英雄还是奸雄?他曾经为朝廷披肝沥胆,到最后又被骂成“汉贼”。究竟是为什么呢?
《蒿里行》的曹操,他悲天悯人,我们看见了他对于战乱苍生的怜悯他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遗一,念之断人肠”。可也是这样的一个曹操,却又惨无人道,制造了三国里最多的屠城事件。
当年他为报杀父之仇,在《后汉书·刘虞公公孙瓒陶谦列传》中有记载。曹操因为其父曹嵩被徐州牧陶谦的手下杀害,产生了报复的行为。
于是在攻下徐州之后对徐州百姓大肆屠杀,造成数十万百姓遇难。甚至连鸡犬也不剩下,而徐州的泗水因为尸体堆积得太多,都流不动了。
曹操礼贤下士,心胸宽广,打败袁绍生擒陈琳以后,他还对陈琳既往不咎,给他官做。可也是他诛杀能臣,他杀杨修,因为杨修三番几次道破他的心机,他害怕被人看透和掌握。
他一生活得既坦荡又不安,既脆弱又坚强。是什么造就他的双重人格呢?
曹操的身世其实不太光彩,曹操的祖父曹腾是朝中很有势力的太监,领养了个不知道出身的小孩,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有个来历不明的父亲和一个太监的祖父,在那个讲究出身的东汉末年,曹操的身世常常被对手拿来嘲笑与痛骂的。当年陈琳帮袁绍讨伐曹操的檄文就把曹操的祖宗八代骂了个遍。
其实曹操和袁绍是发小,年轻时两个人关系还是相当的好。曹操墓被发掘知道了他身高一米五五,也就吻合了魏氏春秋里说的曹操“资貌短小”。而从小玩到大的玩伴却是风度翩翩的世家子弟,曹操能不自卑吗?
曹操觉得这个世界对他不友好的,所以他的内心极度自卑又极度自恋,极度脆弱又极度坚硬。就会武装起一个厚厚的盔甲来对抗这个世界。
就像动漫电影里的哪吒,所有的人都说他是个麻烦,但影院里作为观众的我们,才能看得见小哪吒那个说不出口的对这个世界温暖的渴望。
看到曹操的这一面,他人生当中看起来很矛盾的那个行为,就能理解怎么会有这样的曹操了。
“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三国里曹操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当时他逃难到父亲的至交吕伯奢家里,晚上听到磨刀的声音,以他们要杀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把他们一家人都杀了。最后才发现人家只是准备杀猪宰羊款待自己。
逃难中的他如惊弓之鸟,在惊魂未定的状态里面过分的敏感和多疑,因他自小是孤独和不自信的。所以当他听到磨刀声,他的应激反应就是他要杀我,那我一定要先下手为强。
可是杀人之后他凄怆感伤,但即便这样他还是要说:宁可我负他,也不要他来负我。
曹操66岁,在将死之时没有太多对于政治上的安排,反而是有点情意缠绵的遗令:我的婕妤和歌妓们平常都很辛苦,我死了以后不要亏待她们,多余的香料分给夫人们,让他们去学习编织的技艺,将来还可以养活自己。
我们看观沧海的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龟虽寿的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的气贯长虹。即便曾经有过哀伤,那这个哀伤也只是短歌行礼的那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是那样的深沉悠远。
我想可能真的是因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才会有了曹操《遗令》所以在将死之时才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个贝壳,最终愿意让人看见的那个柔软的内在。
其实说到这里,我已经没有那么关心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反而,我觉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好像经常能够看到类似曹操这种性格的人。在小的时候缺失爱所以他们觉得只有我强了,你们才会爱我。
通常打开这种人的内心不太容易。但如果真的有一个机会的话,就像哪吒那部电影,阳西下的海边敖丙递给小哪吒一个海螺,然后告诉他:从此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