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掘墓人”,这个称号一直和曾经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连在一起,题主说到针对勃列日涅夫的评价很低,其实也不见得,虽然苏联人或者说俄罗斯人对勃列日涅夫褒贬不一,但是不至于评价很低。勃列日涅夫是斯大林之后掌握苏联政权最久的领导人,从1964年夺取赫鲁晓夫政权之后,开始了他到1982年长达18年的执政!而至于如何定位勃列日涅夫,还要看各位朋友自己,小史官只介绍一下勃列日涅夫的执政前后。
我们先来说说勃列日涅夫对苏联的改革及其成果。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立马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进行批判,调整,认同勃列日涅夫的人,觉得他的改革缓和了苏联国内矛盾,使得社会稳定,在经济上缩小了和美国的差距,并且军事实力也达到了顶峰。在1965年到1975年的十年间,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使苏联的国民收入和工业产值大幅度提高。
反对他的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改革使得个人崇拜主义严重,领导职务终身制弊端显现。其次,官僚主义,腐败盛行,上梁不正下梁歪,基层组织的贿赂现象激增,社会风气败坏。还有就是社会混乱端倪初现,比如说,国内有实力的理工大学生,不去做工程师,而是去做销售员,因为苏联轻工业落后,做销售员收入竟然比工程师还多,这就说明苏联的产业结构及其不合理。
不过,不管如何评价,勃列日涅夫被人诟病也是有理由的。比如,勃列日涅夫是通过政变上台,还有就是他的改革在最后六年让苏联走进了死胡同。对一个人的评价不仅是他的功绩,再者就是他的私生活,虽然这对于领导人来说没必要过于看重,但是人们还是会留意。勃列日涅夫文化水平不高,他当了一辈子领导都不能脱稿演讲,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他经常漏洞百出。比如,有一次秘书失误,拿错了演讲稿,勃列日涅夫竟然毫无察觉,在人们的笑声中念完了这篇和会议毫无干系的演讲稿,类似事件有很多。
但是这样有一个人怎么能掌握苏联这么多年呢?笔者觉得,勃列日涅夫是当时各方势力能够接受的最好人选,因为他不像之前的领导人那么强势与精力充沛,但是,勃列日涅夫的能力也不用怀疑,毕竟人家是政变上台。
1982年,勃列日涅夫因病去世。
一家之言,难免有失偏颇,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留下你宝贵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