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于谦和海瑞,同是忠臣,结局却不同
创始人
2025-08-03 07:32:24
0

今天看到一个问题,问皇帝为什么可以杀于谦却杀不了海瑞?

对于这问题,首先就得纠正问题,不是皇帝杀不了海瑞,而是不想杀海瑞。

其次,对这个问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皇帝干得两个事,一个是朱祁镇杀于谦,这也是我坚持认为无论史书怎么美化朱祁镇,我还是觉得,土木堡之变,杀于谦,这两件就足以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原因。当然,这是我的主观看法。另一个不想杀海瑞的皇帝,是嘉靖。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皇帝处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做的事情,不能混为一谈。

朱祁镇杀于谦,是在夺门之变后。而朱祁镇为什么杀于谦,我自己分析,简单来说,大概有这么以下几点。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在众臣的拥护下当上了皇帝,这里面就有关键的于谦。根据我看的一些史书,朱祁钰当皇帝之前,和朱祁镇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如果没有土木堡之变,说不定俩人的关系还能维持下去。

但是造化弄人,朱祁钰当皇帝,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众将士齐心协力,大明江山转危为安,而于谦是作为朱祁钰的重臣的身份,立足在大明官场。

因为于谦和一些人志不同道不合,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有徐珵。此人因为提议南迁,被于谦所斥,后来徐珵改名徐有贞,于谦还得罪了另一个人,石亨。

景泰八年,朱祁镇复辟,徐有贞,石亨等人诬陷于谦想另立太子,朱祁镇刚开始并不想杀于谦,徐有贞说,不杀于谦的话,夺门之变这事师出无名,皇位也名不正言不顺。

徐有贞是懂朱祁镇的心理的,利用了朱祁镇,于谦就这么被杀了,应该说,朱祁镇是没有这么狠的心一定要杀于谦的,毕竟明朝被人诟病的人殉,就是朱祁镇废除的。

朱祁镇应该是出于皇位的合理性考虑,被人利用,后来他才知道,夺门之变就是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才搞出来的,因为这时候的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

到了海瑞,那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历史环境了。嘉靖四十五年,他来了一出抬棺上疏,嘉靖大怒,但是宦官黄锦说此人上疏之前,已经和妻子家人决别,已经心存死志。

这种情况下,嘉靖再多次读海瑞的上疏,竟然感动了,曾经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提并论,但是我不是纣王。而且这时候嘉靖已经病重,用嘉靖的话说,如果他身体好,怎么能出现这么多问题呢?最终海瑞被监禁了。

我曾经以为海瑞是个愣头青,后来我翻阅多本史书,我得出结论,此人在官场,还真不能算是愣头青。他清正廉洁,也正是他的保命之道。他是一个道德标杆,如果嘉靖杀了他,反而成就了他的死志,同时还坐实了嘉靖的残暴。用嘉靖的话说,他不是纣王。

嘉靖是聪明人,自然是不会杀,而且此时嘉靖的身体也病重,不排除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可能。

我说海瑞不是愣头青,是从他的为官之道是分析的。从海瑞处理胡宗宪儿子的事情上,就能看出来,他也是懂拐着弯解决事情的,而从他对徐阶被罢相之后,对徐阶的态度看,他是懂什么时候耿直,什么时候拐弯的,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在对徐阶的态度上,被高拱所利用。

总体说来,海瑞不是愣头青,也不是权谋高手,但是懂保命之道的。

嘉靖刚刚驾崩的时候,当时还没有太多人知道,牢里的主事听说了这事,以为海瑞要飞黄腾达,于是设酒款待他。

海瑞以为自己要被斩首,肆意地吃喝。主事和海瑞说:“皇上刚驾崩,以后先生必定能得到大用。

海瑞询问主事,确认这事是真的后,悲从中来,刚刚吃喝的这些也呕吐出来,整夜一直在哭。

于谦和海瑞都是忠臣,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结局截然不同,于谦被杀,海瑞此后虽没有得到太大的启用,包括张居正改革的时候,有人劝张居正启用海瑞,张居正婉言谢绝,但是至少,保住了性命。

#历史开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经济学家:特朗普正与全球经济...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新网消息称,美国政府不断挥舞“关税大棒”,一系列举动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巨大...
宋朝时,犯人为何都怕刺配沙门岛... 全文共1543字 | 阅读需8分钟 我国古代有很多酷刑,如车裂、腰斩、凌迟等,听着就毛骨悚然,而宋朝...
原创 他...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被后世熟知,但也有一些人虽然留下了姓名,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毕竟中国的历史太悠久,所...
原创 秦... 中华历史足足有五千年那么长,留下的史书无数,这么长的历史不是每个人都能研究明白的,而最有趣的则是那些...
原创 明... 如果站在朱棣的角度去想,他应该也挺疑惑的,太子朱标去世后,剩下的那些兄弟哪个能力比他强?结果老爸朱元...
踏寻红色地名 赓续红色血脉 今年3月,江苏省民政厅携手省委党史工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全省两批200个红色地名。...
原创 淡... 说顺治帝短短一生,却也经历“情之困惑”。 不知是生不逢时,还是好姑娘都在那个时间段藏了起来。总之,从...
原创 1... 苏联解体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每当人们提到苏联时,都会对其命运感到唏嘘不已。苏联自从成立之后,...
何以中国·缘起良渚丨传承:良渚...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近年来,良渚文化...
原创 为... 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大多贤相都是一国之擎柱,为王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汉之萧何,三国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