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孔子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创始人
2025-08-03 06:02:00
0

为什么孔子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1、“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句话的含义

这里要纠正题主的说法,这句话不是孔子所说,而是比孔子更早一百来年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郭偃所说,郭偃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首席大夫,一手主导当时晋国社会改革,后人将其变法精华称为“郭偃之法”。“郭偃之法”中就有这句原文“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意思是: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三百多年以后,公孙鞅入秦,力主秦孝公在秦国实施变法,但遭到了甘龙、杜挚等贵族代表人物的极力反对,公孙鞅就引用了这句话驳斥甘龙、杜挚,打消了秦孝公的疑虑,让秦孝公欣然同意公孙鞅的变法,由此揭开秦国由弱变强的序幕。

2、“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句话的正确性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成就大事业的人不要去同民众商量”。从古至今的历史足以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一是“众”代表的是大多数芸芸众生,就是普通人。什么叫普通人呢?就是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既没有超人的学识、智慧,也没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就是着眼于自己一日三餐和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说这样的普通人是绝大多数;二是“成大功者”,这就是引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时代弄潮儿,是我们所说的英雄人物,比如刘邦、朱元璋等等开国皇帝,他们来自于普通人中间,但又因为身上的卓越不凡的能力和气质,而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他们对时代、对社会、对未来有着深邃的见解和谋划。他们要做的大事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去同普通人商量,商量了反而坏事,普通人不懂,反而会变成强有力的阻挠势力。

3、“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作为做大事、成大业的人,要真正成为引领时代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英雄人物,首先就必须要有远大志向。不立志,难以成大事。只有先立下远大的志向,才会在这个志向的感召和鼓舞下,认准目标,排除万难,坚持方向,永不放弃,用尽所有的力量朝着既定目标迈进;其次,成大功者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而不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所以,立志以后,就要用尽所有的精力努力学习,努力练就自己过人的本领,有真才实学,才具备成功的硬性条件;再次,成大功者还必须要有过硬的谋略和能力。有志向,有才学,没有谋略和能力,还是难以将理想变为现实;最后,虽说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但必须要从“众”中吸取营养,获取第一手资料,把众多的普通人的意见和智慧集中起来,而不是脱离“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经济学家:特朗普正与全球经济...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新网消息称,美国政府不断挥舞“关税大棒”,一系列举动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巨大...
宋朝时,犯人为何都怕刺配沙门岛... 全文共1543字 | 阅读需8分钟 我国古代有很多酷刑,如车裂、腰斩、凌迟等,听着就毛骨悚然,而宋朝...
原创 他...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被后世熟知,但也有一些人虽然留下了姓名,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毕竟中国的历史太悠久,所...
原创 秦... 中华历史足足有五千年那么长,留下的史书无数,这么长的历史不是每个人都能研究明白的,而最有趣的则是那些...
原创 明... 如果站在朱棣的角度去想,他应该也挺疑惑的,太子朱标去世后,剩下的那些兄弟哪个能力比他强?结果老爸朱元...
踏寻红色地名 赓续红色血脉 今年3月,江苏省民政厅携手省委党史工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全省两批200个红色地名。...
原创 淡... 说顺治帝短短一生,却也经历“情之困惑”。 不知是生不逢时,还是好姑娘都在那个时间段藏了起来。总之,从...
原创 1... 苏联解体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每当人们提到苏联时,都会对其命运感到唏嘘不已。苏联自从成立之后,...
何以中国·缘起良渚丨传承:良渚...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近年来,良渚文化...
原创 为... 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大多贤相都是一国之擎柱,为王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汉之萧何,三国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