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与朱元璋以前的宰相制度相比,明朝的内阁制度是怎么确立的
创始人
2025-08-03 04:32:03
0

内阁的建立

明朝内阁是明朝

建文四年(1402年)

崇祯十七年(1644年)

的皇帝顾问机构。之后其势力逐渐增强,后来在明朝逐渐成为行政中枢。内阁侍郎从一个到七个不等,大多自称内阁部。起初,内阁大学士只有顾问地位,皇帝有最终决定权,而大学士很少有机会参与决策。到了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地位越来越受尊重。从此,内阁的力量与日俱增。到了明朝世宗中期,夏言、严嵩等人掌管内阁,地位令人刮目相看,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大有对六部形成压制。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秦朝,出现了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虽然后来的朝代名称不同,但官职一直有丞相,并被赋予很大的权利(其地位和权利仅次于皇帝,主要辅助皇帝处理政治事务)。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当初也是成立丞相的,但在权臣丞相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六部尚书只对皇帝负责,使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但也导致皇帝的工作量剧增。朱元璋很勤奋,也能干,但他身后的后继者就没那么勤奋了。

内阁雏形期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四年(1402年)设置内阁,内阁最初只是负责向皇帝提供咨询的机构,内阁的组成人员——内阁大学士,从翰林院选拔(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出身才能进翰林院,可见内阁大学士都是高素质人才),充当皇帝的私人顾问,品级较低,不直接参与政权,权利较小。

内阁发展壮大期

明成祖朱棣之后,明朝的皇帝慢慢在政治上呈现懈怠之势,皇帝处理政治,越来越依靠内阁。成祖之后,仁宗朱高炽继承皇位,内阁成员主要是以前的东宫老臣,比如大名鼎鼎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傅,他们都被重用,被称为阁臣。从这时候开始,内阁的权力不断增加,逐渐成为权力部门。这时候内阁的主要作用就是“票拟”,审核六部和地方提出的奏章,并给出合理建议。“票拟”将建议写在小纸票上,附贴在奏章上,通政司进行分类总结汇总,最终报皇帝审核。

内阁成熟期

明代宗景泰年间,吏部尚书王文进入内阁被称为内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的成员主要从六部大臣等实权官员中选拔,使内阁大学士成为掌握真正的实权职位,从这开始,内阁的权利高于了六部,形成六部职权归属内阁,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模式。明武宗朱厚照郑德时期,从内阁大学士中选出了一位资历和威望最高的内阁大臣,称之为

首辅

,首辅由此诞生,统领内阁之事,其余内阁成员,称之为次辅,地位次之。

其间涌现出了夏言、严嵩、徐阶等几个首辅。这个时候内阁首辅的权力,实际等同于历朝历代的宰相权力,虽然名字不同,但是实际上已经可以等同了。此时的内阁不仅仅局限于“票拟”权,还拥有向皇帝推荐官员的权力,领导指挥六部,监督各级地方官员,对国家的许多政治事务进行决策。

内阁顶峰期

经过嘉靖和隆庆代的发展,在万历初期,内阁权力达到顶峰,内阁首辅张居正执政,使内阁成为政府运作的中心,并通过内阁的推动,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张居正变法改革。这个时候内阁首辅张居正,其实已经接近现代

首相

的地位了,内阁相当于现代的中央政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雄安发现两只罕见唐代彩绘龙首 本报记者 韩梅 记者日前从雄安新区获悉,在新落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和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
原创 芈... 前言 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芈月(即秦宣太后)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厚的政治手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拥有...
原创 盘...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成就,被后世铭记并传颂。其...
原创 顺... 清朝一共有三大陵墓: 清东陵 清西陵 关外三陵 关外三陵埋葬都是满清入关之前的皇帝、皇后以及妃嫔公主...
原创 北... ###标题:《北魏风云:尔朱荣的铁骑平叛》 ####第一章:乱世之始 在北魏末年,六镇的士兵因不满...
原创 朱...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下令杀了开国元老李善长,李善长说道:“老臣已经70多岁了,还能干什么呢?”朱元璋...
原创 粟... 1984年,粟裕大将病重,一位四野出身的开国元勋不顾身体老迈,坚持去看望粟裕。 同年2月,粟裕去世后...
原创 礼... 文︱陆弃 今天的美国,依然高喊着“自由”“民主”的口号,依然以世界警察自居,似乎在全球事务中无所不能...
原创 皇... 干掉六位帝皇,揭开南朝序幕 大汉王朝一过,就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乱世,而南北朝就是这段乱世的片尾。 ...
原创 大... 1、洪武明军。 洪武明军脱胎于元末农民起义军,在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名将的领导下,这支军队先后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