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初唐故事:魏征上十思疏,十渐疏
创始人
2025-08-03 03:32:22
0

初唐故事:魏征上十思疏,十渐疏

长孙皇后共生三子,一是太子李承乾,一是魏王李泰,一是晋王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皇帝),唐太宗怀念己故皇后,因此遂钟爱三子。魏王李泰折节下士,又善属文,唐太宗宠之,即令就府中置文学馆,使自引学士。谏臣等稍有异言,乃令王珪为魏王李泰老师,且谕李泰道:“汝事王珪,当如事我。”李泰承上旨。每见王珪必先拜。王珪亦以师道自居,不稍贬损。李泰尝问王珪以忠孝二义,王珪道:“王以皇上为君,事思尽忠,王以皇上为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李泰复道:“忠孝二字,既已受教,敢问从何处学起?”王珪又道:“汉东平王刘苍,尝称为善最乐,愿王谨记勿忘!”李泰乃不复言。唐太宗闻王珪教李泰,很是喜慰,语侍臣道:“吾儿可从此无过了。”王珪之子王敬直,尚南平公主(太宗第三女)。王珪以帝女下嫁,素多挟贵,蔑视舅姑,至此独喟然道:“主上每事循法,我当受公主谒见,为国家成一美名。”于是与夫人并坐堂上,令公主执笄盥馈,然后退入。此礼一行,凡公主下降,始行妇礼。特志之以示妇道。王珪于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病殁,年六十九,赠吏部尚书追谥为懿。

唐太宗又令诸子吴王李恪、齐王李祐、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王慎等,分任各州都督,或为刺史。李恪督安州,屡出游猎,侵扰居民,侍御史柳范上书弹劾,李恪乃免官。后来,谏议大夫褚遂良奏称:“皇子稚年,未知从政,不应令掌州事,现不若留居京师,待教养有成,乃可遣往治民。”唐太宗虽以为然,但不过召还一二人罢了。贞观十一年(公元367年)七月,大雨兼旬,谷洛水溢流入洛阳宫,毁坏官寺民居,溺死约六千余人。有诏令所毁宫室,略加修缮,不得过费;撤废明德宫内的玄圃院,把院中材料,赐给受灾备民家;且命内外百官,各上封事,极言过失。大臣等应诏陈言,多切时弊。魏征上十思疏,尤为剀切。略云:

人君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所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审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得,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文武并用,可垂拱而治矣。

越年又复大旱,魏征更上十渐疏云:

臣奉侍帏幄十余年,陛下许臣以仁义之道,守而不失,俭约朴素,终始弗渝,德音在耳,不敢忘也。顷年以来,浸不克终,谨用条陈,聊裨万一。陛下在贞观初,清洁寡欲,化被荒外,今万里遣使,市索骏马,并访怪珍,昔汉文帝却千里马,晋武帝焚雉头裘,陛下居常论议,远希尧舜,今所为反欲处汉文晋武下乎?此不克终一渐也。陛下在贞观初,护民之劳,煦之如子,不轻营为,顷既奢肆,思用人力,乃曰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自古未有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何有逆畏其骄而为劳役哉?此不克终二渐也。陛下在贞观初,役已以利物,出来纵欲以劳人,虽忧人之言,不绝于口,而乐人之事,实切于心,四语最中太宗病源。此不克终三渐也。陛下在贞观初,亲君子,斥小人,比来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恭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莫见其非,远之莫见其是。莫见其是,则不待间而疏,莫见其非,则有时而昵,昵小人,疏君子,而欲致治,非所闻也。此不克终四渐也。陛下在贞观初,不作无益,而令难得之货,杂然并进,玩好之作,无时而息。上奢靡而望下朴素,力役广而冀农业兴,不可得已,此不克终五渐也。陛下在贞观初,求士若渴,贤者所举,即信而任之,取其所长,常恐不及,比来由心好恶,以众贤举而用,以一人毁而弃,虽积年任而信,或一朝疑而斥。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一人之毁,未必可信,积年之行,不应顿亏,陛下不察其原以为臧否,使谗佞得行,守道疏间,此不克终六渐也。陛下在贞观初,高居深拱,无田猎毕弋之好,数年之后,志不克固,鹰犬之贡,远及四夷,晨出夕返,驰骋为乐,变起不测,其及救乎?此不克终七渐也。陛下在贞观初,遇下有礼,群情上达,今外官奏事,颜色不结,间因所短,诘其细故,虽有忠款而不得伸,此不克终八渐也。陛下在贞观初,孜孜治道,常若不足,比恃功业之大,负圣智之明,长傲纵欲,无事兴兵,问罪远裔,亲狎者阿旨不肯谏,疏远者畏威不敢言,积而不已,所损非细,此不克终九渐也。陛下在贞观初,频年霜旱,畿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老扶幼,来往数年。卒无一户亡去,此由陛下矜育抚宁,故死不携贰也。比者疲于徭役,关中之人,劳敝尤甚,市物襁属于廛,递子背望于道,脱有一谷不收,百姓之心,恐不能如前日之帖泰,此不克终十渐也。夫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今旱熯之灾,远被邻国,凶丑之孽,起于毂下,此上天示戒,乃陛下恐惧忧勤之日也。千载体期,时难再得,明主可为而不为,臣所以郁结长叹者也。

(本篇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全... 【历史】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很多明明很大的国家,存在感却非常低。最典型如近代的中国,内部四分五裂,随时...
原创 为... 国士无双。 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袁隆平的名字将会影响其许久。这个陪伴于几代人成长,并对世界粮食安...
原创 陈... 陈锡联和杨勇都是我军著名的战将,一个是著名的“三陈”之一,一个是著名的“三杨”之一。巧合的是,二人都...
原创 顺... 一提及顺治,都会想到董鄂妃,只因他们爱的方式太出名:一个贵为天子,坐拥后宫三千佳丽,却只钟爱一人,另...
原创 表... 低调是最大的高调,不争就是最大的争。这是《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对胤禛的争取太子之位的教导,如果李治地下...
原创 鲁... 读过小说《三国演义》的人应该对隆中对并不陌生,三顾茅庐之后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也正是在这一次会面当...
原创 诸...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二人根本不是同一水平吗? 孔明磊磊落落正人君子,司马畏畏缩缩真正小人。孔明为...
原创 中...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人们总是以为,既然是名将,那一定就是功勋卓著,德高望重,万众敬仰,千古流芳。 ...
原创 朱... 朱元璋算得上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原本是一个乞丐,可在一个巧合下,他竟在加入到了一个起义队伍当中...
原创 王... 说起抗日战争的高级将领们,我们会想到孙立人,杜聿明,薛岳等人,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堪称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