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毕业典礼上,她不顾反对执意穿旗袍,没想到,美国不仅为她废除一部法律,还大赞她是女神。
她就是
金韵梅
,一个
被美国人和日本人齐声赞誉的杰出女性
,她的事迹,国内却鲜有人知。
1864年,金雅梅出生在浙江宁波。彼时的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刚以失败告终,清王朝摇摇欲坠,而外国列强大举入侵,金雅梅于乱世中出生,这似乎也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金雅梅三岁的时候,父母染上重病,意外去世,金雅梅父亲生前的好友麦嘉谛收养了她,麦嘉谛是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定居多年。
麦嘉缔夫人将她带在身边,并教授她英语。
8岁那年,麦嘉缔因工作关系,被中国政府委派前往中国驻日使馆,一家人便随迁来到了日本东京。
在首都生活时,在金韵梅身边围绕着各个国家的使节、教授,各种聚会、讨论会纷繁,现场同时有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
这些海外经历,极大地丰富了金韵梅的知识和阅历。
在日本期间,
金韵梅刻苦学习
,又加之天资聪慧,很快
掌握了日文
,成为养父母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得力助力。麦加梯深感欣慰,决定好好培养金韵梅,让她将来成为有用之人。他
将金韵梅送往自己的祖国——美国,
因为那里才是先进科学诞生的地方,金韵梅在那里,会得到更好的教育。
1881年,十六岁的她就顺利地考入了美国纽约医院的附属女子医科大学中学习。虽然说这所学校是属于私立学校,且学费较贵,但是,
麦嘉谛夫妇却并没有打算让金雅梅放弃学习事业,而此时的金雅梅也成为了美国纽约医院女附属女子医科大学中唯一的一位中国学生。
同时,她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留学生。
在那个时候,由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因此,美国方面即使接纳了大批的留学生,但其中也并没有中国人的身影存在,而金雅梅的出现无疑是学校中一大轰动的新闻。
在美求学期间,金雅梅作为纽约女子医科大学唯一的中国女学生,其优异的成绩也是令人瞩目,
很多教授对这个优秀的学生都赞不绝口。后来,金雅梅
更是以全校第一的成绩顺利毕业,作为第一名成功在美国大学毕业的学生
,在金雅梅参加毕业典礼时,很多美国媒体都对此事专门进行了报道。
毕业之后,金雅梅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佛罗里达等医院工作,1887年,雅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为《显微镜照相机能的研究》,并发表于权威的《纽约医学杂志》上。其想法,当下已经成为现实,成为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工具。她也获得了美国人的认可和尊重。
当时金雅梅喜欢穿中国的旗袍,可美国当时的法律中却有一条“不允许穿华人的服饰”的条文。为了表示对金雅梅的尊重,当地政府废除了这一法律。可见金雅梅当时在美国的地位。
虽然美国的待遇让金雅梅衣食无忧,但她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也没有忘记父母是怎么死的。为了提高中国的医疗水平,金雅梅决定回国。
面对别人的劝阻,金雅梅的回答很明确:她深知自己父母去世是因为卫生医疗条件太差导致的,她希望自己因此改变的人生,不再会在其他人身上重演。因为这种烙在心中的痛,让她明白国家在医学方面,欠缺有多少!
1888年底,金雅妹怀着要将学到的先进医学科学知识和医疗技术报效祖国的愿望回到国内,投身于医疗事业,决心竭尽所能解除同胞们受病痛煎熬的苦痛。她先后在厦门、广州、成都等地开设私人诊所,由于她医德高尚,医术精深,对病人态度和蔼可亲,故深受病人欢迎,前去求诊者络绎不绝。经过她的精心治疗,不少病人康复如初,许多患者转危为安,摆脱了死神的威胁。她因此成为一名深得人心、很受欢迎和尊敬的女大夫,在我国医学界负有盛名。
所谓医者不能自医,在国内工作一年后,她患病,于是辗转到日本就医。
抵达日本后,金韵梅并没有停止她医生的职责,她继续着先前的计划,践行着自己的使命。
在神户,金韵梅创办了妇幼诊所,又在自己住宅开设医疗室,
和人们谈之色变的霍乱、伤寒、赤痢等传染病打交道
。
工作之余,她还帮助
监理会女子学校的工作,向本地医生发表演讲,教授本地接生婆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
。
在神户的五年间,金韵梅在公众中获得了极高的荣誉,日本媒体称她为“现代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是她所在时代的传奇。”
而就是在这里她结识了一个葡萄牙音乐家,她们两人相爱并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于两年后生下了一个男孩。
她和葡萄牙丈夫的婚姻仅维持了10年,就分道扬镳了,孩子一直跟着父亲生活。
金雅妹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医学事业上。她再次回到祖国,先后在成都和上海从事医学工作。
1908年,金雅梅智会袁世凯,说服他下令让天津海关拨白银两万两筹建女医学堂,以培养专业的医护人员。据悉,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还为金雅梅写了一封亲笔推荐信,并电告袁世凯,请他为金雅梅提供帮助。最终,在金雅梅的亲自主持下,我国近代第一所公立的护士职业学校——天津北洋女医学堂(始称“天津公立女医局附设女医学堂”)终于在1908年8月艰难地办起来了。
她将自己在国外所取得的近代医学科学知识和二十多年行医的丰富经验,诊断技术,都无私地传授给学生,为中国医疗界培养了一大群医护人才。
金雅梅十分重视社会公益事业,还是中国红十字会最早的创立者之一。
她于是与孙淦医生发起天津红十字会,并向各方募捐,集得银元3000元,使战争中的伤员得到医治。
从1915年开始,金雅梅在美国开展演讲,她曾在旧金山发表了对日侵华的严正控诉。
1915年11月27日在
演讲《中国与战争》之前,日本派人对金雅梅进行了警告,希望她能保持中立,不然日本当局无法保证金雅梅在美的人身安全问题。
金雅梅做出强势回应,
自己不会因为恐惧而放弃为远在他乡的中国万万同胞呼喊,她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中国的事情中国人自己解决,不需要日本人瞎掺和。
日本人无奈离开,金雅梅在美国各地依然进行反战宣讲。
她在演讲中说:“自己尚且缺乏教师的日本,为中国留学生开办专门教育,在日本的中国学生半年就能获得医学、电气、铁路工程博士学位,但根本不具备应有的工作能力……
日本的一系列动作,是在阻止中国与西方接触,正在把西方文明的简写本输入中国。
”
这位年过半百的女性,无法扛枪上战场,只用泣血般的呐喊,揭露着敌人卑劣的阴谋,为同胞敲响着警钟。
1918年,生活再次给雅梅带来了沉重打击,年仅22岁的儿子不幸战死沙场,此时,一战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一年,金雅梅已经54岁。这个不幸的女人,遭受了人世间所有的沉重打击:
幼年失去双亲,中年离婚,晚年丧子。
1934年,70岁的金韵梅死于北京协和医院。在去世之前,她将最后的财产,一栋价值15000元的房产和6000元现金,都捐给了燕京大学,而家中的150余卷外文书籍捐给了天津木斋中学。
在弥留之际,她告诉她的好朋友普实克:他们在我坟头上铺上泥土,之后我的坟墓也将解体,我将成为田地,一片肥沃的田地。在她死后,按照她的意愿,她被埋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庄里。
在美国、日本,她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她去世之时,《纽约时报》在讣告中称赞她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曾与她一起工作过的美国著名医生、林巧稚大夫的老师马克斯韦尔撰写了悼念文章,发表在《中华医学要志》(英文版)上。文中称颂她是“
技术精通的显微镜照相专家、国际医学界的一位著名专家、伟大而独特的女性。”
可在奉献了毕生心血的祖国,她的事迹却鲜有人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起到一丝微弱的力量,让一位“爱国者”能够被更多的人知道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