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蒋介石北伐时没了,他算不算是个伟人?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觉得衡量一个伟人的标准是什么?当然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先来说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想要被称为伟人,最起码要做到力挽狂澜于即倒,扶之大厦于将倾吧。就拿斯大林来说吧,虽然斯大林同志为了苏联的利益,确实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坑了不少他国同志,但我们都得承认,如果列宁是苏联的灵魂,那么斯大林就是苏联的身体,是他给苏联造就了钢铁般的身体。
当然话说回来,内部瓦解,那谁也没办法,至于蒋介石嘛,他虽然有功,但功过勉强二八开吧,不是说他抗日功劳小,主要是他干过的浑蛋事情太多了,多到已经快淹没了他仅剩的那微不足道的功劳。
蒋介石其实在前期对革命还是有不小贡献的,多次参加革命,为孙中山先生筹集资金来保证两次东征和北伐。不过,这并不能摘掉凯身携带终身的标签——机会主义者。
蒋介石早期在日本时,靠着自己的老大陈其美混得如鱼得水,后来认识了孙中山先生,跟着自己的老大,又在上海发动了起义。上海起义成功后,又跑到了杭州,继续发动起义。而在杭州起义时,蒋介石曾率领一众敢死队进攻巡抚署,经过蒋介石和战士们一天的血战,杭州才得以光复。
后来,蒋介石又跟着陈其美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并且还刺杀了袁世凯的心腹大将郑汝成,没少给革命出力。一九一七年七月,在日本逃亡了三年的孙中山先生回到了广州,并成立了护法军政府,重新组织了粤军,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蒋介石为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
不过蒋介石是个浙江的人,在粤军中经常受气,于是受不了歧视的蒋介石主动辞职,跑到了上海炒股去了,后来,炒股赚了点钱就飘了。
后来,孙先生统一两广,准备北伐,因为需要军事人才,又把蒋介石招了回来。但这个时候,陈炯明与孙中山先生产生了严重分歧。陈炯明认为,中国应该搞美国那样的联邦制,不应该北伐。而孙中山先生坚持主张北伐,于是陈炯明一怒之下断了北伐军的粮草和军械。孙中山先生也免去了陈炯明的所有职务。
这时,蒋介石就劝孙中山先生,他说陈炯明极有可能造反,应该率北伐主力挥师广州,等广州的局势稳定,再行北伐。但孙中山先生觉得陈炯明怎么也是自己十余年同患难,共生死的兄弟,有气是一定的,但造反还不至于。
结果真让蒋介石说中了,不久后,陈炯明率部造反。提前得知了消息的孙中山先生及时逃到了永丰舰上,随后,他给蒋介石了一封电报,是:紧急,盼速来。
蒋介石收到电报后,紧忙带着自己的小妾陈洁如跑到了广州,在永丰舰上陪伴孙中山先生度过了最难的四十多天。此事之后,蒋介石取得了孙中山先生的信任,与其中为了吹捧他和孙中山先生的这次事迹,他还写了一本《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
后来,蒋介石又出访苏联,走进了黄埔军校。蒋介石在苏联人和自己学生面前,一直是一副进步的面孔。他曾多次号召黄埔学生学习苏联的革命精神。他还说,我党要是成功实现主义,一定要效仿俄国革命的办法。国民党党员不可以反对共产主义,反对共产主义就是背叛了总理定下来的方针和主张,就是反革命。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极力的拉拢农民阶级,他特许广州农民讲学所的成员到黄埔军校接受军事训练,并派武装学生驰援各地的农民打倒地主。但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蒋介石的当时有多么好,多么进步,这只不过是他的伪装罢了。
在讨伐陈炯明的叛军时,陈赓就发现了蒋介石不是一个纯净的革命者。二次东征时,蒋介石但凡能抽出点空来,就收听上海股市的行情。说穿了就是他还惦记自己曾经在上海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还有蒋介石这副伪善的面具,也在第二次东征后彻底摘下。
一九二六年,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了革命势力。一九二七年三月开始,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破坏了两党之间的团结,不但大量伤害进步青年,更加断绝了组织中国广大乡村的可能,使中国又走上了封建时代乡绅治村的老路。
一九二八年一月,蒋介石又推翻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策略,算是狠狠的打了几年前的自己的脸。一九三零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一年九月,蒋介石又连续发动了三次围剿红军的军事行动。在抓住自己的恩人及学生陈赓后,蒋介石先用重刑威逼陈赓,后来重刑不成,又是利诱,在威逼利诱都不成之下,甚至开始了色诱,想用这些糖衣炮弹让旅长腐朽,不过,陈赓的革命意志不是蒋介石可以相比的,自然不吃这一套。
在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就曾多次在东北挑衅,蒋介石一再告诫张学良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并说此非对日作战之时。而张学良也非常乐意这么干。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号,九一八事件爆发,而蒋介石在第二天的日记里就写道:
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领我沈阳与长春,并有占领牛庄的消息,是其欲乘粤逆叛乱之际,内部分裂而侵略我东省矣
九月二十二日,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上发表演讲说:
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之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倭寇如此践踏国家的尊严,他居然可以说出以和平对野蛮这样可笑的话,还寄希望于国联处理。而后的事实证明,国联只能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援助。所谓决议如同废止,日本根本不放在眼里,反而不断扩大侵略规模。
最后,迫于舆论压力,蒋介石也只不过是送了一个中队的空军北上,摆出了要抵抗的姿态,而主力军仍在剿共前线。此时,张学良也看得出,蒋介石并非真下决心与日寇决一死战,主要的目的还是顺应民心,应付舆论。
张学良本身就是军阀出身,一遇到事情,军阀心理就占了上风。在他眼里,与其跟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被蒋介石捡漏,还不如带着自己的几十万人马退守华北。而此时的日军已经兵临锦州城下。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八日,蒋介石对张学良,说,锦州军队此时不要撤退,但张学良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将军队从锦州撤出,最终在张学良的极端不抵抗、不作为情况下,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东三省。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寇开始进攻上海,在上海一带驻防的十九军与日寇血战数个日夜,奋起抗战,毫不畏缩。但我们常委员长的应对方针,还是边打边谈,一方面做有限的抵抗,不再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不在日本的暴力挟持下屈服,表明中国的态度。另一方面,借助国联的调停,以外交交涉的手段,早日停止冲突,前线的战士们拼死抵抗,而他却还寄希望于国联。
不过,这次国联还真的伸手帮忙了,毕竟欧美在上海也有不少投资,你们打仗他们不管,但是搅黄了他们的投资,他们可不会在旁边看戏。不过,指望这些西方国家干人事儿,不可能
二月,国联做出了决议,要求中日双方停战谈判,最终于五月五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虽然说是停战协定,但该协定有三个极不利于我方的条件
一、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取缔全国的抗日运动。
二、第十九军太能打了,换防要离开上海
三、南京国民政府同意他们在浦东和苏州河南部以及龙华对岸若干地区不驻扎中国军队。
这就等于变相的默认了日军可以长期停留在吴淞、闸北、江湾等地,而国军却不能在上海周边驻扎设防。这就导致上海的门户大开,为日本后续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了条件。而在一年后,一九三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国民政府又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协定,但塘沽协定的具体内容完全是由日方提出的。
一、国军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之地区,而后不越过该线前进,又不行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
二、日军未熟悉第一项实行之情形,随时用飞机或者其他方法以行视察。中国方面对之应加保护,并积极各种便利。
三、日本军为了熟悉第一项实行之规定,中国军队已遵守时,即不再超越该线追击,且自动归还长城之线。
四、长城之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由中国方面警察机关担任,但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
好一个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说穿了,就是说抗日是违法的,不可以利用任何有抗日情绪的警察维护治安,只能用符合日军标准的人。什么人呢?当然是伪军和汉奸。
塘沽协定不仅默认了伪满洲国和日本侵占热河的合法性,还使国民政府丧失了部分华北主权。所以协定签字后,南京国民政府都不敢公开,最终公布是删掉了第三条和第四条中的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
国军在六月上旬完全撤出了协定规定的防线。日军撤出出了第六、第八师团,但日军将骑兵团留住玉田,将铃木旅团留住密云,以监察国军,这也为后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准备了充足的力量。
很多人说,蒋介石的高光,主要是他在西安事变后抗战到底,决战日寇,宁在日记里流泪,不在日寇前低头。事实上,蒋介石曾经不止一次的企图出卖国家权益,与日寇媾和。
淞沪会战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五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就曾经用蒋介石转达了日方议和的条件。蒋介石是有想过接受的,不过条件过于苛刻。
蒋介石要求恢复七七事变之前的状态,否则就免谈,最后谈崩了。第二次谈判是在一九三八年夏天,武汉会战前夕,宇垣一成出任改组后的近卫内阁首相。
蒋介石在流亡日本时曾因宇垣一成对他提供过帮助而结下了友谊,执政后,曾多次派张群去东京,同于元一城就融入关系,交换意见。所以语言一上令,凯森就派人询问和谈的可能。
日方虽然表示可以和谈,不过他们开出的条件比上次还要苛刻。
一、成立满洲独立。
二、华北、内蒙、华为特殊地区
三、对日赔偿。
四、共同合作,共同开发资源。
五、在某些地区驻兵。
六、中国接受日本顾问或者其他指导者。
然而,蒋介石竟然表示原则上无异议,可以接受。你没听错,他连伪满洲独立这种事情都觉得可以接受。但日方却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语的要求,他们要求蒋介石下野。
蒋介石之所以同日方谈判,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结果他们居然让蒋介石下野,这就属于是谈崩了。除此之外,一九四零年,日方开展同工作,就所谓的中日和平条件与凯森进行商谈,后来因为日意德同盟而谈崩。
还有一次是在一九四五年雅尔塔会议结束不久,蒋介石对雅尔塔会议的结果非常伤心,他担心英美苏三巨头会不会再出兵。
后来在美国人有意放风之下,蒋介石逐渐了解到了此次会议的内容。得知罗斯福把旅顺和大连都借给苏联后,气得蒋介石狠狠的在日记中对着罗斯福口吐芬芳。
后来蒋介石又想了想,要是好好跟罗斯福谈,应该能把旅顺和大连要回来。退一万步说,现在虽然自己惹不起罗斯福,但他可以搬出斯大林来威胁罗斯福。如果罗斯福不好好谈,那就投奔苏联。
于是他叫宋子文转告罗斯福内阁,任何将旅顺和大连权益转租给苏联的做法,都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可惜话还没带到,罗斯福就没了。
副总统杜鲁门接任总统。至于杜鲁门嘛,随便一句话就给搪塞过去了,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于是蒋介石又想出了一个虽然歪,但或许可行的自救办法——同日本单独谈合。让苏联没有出兵的理由,也就没有理由占领旅顺口和大连。而且日方也愿意和谈,因为在太平洋战场,日本被英美联军打的节节败退,正准备进行本土决战,兵力严重不足。
如果能把驻扎在中国的关东军和派遣军撤回日本,就可以有效的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不过,这次蒋介石倒是非常着急的,表示我们也不要你们赔偿啥的,只要你们主动把侵略的领土吐出来,然后收拾东西滚蛋就行了。
但在一贯跋扈的日本军方看来,日本还能战斗,根本不需要蒋介石的帮助,所以又一次谈崩。
在蒋介石上台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帽子,纵容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放任官僚主义横行,纵容十大家族搜刮民脂民膏,剥削百姓。这些人甚至靠自己手中的权力,把国有资产合法化,装进他们自己的口袋里。
就连杜鲁门都忍不住骂他们:
他们是贼,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贼,他们拿我们送给蒋政府的援助,投资纽约的房地产。
事实上他们不仅拿杜鲁门的援助,投资纽约的房地产,他们还援助杜威,想让他在大选中击败杜鲁门。
而蒋介石正是这些官僚的后盾,是他们中的老大。蒋家王朝建立后,为了镇压人民起义和消灭异己,疯狂的进行反革命内战,从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到西安事变为止,十年间,反革命内战从未间断过一天
正如斯大林所说,中国的军人都是优秀的武士,但蒋介石之流对他们的领导却糟糕透顶,况且他根本做不到上下统一,因为他压根没有把广大的工农阶级放在眼里。
后来,蒋介石一次又一次的剥削百姓,从最初的那个屠龙者变成了恶龙,从他彻彻底底走到广大群众的对立面时,或许在那一天就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