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起得比鸡早、干的比牛多、睡得比狗晚的崇祯为什么成了亡国之君?
创始人
2025-08-02 13:02:25
0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明朝第十六代皇帝,也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

别看朱由检是明朝末代皇帝,但他接手国家后,工作起来还是蛮敬业的。用句现在流行的话讲,那叫“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睡得比狗晚”。可惜,交到他手里的大明朝,早已被折腾的千疮百孔、奄奄一息。所以,明思宗的努力,最终,并没有挽救明朝的灭亡。

1611年2月6日,朱由检在北京出生了。他是明光宗的第五个儿子、明熹宗的同父异母弟弟。

在朱由检5岁那年,亲生母亲刘氏因犯罪被杀。于是,他的抚养问题,就交给其他嫔妃轮流负责,这其中,免不了遭人嫌弃。所以,朱由检的童年,一直过得并不开心。

1627年,哥哥明熹宗驾崩,由于没有生育子女,所以,明熹宗就把皇位交给了朱由检。1627年10月2日,朱由检正式继承皇位,这一年,他正好十七岁。第二年的2月5日,改年号为“崇祯”。

朱由检为人谦虚谨慎,刚刚登基时还是非常敬业的。据说,有一次,他身体感觉有点不舒服,就临时通知大臣们取消上朝,没想到,却遭到朝中元老大臣的批评。于是,崇祯皇帝就当着大家的面,做起了自我检讨。

崇祯皇帝有多敬业?根据史料记载:一次,崇祯去拜见刘太妃时,竟然坐着就睡着了。刘太妃让人拿锦被给崇祯盖上,崇祯醒来后苦涩地说:为处理公文,召见群臣很少能休息,已经两个晚上没有睡觉了。他说着眼泪掉下来,刘太妃看着心疼,也忍不住落了泪。

并且,崇祯个人生活简单,吃穿不讲究,处处以身作则。在他执政的17年里,从来没有在宫里,为自己修造过任何建筑。

虽然崇祯为人敬业正直,但是,此时的大明朝,早已被折腾的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于是,崇祯打算拼尽一己之力,来挽救明朝这个垂死挣扎的“老人”。

所以,他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铲除阉党势力。说到阉党,同学们一定还记得一个名字---魏忠贤。没错,就是这个号称“九千岁”的太监头子魏忠贤。通过前面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这魏忠贤从前朝明熹宗开始,就权倾朝野、作乱朝政,很多正直的大臣都被他杀害。

所以,崇祯认为,要想振兴大明朝,就必须清理以魏忠贤为首的恶势力。于是,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多次或明或暗的铲除了魏忠贤身边的帮凶,使得魏忠贤失去了作恶的左膀右臂。

接着,他又趁热打铁,下了一道圣旨,将魏忠贤贬到了凤阳守皇陵。崇祯的这步棋走的果然绝妙,被逼得没有退路的魏忠贤,只好在绝望中上吊自杀。

除掉了魏忠贤后,崇祯开始对剩下的阉党成员,进行了大清理:该处死的处死、该坐牢的坐牢、该发配的发配。就这样,这个危害朝廷多年的祸乱组织,终于烟消云散了。

铲除了魏忠贤和他的阉党,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崇祯面前,那就是东林党。通过前面的故事,同学们已经知道,这东林党是东林书院的一帮文官集团,旗下成员都是朝廷中的重要大臣。

这东林党,原本是魏忠贤的死对头,在魏忠贤耀武扬威的时候,被收拾的几乎就要解散。现在魏忠贤和阉党倒台,东林党趁势重新壮大起来,成了朝廷中一支比较强大的集团组织。

这东林党虽然有正直的大臣组成,却也难逃“得势就猖狂”的宿命。渐渐地,开始与东林党之外的大臣,产生了越老越多的矛盾。手下的大臣们尔虞我诈、互不相让,这让夹在中间的崇祯皇帝非常苦恼。

重要的是,由于各党派意见不统一,影响了国家议题的讨论,同时,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与权威。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崇祯皇帝在位的17年里,他的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了削弱文官集团势力的内耗中。

如果说朝廷中的内斗,让崇祯皇帝忧心忡忡的话。那么,东北满族势力壮大、努尔哈赤攻打明朝,则是让崇祯更加头痛的“外患”。

1626年1月23日,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宁远。面对北方强敌的侵略,明朝内部,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崇祯顶着压力,坚持派名将袁崇焕领兵打仗,并赐予他尚方宝剑。

袁崇焕果然不负重托,将宁远城守卫得固若金汤,并在与努尔哈赤的一场战争中,用葡萄牙进口的“红夷大炮”,将努尔哈赤一炮轰下来马。几个月后,努尔哈赤伤重身亡。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心里清楚,袁崇焕是明朝的不倒长城,要想打败大明朝,就必须想办法除掉袁崇焕。于是,皇太极收买明朝内部太监,并设下最狠的“反间计”,四处散布谣言说袁崇焕里通外国,有谋反之心。

也许是崇祯工作压力大,导致变得敏感多疑,他居然信了刻意散布的谣言,做出了让他后悔终生的错事。

1630年8月,崇祯罗列了一堆的罪名,残忍的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割下的肉还被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争相食用。可怜这位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没有死在敌人的手里,却死在了自己皇帝的手里。

崇祯冤杀袁崇焕,相当于自毁长城,亲手将明朝推到了死亡的边缘。

这时的明王朝,人祸天灾连绵不断。江南发大水、北方遭遇大旱,蝗灾、瘟疫大流行,强盗土匪不断爆发。

1629年造反起兵的李自成农民军,人数也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皇太极率领的清军,也一天天的逼近北京。此时的明王朝,早已是满目疮痍、风雨飘摇,随时都可能遭遇灭亡的危险。

1644年3月17日,闯王李自成的军队围攻北京。18日晚上,绝望的崇祯带着亲信登上了煤山,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景山。面对着战火下满目疮痍的明王朝,他流下了沧桑的眼泪。

最后,在逼迫周皇后、袁贵妃上吊自杀后,又亲手砍死了自己15岁的长公主。接着,他才将绳子吊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生命,终年33岁。

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还是非常敬业的。据史书记载,他经常通宵熬夜批奏折,二十多岁就已经头发全白,皱纹满面。同时,他也很想有所作为,这从他登基就铲除魏忠贤阉党,就可以看出来。

可惜,大明江山病入膏肓、气数已尽,任谁也是回天无力。可怜这样一位勤政的皇帝,最终也未能挽回明王朝的败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文/寂寞的红酒 打开欧洲地图,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在波罗的海沿岸立陶宛和波兰之间有一块狭小的土地...
原创 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一时期留名青史的...
原创 中... 1896年,李鸿章首次访美,豪华的高楼大厦和先进的政治制度极大震撼了他,为了让清朝得以延续,在《庚子...
区博小知识|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仅盛行于汉代帝后以及“同制京师”的诸侯王、王后所使用的一种最高规格葬制,也是“黄肠题凑...
原创 清...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古代皇宫的妃子,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彼此斗得你死我活。《甄嬛传》里就有这样...
小美国凌晨2点:美国人在外国的... 肯·卡尔弗斯的小说《小美国凌晨2点》中描述了一个美国第二次内战已经发生的故事。小说以流亡美国人罗恩·...
原创 日... 说起日本,大家想到的第一个就是日本人的爱整洁,因为这个国家爱整洁是出了名的,走在日本的马路上,可以是...
原创 难... 前言 《三十六计》之一的“空城计”,不仅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计策,更是我国国粹京剧之中非常有名的一段...
原创 金... 在神雕侠侣中,有一个情节。就是当时很多高手包括了蒙古军队开始围攻全真教,全真教的那些道士们就感叹自己...
原创 要... 如果有人问《三国演义》中谁打的败仗最多,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回答“刘备”。确实,在三国中,刘备除了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