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王振
王振(?-1449年),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早年通经书,中举人后自阉入宫,成为明朝前期权倾朝野的宦官。
王振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明英宗)。王振对朱祁镇约束甚严。如有时朱祁镇贪玩,不好好读书,王振就去告发,太皇太后就会将小祁镇痛骂一顿。及至朱祁镇长大了,连行幸后宫事,王振也要他“恩泽欲均,不可偏也”。可见王振甚得皇家宠信。
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即位,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但因英宗祖母张太皇太后及阁臣“三杨”等齐心辅政,故而王振尚不能干预政事。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逝去,“三杨”亦相继老死,王振于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专权八年。被英宗称为先生。公卿大臣争相攀附。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一蒙古部落)大举入侵,王振力劝英宗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杀死。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下诏为王振正名,并在京师智化寺北院建旌忠祠以表彰。
跋:宦官王振,为害朝纲,罪孽深重,不及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