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从秦始皇时期开始出任大秦丞相,参与制定秦国各项律法、决策。协助秦始皇一扫六合,就连秦始皇这个“皇帝”的称号也是由李斯等人议定。虽然在扶持二世胡亥登基这件国策上存在不可弥补的过错,可就是这么一个对秦国居功甚伟的人,却没有得到其该有的善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给他续写了权力,却也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那就是赵高。
李斯贵为当朝丞相,又是先帝的宠臣,且历经二世秦皇,在朝中可谓算得上中流砥柱,其门客众多,家族更与皇室联姻,既是皇亲又是重臣。赵高早就视他为自己权倾朝野的绊脚石,早欲除之。虽然对于别人来说除掉这个大秦肱骨之臣是难于登天,可对于诡计多端的赵高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李斯此人一直信奉法家学说,且一心只为大秦富强,做事循规蹈矩。
恰逢关东地区发生战乱,李斯非常迫切的想面见皇帝,呈奏战况。奈何二世胡亥登基后,在赵高的蛊惑之下整日只知道纵情享乐,对朝中大事充耳不闻,大部分朝廷政务都交由赵高代为处置,这正是赵高想得到的。正当李斯无可奈何之时,赵高则主动找到李斯问他为何不把近期的乱况奏报陛下,这着实让李斯对其刮目相看。李斯也道出自己的无奈,赵高当即表示自己可以引见他面圣。至此开始,赵高开始一步一步将李斯送进自己的圈套。
先前李斯为了巩固提升自己在胡亥心中的地位,还特意提出一套“督责之术”,借以献媚于皇帝。反过来,赵高确着实的玩了一把腹黑,他趁二世正在深宫玩乐之际,派人去找李斯火速进宫面见皇帝。胡亥自然被李斯的突如其来扫去一切兴致,如此三番五次下来,皇帝不免对李斯心生不满。赵高看皇帝对李斯的厌恶感越来越重之时,则不失时机的向皇帝进言说丞相早已经对陛下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了,表示当年始皇帝驾崩之时,本来是让大公子扶苏即位的,因为有他的鼎力相助才让陛下荣登大宝。而今陛下对他愈发冷淡,未对其加官晋爵,所以心生不悦。胡亥闻言大怒,自古帝王为了加上自己的统治,都对自己继承先帝的合法性异常在意。如今李斯哪壶不开提哪壶,且丞相已经身为百官之首,还不满足,将来定会功高盖主。加之赵高不失时机的拱火,告知皇帝其子李由身为郡守,辖区内却盗匪猖盛,难免有勾结篡逆之嫌。不仅如此,李斯还在献给皇帝的奏报里明确指出当今徭役、赋税繁重,百姓民不聊生,应当轻徭薄赋。这使得皇帝大为震怒,认为先帝指定的赋税劳役毫无过失,且自己只是遵循执行则如此不适,这是质疑先皇和自己,质疑大秦国策,质疑祖宗大法。最终将李斯及其门客、亲信统统打入大牢。
身陷牢狱的李斯被赵高用尽酷刑,身为文人的他哪能经得起这般折磨,最终只能被屈打成招。此时的李斯只想上诉皇帝为自己辩驳,洋洋洒洒写下一篇彰显自己功绩并且控诉赵高的奏章欲献给皇帝。哪知最后被赵高先一步拿到了手里,于是赵高差人假意去听取李斯辩解,李斯误以为是皇帝派来调查自己清白的,就将自己先前被迫认罪的事实一五一十的陈述出来,哪知换来的又是一顿毒打酷刑。最后等皇帝真的派人来调查此案时,李斯已分不清来人的真伪,只能为了免受皮肉之苦承认了所有罪行。如此一来,一代大秦名相,被判了“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夷三族。”就是割掉鼻子,砍掉双脚,用藤条鞭打死,再斩首,最后在闹市将其剁成肉酱。可怜李斯,辅佐秦始皇荡平海内、一扫六合,最终在奸人陷害下落得个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