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11月12日,12项考古发掘项目出土文物移交仪式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
本次移交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12项考古发掘项目出土的文物,包括10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项目及2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转为主动性考古发掘的项目,涉及库车友谊路、库俄铁路沿线、乌鲁木齐萨恩萨伊、尼勒克吉仁台沟口等,分属8个地(州、市)。移交文物3175件(组),时间跨度从青铜时代到宋元时期,质地包括石、陶、骨、木、铜金、玻璃等类型,用途包括生产生活工具(石磨盘、石臼、砺石、铜刀、纺轮、马具、陶壶、陶罐、铜镜、钱币等)、武器(管銎啄戈、短剑、箭镞等)、装饰品(项链、耳环、带饰等),是新疆迄今为止单次移交文物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一次,也是新疆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移交常态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的重要标志。
本次文物分配移交极大地丰富了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品类和数量,对于补充、完善基层博物馆展陈体系和内容,加强相关区域历史文化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提升基层博物馆服务能力建设、满足各族人民精神需求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的统筹推进下,作为全区唯一具备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已先后向自治区本级、地(州、市)、县(市、区)的25家博物馆移交文物合计近5000件。
编辑 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