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革命道路中,最漫长,最艰苦的征途就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了,在现在看来仍然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由此,我们也不得不由衷敬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英雄们。这场史诗级的征战在1936年金秋时节,红军三只主力队伍胜利会师宣告胜利。但是,因为交通条件的恶劣和通讯条件受限,中央为了保持各方面军联络通畅,由红一、红四、红三十军下属部队组成西路军,他们就是传说中的"西路军",他们的任务是打破敌军的严密封锁,度过险要的黄河,目标是从虎豹口到河西走廊。
西路军到达河西走廊之后,就遭遇到了当地军阀马步芳的围剿,他们不仅在人数上是我军的几倍,武器和物资也是精良丰富,占尽地理优势。红军艰难抗敌,要忍受恶劣的环境,黄沙滚滚,在将近零下三十度的寒风中,一次次抵挡敌军的来势汹汹,用生命在战斗。奈何寡不敌众,老天还是没能眷顾这支顽强的队伍。最为悲痛惋惜的是,红5军、9军四巨头全部悲壮牺牲,最后只有红30军四位大难不死,活了下来。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难道是前两只队伍在作战决策上有什么重大的失误?导致他们损伤惨重。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三只队伍的前进路线不同。红30军先出发,打头阵,给敌人气势上的一击,敌人在没有完全摸清我军战斗力的情况下,不敢贸然行动,所以作为先头部队,红30军的压力是相对小一些的。负责中路和断后的红5军和红9军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日军会随之制定好作战方案,调动援兵前来帮助,那时候,第一批红军队伍早就把敌人甩在后面,应敌的压力自然就算在了后头的红军身上。
红9军的任务是攻克河西走廊的古浪,由于大意轻敌,小看了来战的马家军人数,精神懈怠下来,没有想到对方以闪电的速度派出三个旅的兵力,训练有素的马家军很快以主场优势包围了城池。城内外的红军被隔开,分守几方的红军很快败在马家军的猛攻之下。城内红军缺少枪支武器,双方实力悬殊太大,红军整个队伍几乎全军覆灭。
惨重的损失终于在反击部队抵死苦战后才停止,历经千辛万苦把把马家军赶走,原本只要守住这个城池就取得了胜利,没想到红军出城追击,想要来一个一击即灭。这倒是给了马家军一个绝妙的机会,他们迅速调整策略,杀了个回马枪,出城追击的红军几乎战死旷野。马家军抓住机会,折返攻城,彻底孤立无援的红军知道大局已定,经过三场战役的厮杀,超过两千名红军倒在了这片土地上。军长、政委、参谋、政治主任壮烈牺牲。
红5军的命令是建立一线根据地,但是崎岖的山路和遍地黄沙让工程很不好进行。最终他们攻占在高台县,军阀马步芳一看红军不走了,心里就开始着急,率领2万人马围攻高台,战争一触即发。此时城内红5军不过才3000多人,靠着一个通讯电台和外面联络,很快守军和总部失去联系。马家军的进攻只增不减,红军接到命令,只得苦守县城,没有武器就赤手空拳和敌人拼搏。激战到后期,包括军长、军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在内的几千战士大部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