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中将韩浚,在功德林吹牛时说出隐藏身份:我是秋收起义副总指挥
创始人
2024-11-25 02:43:10
0

原标题:国军中将韩浚,在功德林吹牛时说出隐藏身份:我是秋收起义副总指挥

功德林,是中国第一个劳改机关。在这里,李大钊曾被敌人杀害。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它则成为了关押和改造战犯的监狱,更是因为众多国民党将领一如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人在这里改造而“盛名在外”。

对于这段历史往事,也颇吸引一众历史爱好者的关注。而这群原本高高在上的国民党将领,在功德林中也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更是留下了众多的趣闻轶事。

一如,黄维为了对抗改造研究起了永动机,陈长捷在改造中读起了《资本论》。

又如,董益三与黄维的打架事件。

闲暇时间,这群国民党将领除了研究战略战法、讨论自己为何失败外,自然也少不了插科打诨的吹牛。

汤尧便曾说是陈赓老师,文强则说毛主席乃是他表哥,朱老总是他的上级……而对于这点,国民党73中将军长韩浚则说他曾是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

提起秋收起义,众所周知这是毛主席领导发起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而在秋收起义中更是走出了20多位开国将帅,谭政、陈世渠等等都是人尽皆知的开国名将。

韩浚又是怎样从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成为了一个国民党军长,最后落得在功德林改造的下场呢?

事情还要从此人的坎坷人生经历说起。

秋收起义副总指挥

1893年,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外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东亚的日本也在蠢蠢欲动,内有苛捐杂税,民不聊生。

这一年,韩浚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贫穷农家。不过虽然家境贫穷,但是家风良好耕读传世。

他年轻时候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在学校接受了新思想,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果断剪掉辫子,公开和腐朽的清王朝决裂,独自一人前往武昌参军。

不过他去的太迟了,人家已经不招学兵了,白跑一趟,只得重新回到老家念书。

学业完成后,他联系了中共党员刘子通。此人和他是同乡,在老乡的帮助下他南下广州参加了革命,因此先后在广东省财政厅、粤军李济深部担任文职工作。

此时,国共启动了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初创面向全国招生,他果断报考,顺利成为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生。

黄埔一期中,名将辈出。胡宗南、陈赓、宋希濂、徐向前等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将。

在和陈赓结识的过程中,他对十月革命等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后来在陈赓的介绍下,他也加入共产党。

结束了黄埔一期的学习后,他凭借优秀的成绩得到了外派留学资格,和陈赓一起前往苏联红军学校学习。

但1926年国内的北伐战争已经打响,军事人才纷纷回国效力,韩浚也立刻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回国后,韩浚在中央军校、教导营等任职,并在北伐中立下了战功,并在张发奎部任职。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韩浚在叶挺的指挥下,他率领部队击溃夏斗寅部,阻击杨森,稳住了武汉的战局,立了大功。

南昌起义爆发后,韩浚得知消息后准备脱离张发奎,带部队前往南昌参加起义。

结果部队才走出去没多远,就遭到张发奎部队追击,卢德铭、韩浚等人只好带着部队向湘赣鄂边境转移。

组织上经过研究认为,不建议他们去南昌周边寻找起义部队,建议就地发展。

湖北省委负责人向警予向他们传达了相关的精神,并任命他为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积极武装农民,在必要的时候发起秋收起义。

为了完成任务,他和辛焕文等人开始采取联络行动。但此时局势已经十分紧张,各地关隘都有人盘查,结果他们的行踪被人发现。

辛焕文牺牲,韩浚被一名农户举报,半夜被抓进了监狱。幸运的是,盘查人员并不知道他的底细,只是觉得他可疑,关押了一段日子后还是放了他。

在他蹲监狱期间,毛主席发起了秋收起义,他无缘参加。

出狱后,他已经无法再联系上组织,中国也陷入白色恐怖之中,韩浚也没办法和向警予联系。

信念不坚,投靠蒋介石

此时的他已经身无分文,迫于无奈,只好去投奔相熟的陈铭枢。但没过多久,就有人怀疑他的身份,他被迫逃亡。逃到上海后,他和几个黄埔同学成立了“黄埔革命同学会”,痛斥老蒋背叛革命的行为,引起了老蒋的关注。

蒋介石则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派人抓捕他们的同时又采取收买送钱的办法,收拢他们。

期间,蒋介石亲自和韩浚见面,表示会在生活上资助他。其实他此时并不愿意和老蒋合作,但面对眼下的局面他只好选择暂时接受蒋介石的支持。

由于长期和组织失联,眼见党组织又被严重破坏,韩浚慢慢的他产生了组织已经抛弃他的想法,最终成为了蒋介石麾下的军官。

不过,蒋介石对于韩浚自然也是心存芥蒂。对于他的委任自然也免不了排挤,韩浚也先后在杂牌军、湘军工作,直至1945年才成为73军军长。

与之相比,身为同侪的胡宗南、宋希濂等早已是司令级别,就连孙元良都比他早当上了军长。

1947年,莱芜战役中韩浚被俘。面对韩浚的过往,领导并不是没有给韩浚机会,奈何韩浚担忧家人并不肯表态投诚,他先被关押于潍坊军官训练团,后又转至功德林。

在功德林中,韩浚也开始了长达14年的改造生涯。及至1961年12月,韩浚被特赦,党根据其意愿将他安排在武汉政协工作。

之后,湖北省省长张体学还为多次关心他的生活,为他保媒拉线。

1989年96岁的韩浚在武汉去世。

小结

韩浚的一生,确实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们却不得不说的是究其根本,这也与他的信仰不够坚定息息相关。

而晚年他能有一个好的归宿,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出身贫农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他的出身和经历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行事作风。一方...
原创 6... 作为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短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幸运登上皇位、权臣多尔衮摄政专权...
原创 开...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是我国打出国威、军威的一场战争,我国志愿军奋勇抗战,将17国联合军队打得闻风丧胆,...
原创 长... 1932年年底,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红军。在博古的要求之下,共产国际指派李德一...
原创 年... 公元1643年,农历8月初9的深夜,皇太极“无极端坐而终”,拉开了大清内斗的序幕。多尔衮,努尔哈赤的...
原创 岳... 说到岳飞,你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那个身披战甲、手握长枪,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形象?然而,这位...
殷墟出土青铜方鼎选粹 图一 后母辛方鼎及铭文 通高80.1、口长64、宽48厘米 重128千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原创 古... 传国玉玺,是李斯奉秦始皇之命所做,古代皇帝传承之时一件必需品,可以用来证明皇帝的正统,虽然历经两千多...
原创 你... 为破曹军,东吴大将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假意率众降曹。等到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率众大摇大摆直趋曹...
原创 司... 司马家族在中华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民族大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颛顼统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