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收藏272年之久,有何特殊之处?
创始人
2025-08-01 13:02:43
0

“汉地不埋王莽骨,唐天难庇禄山躯。”过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社会,构成了一段漫长中华文明发展的史书,朝代在岁月的吹拂之中发生着更替,新王朝的建立总是意味着旧王朝的衰败和凋零。

因为时代以及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旧王朝往往走向末期之时总是令大地风雨飘扬,百姓苦不堪言,在这番情景之下才催生出了反抗的号角与信念,让新的王朝唤醒中华大地的繁荣与昌盛。

反抗的精神,意味着灵魂永远不会屈服于强权,这是中华民族内心之中所坚持的正统。

也正因如此,往往在一个朝代之中妄图通过奸诈手段夺取政权之人,会遭到百姓甚至后世之人的唾弃与批判,他们通常被冠上“篡位者”的头衔,在史书的记载里留下狰狞的面貌,一如汉朝篡权夺位建立大新朝的王莽,一如策划安史之乱令唐走向衰败的安禄山。

但鲜有人知的是,王莽在死后却依旧不能安宁,他的头颅被特意取下来做了相当完善的防腐处理,由历代皇室珍藏了两百多年。

究竟王莽是如何一步一步从无名小卒走至如此地步?他的脑袋又有什么样的价值让皇室珍藏两百多年呢?

谦谦君子

公元前45年,即汉初元四年,王莽出生于魏郡元城县。他的出身并非是平头百姓,而是新显王王曼的第二个儿子,是当时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亲侄子,相当于皇室的旁支,而王家也是西汉末年之时相当有权势和威望的大世家。

可以说,王莽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不出意外的话,他也将接受贵族式的教育,在长大之后跟随着父辈们的脚步踏上官场。

但是就在王莽年幼之时,他的父亲与兄长先后逝世,他只能够搬到叔父们的家中长大。或许正是因为过早地失去了父兄,王莽少年时便已经极为懂事,他赡养着母亲和寡嫂们,对她们亲和有加,自己膝下的侄儿们也多得他的照拂。

身为世家大族的孩子,大多都脱不了声色犬马和纸醉金迷,王莽却是其中格格不入的异类,他极为修身养性,日子也过得节俭朴素,举止投足之间正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谦谦君子。

在公元前22年,24岁的王莽正式走进了朝政的中央开始为官。当官之后,拿捏着权势的王莽依旧没有改变自己谦和恭敬的态度,对自己手头的工作也极为认真,对当时当任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更是殷勤之中不显媚俗,态度和做事完全挑不出来一丝错处。

这样一个在政治漩涡之中如此会察言观色的人,便犹如是鱼徜徉在河水之中那般自如,身边无论上级还是下级官员,都对这个年轻人赞叹不已。

除了在官场上如鱼得水以外,王莽对于百姓也依旧保持着和善的态度,还时常拿自己的钱救济走投无路之人,一时之间在百姓们中的声望也相当高。

最令百姓们动容的,是王莽的二儿子一时生气杀了一个家奴,这样的行径按律是需要重罚的,王莽没有利用自己家族的声望权势以及自己为官的便利去给自己的儿子脱罪,反而极为严厉地要惩罚儿子,最后竟将亲生儿子逼至自杀。

作为这样一个会审时度势,认真对待手上事务,又存着爱民之心的官员,王莽在朝堂的名望跟随着自己的官位水涨船高,甚至还要略略超过那些位置高于他的叔父们。

或许,任谁也难以想象,这样一个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笑容,对待所有人都如此谦卑有礼的人,内心之中竟暗藏一颗无限膨胀的野心,甚至成为了历史上最有名的“篡位者”之一。

本性暴露

公元前1年,就在王莽渐渐在民间有了诸如“圣人”“堪比周公”的称号之后,并未留下任何子嗣的汉哀帝逝世,这犹如是一个天赐良机,降落在了还没有撕破自己谦卑伪装的王莽面前。

从皇后升为太后的王政君并未先行考虑继承皇位的人选,反而将传国玉玺捏在了自己手上,要群臣推选出新任大司马,而极富声望的王莽便成为了被举荐最多之人,顺势成为了大司马。

攀上了这权臣可以到达的几乎最高峰之后,王莽慢条斯理地将年仅9岁的刘衎扶上了皇位,史称汉平帝,从那开始,王莽便成为了整个王朝的实际统治者,成为了实际上的“摄政王”。

臣子之路,王莽已经走到了最高点,但他的目标却远远不止于此,内心那无限扩张的野心日日夜夜都在催促着他,去走那条拥有更高点的帝王之路。正因如此,王莽才会不选择那些已经成年的皇族世子们,而选择了最好拿捏的刘衎。

在真正将国家权势握在手心后,王莽便彻底撕掉了自己伪装多年的外壳,露出内里的贪婪和强势来。他一边拉拢和提拔着站在自己这边的人,一边用各种诡计诛杀那些反对他或者对他心怀怨恨之人,甚至连自己的亲属都毫不手软。

野心一点点从深邃的幽潭之中浮上来,王莽却依旧没有更改自己对民众的态度和手段,甚至甘愿将自己的资产捐赠给了受灾的灾民,百姓对其呼声又高了几分。

在汉平帝于公元5年逝世之后,王莽拥立汉宣帝的玄孙刘婴为皇太子,却迟迟不肯让其登基为帝。年仅2岁的刘婴便成为了王莽最后一层野心的遮羞布,王莽彻底接管了天子的事务,史称“摄皇帝”。

随着王莽一步步将权势掌握,一些明眼人也看穿了王莽的野心究竟落在哪里,于是各地起义造反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但因为力量薄弱,最终还是被王莽所镇压。

称帝改制

公元9年1月,无法再压抑内心渴望的王莽下定了称帝的决心,他逼迫王政君交出了传国玉玺,以刘婴禅让皇位的名义顺利登基,将国号改为“新”,自己登基成为了新始祖,将原本的国都长安也更名为常安。

从权臣一步步走至皇帝,王莽这样的行径几乎是前所未有的,他开创了篡夺皇位的先河。

成为皇帝却依旧并非是王莽野心的终点,他期盼着能够让整个国家变成他梦想中的那番模样,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令后世人也啧啧称奇的改革之法。

在土地上的改革几乎是完全超脱了封建社会的背景,王莽令所有土地都归为国有,禁止个人买卖,所有人都能够分到相应的土地,所谓“耕者有其田”。

在经济上,王莽将货币大改彻改,如食盐和酒类也归于国家售卖,甚至还推行了国家贷款以及国家控制物价。

这样轮番的改革轰炸之下,王莽或许已经在翘首以盼国家将会运转成他理想之中的样子,而他也将留下万丈光芒,如秦皇武帝那样在史书上代代流传,被所有世人敬仰和尊尚。

但王莽未能想到的是,没有人能够越过历史的脚步向前,所有看似极具创造性和优越性的制度在当时的背景环境下像是飘散的云朵,只要风一吹便消散了。

奸佞之名

因为改革制度过于超前,在网络上一直有人戏称王莽是个“穿越者”,但无论他究竟来自哪里,对于治理国家而言,他的目光依旧不够长远,思想远远不够深刻,这便昭示着一切都只能走向失败。

百姓们拿到手上的农田,国家却在僵化的经济和越来越少的人才补充上变得羸弱,如此情况下人民依旧只能颠沛流离,越来越多的流民最终汇聚,他们成为了反抗王莽的第一股强大的力量,势要斩杀“奸佞”。

越镇压越强大的起义军步步逼近,各种天灾接踵而至,王莽最终于公元23年逃离长安,最终在乱战里被起义军杀死。因为无法发泄心中的怨气,起义军将王莽的尸体切得四分五裂,还将首级悬挂在宛市之中。

最后或许是为了警示皇帝以及后人,或许是那深深的怨念依旧没有消散,王莽的头颅被专门做了防腐处理,由汉室王朝的皇帝们先后珍藏着,这一藏便是272年。

小结: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的创造者从来不是某一个或者两个人,而是属于广大群众,是无数微小力量的最终汇聚,就犹如是千千万万的溪流最终汇入海洋那般。

王莽不甘于做权臣,一步步走上帝位,不得不说他确实拥有着强大的内心以及能力,但是他是无法撼动历史的狂潮的,这样的改革不仅没有令国家更美好,反而令百姓们苦不堪言。

或许王莽那颗珍藏百年的头颅,不仅仅在那个时期警示着皇帝们不要让自己手上再出一个王莽,警告权臣不要有非分之想,也同样警告着我们,违背历史阶段的下场便是在错误的时间酿成大祸,遭受这千年的唾骂和批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蒋... 蒋介石这个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备受争议的人物,引起争议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行为和决策。在大革命时期...
花脚大仙分享:伊朗国家博物馆巡... 伊朗国家博物馆巡礼23 花脚大仙分享 伊朗国家博物馆是伊朗古老而文明的历史的缩影,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
原创 陈... 1938年,正在延安地区考察群众问题的毛主席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 信件中向毛主席详细介绍了延安地区...
原创 西... 侵华日军将领西山福太郎中将,是第二十三师团最后一任师团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曾以第二师团司令部...
原创 我... 在大众的普遍印象当中,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常以惨遭贬谪的失意形象出现于各类诗词史料当...
原创 张... 张飞的儿子张苞,战力属于啥水平?为何他的死让诸葛亮当场吐血? 世人皆知张飞勇冠三军,一声吼退曹操百万...
原创 被... 【前言】 1950年3月,那时候咱们来到了赛图拉卡哨。 哎呦,等了四年,你们可算是来啦!真是让人望眼...
原创 张...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些故事让人捧腹,也有些情节让人感慨万千,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刘备、张飞兄弟俩...
30万年前的古人类喜欢吃什么?... 12月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联合考古发掘队发布了华龙洞遗址...
原创 张... 20世纪90年代,张学良“开口说话”,述及其生平重大经历,其中对“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问题多有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