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布
话说,提及到小说《三国演义》,相信很多朋友在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魏,蜀,吴三国的主公曹操,刘备与孙权。
即便不是他们三个人,相信很多朋友也会想到围绕在他们进行辅佐的其他英雄与密切人物,例如魏国的荀彧张辽,蜀国的关羽张飞诸葛亮,吴国的周瑜张昭等,这些人物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要说这些英雄们,他们可是太为出彩了,尤其是妇孺皆知的诸葛亮更是“智多星”的化身,就连大明王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也都不及诸葛亮的名声响亮,甚至可以说,诸葛亮一人就能代表当时那个年代的顶级智慧。
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可总有一些朋友认为,在三国时期有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要远高于诸葛亮,此人正是法正。平心而论,法正在刘备建立蜀汉集团时所立下的功劳着实不小,但其名声却远不及诸葛亮,甚至还有很多人对他并不熟悉。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说道,法正出身关中世家望族,祖上也是名人,系战国时期齐襄王田法章。在秦王扫六合统一华夏后,被灭国的很多贵族也都淹没于人海之中,很多为了活命的也会改姓改名。
法正祖上田法章就是为了明哲保身,就去掉了田姓改姓法,但从古时候的世家大族出来的人通常都是人中龙凤,与草根阶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到了汉宣帝时,法正家族的杰出人才还有做官做到刺史位置的,同时法正的祖父法真也是当时的一方博学大儒。
也正是在这样名门望族与博学能人辈出的家族中耳濡目染,法正也注定是一个不简单的人,建安初年,一心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法正直接来到了益州,为身为益州牧的刘璋效力。可是,刘璋这个人生性多疑且性格十分懦弱,法正在其麾下虽然干到了别驾的位置,但其还是觉得自己有些大材小用,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老话说得好:“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于是,法正想另谋高就,而此时刘备正好进入到他的视线内。
可是,法正想要来到刘备的麾下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当时在刘备的麾下已经有了诸葛亮,法正要想去并得到刘备的赏识,那就必须得为其献出一份诺大且真诚的诚意。
在当时,曹操大军正在攻打张鲁,法正也甚是发愁,因为他知道曹操一旦干掉张鲁后就会向刘璋发难,于是,法正就对好友张松说道,让其游说刘璋,说曹操与刘璋不属一脉,一旦张鲁战败,那益州就危险了。而刘备与刘璋同为皇族刘姓,皆为汉室宗亲,是可以请刘备来驰援益州抵御曹操,这也相当于给自己请了个保镖来防守益州,到时候曹操打下张鲁要是想攻打益州,那他还得掂量掂量。刘璋在经过几番游说后力排众议,最终决定让刘备入蜀,为其抗曹保益州。
事虽如此,但法正还是觉得刘璋这个人不是能成大事之主,因此,法正老早就在暗中谋划将益州献给刘备,这也是作为自己给刘备的一份大礼。所以,在刘璋同意他们的意见后,法正就与张松就私密将西川的地图献给了刘备。
刘备这个人虽然算是个仁厚贤能的人,但其野心也是不小的,是要成大事的人,因此刘备不可能成为一个专门替别人看门守西的人。也正是因为有了法正的这一狠招,最终让刘璋的益州丢的“名正言顺”,刘备最终也取得了益州。
当然,拿下一个益州也只是法正帮助刘备的开始,在法正帮刘备拿下益州之后,他有协助刘备拿下了后来的汉中,这也为刘备的蜀汉集团的开疆扩土立下了大功。此外,法正还为刘备招揽了大量的人才为己用,大家都知道在三国时代除地盘之外,人才的竞争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像法正这样的人才,在诸葛亮的光环之下,很多都显得逊色了不少。
但这些人才仍旧能在一些关键的细节中展现自己的力量,这就重点地在于看统治者们要如何笼络这些人的人心了。举个例子,例如刘璋,这个人虽懦弱无能,但在其手下还是有不少有能力的人才。
所以,在刘备拿下益州后,法正就开始为其做人心工作,劝刘备一定要收揽往日刘璋麾下的那些旧部,例如许靖这类人才。许靖这个人在当地士大夫圈子中算是非常有声望的,属于那种能引领标杆的那种,因此,为了刘备的霸业这类人群必须要收揽。
而作为一个乱世之枭雄的刘备,对于许靖就不是那么在意了,但许靖经过法正等人的举荐,也来到了刘备的麾下,后来也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除了许靖这类人群外,法正还主张通过联姻的方式来笼络刘璋旧部吴氏一族。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法正这一招走的是很妙。在后来,吴氏一族的吴懿也成为诸葛亮北伐时期的一位猛将,在诸葛亮逝世后,吴懿成为了汉中的都督,吴氏一族的吴匡之子吴班,也是后来蜀中的名将,为蜀汉的事业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要说法正的名声不如诸葛亮、周瑜等人,但其个人的能力也不小,法正这个人很有才,在乱世中懂得“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不埋没自己的才华能力,所以他主动选择了刘备,也为刘备的蜀国事业献身了自己。
品心而论,刘备最终能取得益州,并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称帝,成立三国中的蜀国,法正算是其中的第一大功臣!
本文参考资料:《品三国》,《白话三国志》,《百度百科相关词条——三国演义,法正,刘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