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历史书中,诸葛亮都是千古忠臣的典范,总之他对待蜀汉江山可谓是一直尽忠,从来没有个二心。但近些年来很多网文甚至一些野史都分析,诸葛亮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忠心,他事实上在很多事情上大权独揽,根本就没有顾及过刘禅的颜面。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曾经对诸葛亮说过,假如自己的儿子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但是这句话恐怕不是刘备的真心意思,应该是刘备知道诸葛亮大权独揽已经不可避免,所以拿这句话来试探或者堵塞他。因为刘备说这句话之后,诸葛亮只能够赶快表忠心,表示自己绝无异心。
过诸葛亮虽然表示自己绝无异心,但是在大权独揽这一方面可谓是没有任何顾忌。最有名的就是诸葛亮在刘禅已经登基,并且成年之后还没有还政于他。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皇帝一般年幼的话,会有一些权臣辅佐他。这些权臣事实上掌握着极大的权力,有很多时候甚至令当时的小皇帝都感到非常的忌惮。但是皇帝年长并且成年之后,权臣再怎么嚣张也应该把大权还给皇帝,让皇帝亲政。但是诸葛亮一直把着大权不放,一直到公元234年死去,刘禅才真正地掌握大权。而且上朝的时候,诸葛亮还带着数百甲士,这一看也不像忠臣的典范。 虽然刘禅最终没有做出过激的行动,但是他对诸葛亮还是有诸多的不满。例如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就做了一些动作,甚至不让蜀汉的大臣去拜祭诸葛亮。当然刘禅还是比较克制,只是适可而止,他收回了大权之后,没有再对诸葛亮及其家族做更多的动作,反而继续保持诸葛亮家族的荣耀,让诸葛亮的儿子当驸马,后来为了牵制姜维,还让诸葛亮的儿子出任重要职务。刘禅这一招还是比较聪明的,至少保证了蜀汉江山的稳步,因为诸葛亮虽死,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巨大的。 在三国的时候,各国之间的权臣事实上非常的多,一旦君主不是很英明的话,权臣就有可能独揽大权,甚至取而代之,最有名的就是司马懿司马昭父子了。诸葛亮也许并没有想过要篡位,但是在那种环境下,他也不得不独揽大权。因为蜀国实力最弱,而刘禅并不是英明的君主,如果真的把权力还给他,很有可能把蜀国弄得一团糟。诸葛亮本身大权独揽,但是他也是战战兢兢,无时不刻不在为国操劳,最终把三国中最弱的蜀国勉强维持住。 但是诸葛亮本身处于猜忌之中,因为很多人都对他有所怀疑,包括和他一同辅改的李严。据说李严曾经提议诸葛亮加九锡,九锡这种东西不是人臣应该拥有的东西,曹操就因为九锡,最终成了乱臣贼子的典范。李严这么做当然不是为诸葛亮好,明显的就是要恶心诸葛亮。可以说当时的诸葛亮完全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他只有首先保证自身的安全才能够把蜀国治理好,所以在上朝的时候他不得不带着数百甲士,保证自身的安全。当然诸葛亮在死前还是把大权交还给皇帝,并且对皇帝征求的后继人选,他也只是采取推荐,而并没有强制要求刘禅接受。使他推荐的费祎蒋琬等人可谓都是国之栋梁,所以这一点完全是出于公心,刘禅也完全遵照了他的意思。也许正是因为他这所做的这一点,所以刘禅后来也没有过于追究他。假如诸葛亮执意要推荐自己的亲信的话,说不定刘禅真的会发怒,最终诸葛亮身后之事怎么样还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