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读三国,每当读到诸葛亮临终时的部分总有一种心痛的感觉,忍不住一遍一遍地念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一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军师,这样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相却未能统一中国,真的让人感到无比惋惜,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又慢慢地为曹操没有统一中国而惋惜,论才能
曹操
“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国”“文可以论道,武可以经邦”,
像毛主席一样是当时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除了军事计谋外,别的地方都是诸葛亮所不及的。
如果曹操能统一中国,治理国家肯定比司马氏家族强。
曹操之所以没有统一中国,与一个重要的因素有关,那就是“势”,这个不是任何人能左右的。
曹操生活的那个年代英雄辈出,他所灭掉的吕布是有勇无谋之人,袁绍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惜身,见小利忘命”,韩遂、张角等辈是“碌碌小人,何足挂齿”,而刘备和孙权就不同了,他自己都承认“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生子当如孙仲谋”。
如果曹操生活在“蜀国宦官当道,东吴内乱不断”的三国后期,统一天下的功劳簿上就会刻上他的名字了。
刘备势力最强的时候有名闻天下的“五虎上将”,有诸葛亮、法正等谋士辅佐,占据”天府之国”的成都、“易守难攻”的汉中,
最关键的是曹操还给了他几次“神助攻”:当徐州被吕布窃取,刘备无路可走的时候,是曹操收留了他;平定吕布后,曹操又让刘备从眼皮子底下逃脱;后来赤壁之战的时候,刘备让曹操品尝到了生涯刻骨铭心的大败;当曹操平定汉中张鲁的时候,没有听取司马懿的建议,得陇忘蜀,让刘备不仅得到了荆州还得到了益州、汉中,“如困龙入大海”……刘备能成为汉中王,曹操真的是“功不可没”啊。
孙权父兄三人经营江东数十年,手下也是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再加上有长江天险做保障,想攻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历史上的几次
跨越长江天险统一中国
都有这样的特点: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实力,
还要“依赖”长江以南政权的腐败没落
。西晋司马炎因为东吴孙皓的残暴统治,国祚已尽;隋朝也是因为陈后主的荒淫无道、不理朝政。孙权当时在江东深得民心,守好长江天险就足以偏安一隅。
想要完成统一,前提是要
顺应历史趋势,这涉及到很重要的民心向背问题。
曹操前期进行的战争正是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各路军阀横征暴敛的时候,老百姓盼望着能过上太平的日子,所有曹操大军所到之处,老百姓自然是夹道欢迎,比如灭了袁绍之后,当地人纷纷过去感谢曹操并给他敬酒;到了孙权坐稳东吴,刘备坐拥益州的时候,他们之间的
战争就成为了劳民伤财的“侵略战争”,老百姓不会支持,最后只会事倍功半。
后记:曹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在他仅仅65年的生涯里能够统一北方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英雄了,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